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那晓东

作品数:42 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疼痛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7篇细胞
  • 20篇干细胞
  • 15篇造血
  • 10篇造血干
  • 9篇胚胎
  • 8篇卵黄囊
  • 8篇间质干细胞
  • 7篇骨髓
  • 7篇分化
  • 6篇造血干细胞
  • 6篇内皮
  • 5篇血细胞
  • 5篇体外
  • 5篇胚胎干细胞
  • 5篇祖细胞
  • 5篇病理
  • 4篇造血细胞
  • 4篇生理学
  • 4篇疼痛
  • 4篇缺血

机构

  • 35篇中山大学
  • 9篇中南大学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深圳市宝安区...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42篇那晓东
  • 11篇赵自平
  • 10篇李树浓
  • 9篇张秀明
  • 8篇李艳
  • 7篇王绮如
  • 6篇邓宇斌
  • 5篇雷俊霞
  • 5篇项鹏
  • 4篇王晔
  • 4篇臧颖
  • 3篇刘先国
  • 3篇李永勇
  • 3篇余伟华
  • 3篇姜树晶
  • 3篇彭爱军
  • 2篇田莹
  • 2篇谢祁阳
  • 2篇吴伟康
  • 2篇宋新民

传媒

  • 7篇中国病理生理...
  • 6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生理学报
  • 1篇国外医学(输...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第10届全国...
  • 1篇中国生理学会...
  • 1篇中国生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7
  • 4篇2006
  • 1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病理生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体会被引量:6
2007年
本文认真总结了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在创建校级精品课程—《病理生理学》中的经验和体会。作者认为在建设精品课程中应该坚持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开发精品课程,坚持将教学内容创新放在首位,坚持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搞好网络课程建设,提升精品课程服务。建设和应用不协调、精品课程网站的可持续发展有难度、缺乏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等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的协调配合。
李艳那晓东吴伟康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学科建设
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联合FL和TPO对卵黄囊造血干/祖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内皮细胞是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中重要的细胞成份,能产生多种造血调节因子,其中既有造血刺激因子也有造血抑制因子.该课题分离和纯化了小鼠卵黄囊内皮细胞,应用细胞生物学、实验血液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比较小鼠骨髓内...
那晓东
关键词:卵黄囊胚胎干细胞
文献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减轻大鼠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24
2006年
本研究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GVHD的作用及其机制。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同时输入供者的T淋巴细胞诱导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联合或不联合移植供体来源的MSC,观察受鼠的GVHD的发生情况;利用双荧光标记抗体标记受鼠脾脏和胸腺单个淋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分析MSC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GVHD的发生程度减轻,存活率提高,而CD4/CD8比值在GVHD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实验组中的脾淋巴细胞和胸腺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1.55±7.58%、93.20±2.69%,在GVHD组中的比例分别为20.90±1.90%、57.17±6.79%,实验组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比GVHD组中增多,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SC能有效抑制HSC移植后致死性GVHD的发生,提高生存率,同时MSC可能通过作用于体内调节性T淋巴细胞而间接发挥了抑制GVHD的作用。
田莹邓宇斌黄奕俊那晓东李艳叶美红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CD4^+CD25^+调节性
因材施教在病理生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运用被引量:1
2012年
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一门重要桥梁学科。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是病生教师的工作重点。中山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针对学科特点,因材施教,于2010年成功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称号,文章旨在总结并与同行分享交流教研室在学科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部分经验。
陆立鹤那晓东吴伟康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精品课程教学方法
卵黄囊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2002年
卵黄囊是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第一个造血中心 ,同时还是第一个血管发育的位点。卵黄囊造血干细胞具有长期重建造血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卵黄囊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受造血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网络、细胞外基质和粘附分子等因素的影响 ,是一个涉及多基因调控的复杂过程。
那晓东谢祁阳王绮如
关键词:卵黄囊造血干细胞血细胞生成基因调控
胶原表面改性CPC对小鼠卵黄囊间质干细胞体外生长与BMP-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观察胶原表面改性磷酸钙骨水泥 (CPC)对小鼠卵黄囊间质干细胞体外生长与骨形态发生蛋白 2 (BMP 2 )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纯化及传代培养小鼠卵黄囊间质干细胞 ,用0 .5 %Ⅰ型胶原对CPC进行表面改性 ,检测胶原表面改性CPC对卵黄囊间质干细胞增殖分数的影响 ,扫描电镜观察卵黄囊间质干细胞在胶原表面改性CPC表面的黏附生长情况 ,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检测与胶原表面改性CPC共培养卵黄囊间质干细胞BMP 2mRNA的表达。结果 胶原表面改性CPC有利于卵黄囊间质干细胞黏附生长 ,共培养 6d ,卵黄囊间质干细胞的增殖分数为 1.12 9,并可检测到BMP 2mRNA的表达。结论 胶原表面改性CPC能支持小鼠卵黄囊间质干细胞体外生长 ,并促进其BMP 2mRNA的表达。
赵自平那晓东蔡道章周江南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胶原卵黄囊BMP-2体外生长
人胚胎脐血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研究人中期胚胎脐血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探讨其在自体宫内基因转移 /治疗 (IUGT)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L -DMEM完全培养液培养中期胚胎脐血间质干细胞 (MSC) ;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 ;地塞米松 /胰岛素等作为脂肪细胞诱导液 ,β -甘油磷酸钠 /抗坏血酸等作为成骨细胞诱导液分别诱导细胞分化 ;将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转染MSC ,荧光显微镜下检测MSC表达转基因特性 ;F344新生大鼠肝内注射MSC ,免疫荧光检测 6周后不同组织器官中人MSC存在 ;非肥胖型糖尿病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性小鼠 (NOD/SCID)皮下注射MSC ,病理切片检测第 30d细胞体内成瘤性。结果 :3mL人中期胚胎脐血可以分离、培养出MSC ,细胞均一地表达CD2 9、CD4 4、CD5 9、CD10 5、CD16 6 ,不表达CD34、CD4 5、CD80、CD86、CD4 2a、HLA -DR分子 ,体外培养中具有成脂、成骨能力 ;细胞表达转基因产物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率高达 5 6 32 %± 3 2 8% ;在新生大鼠体内 ,人中期胚胎脐血来源的MSC能向多个不同组织器官迁移 ,在NOD/SCID小鼠内不具有成瘤性。结论 :人中期胚胎脐血MSC适合中、晚期胚胎自体IUGT靶细胞。
朱美玲那晓东雷俊霞刘华胡燕芬黄玲惠黄伟花张秀明李树浓
关键词:胎血间质干细胞基因疗法基因转移
ES来源造血细胞的功能发育研究
<正>目的本研究将比较卵黄囊(yolk sac,YS)、胎肝(fetal liver,FL)和骨髓(bone marrow,BM)来源的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stromal cell conditioned medium,...
那晓东赵自平张秀明曾有健李树浓
文献传递
胚胎干细胞来源造血细胞的细胞表型和功能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分析经卵黄囊(YS)、胎肝(FL)和骨髓来源(BM)的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SCCM)诱导产生的胚胎干细胞(ES)来源造血细胞的细胞表型与功能差异。【方法】制备YS-SCCM、FL-SCCM及BM-SCCM,将3种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分别加入ESE14.1细胞分化培养体系培养7d,通过对分化ESE14.1细胞造血发育表面标志FLK-1、Integrin-α4(整联蛋白-α4)、Sca-1(干细胞抗原-1)、CD34的检测、体外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分析及体内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检测,评价3种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ESE14.1细胞体外造血发育的调控作用。【结果】经FL-SCCM诱导的EB细胞Flk-1+、Integrinα4+和Sca-1+细胞均高于YS-SCCM和BMSC-CM诱导组,分别为3.03%、2.9%和13.74%;经BMSC-CM诱导产生的CD34+细胞比例最高,为1.07%。经FLSC-CM或BMSC-CM诱导产生的造血细胞其HPP-CFC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4个/105细胞(P<0.01)和5.8个/105细胞(P<0.05);经FLSC-CM或BMSC-CM诱导产生的造血细胞其CFU-S产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5个/5×105细胞和6.75个/5×105细胞(P<0.001)。【结论】YS-SCCM、FL-SCCM及BM-SCCM均可诱导ESE14.1向造血细胞分化,FL-SCCM和BM-SCCM造血定向诱导效率较高,所产生的细胞具备造血细胞的正常功能,FL-SCCM诱导产生的造血细胞原始程度高于BM-SCCM诱导产生的造血细胞。
陈晓勤那晓东余伟华李树浓张秀明曾有健林承光郑芹蒋涛
关键词:胚胎造血
促进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程序诱导方法
本发明涉及促进胚胎干细胞(ES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程序诱导方法,它包括:组织取材、基质细胞培养、无血清条件培养液收集、程序诱导ES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分选造血干细胞等步骤,其特征在于取ES细胞培养形成胚胎体,从...
那晓东李树浓赵自平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