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辉

作品数:36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8篇血管
  • 8篇血管新生
  • 8篇皮肤
  • 6篇内皮
  • 6篇激光
  • 5篇蛋白
  • 5篇抗血管新生
  • 4篇疗法
  • 4篇内皮细胞
  • 4篇角化病
  • 3篇湿疣
  • 3篇细胞癌
  • 3篇鳞状
  • 3篇鳞状细胞
  • 3篇鳞状细胞癌
  • 3篇酶表达
  • 3篇明胶
  • 3篇明胶酶
  • 3篇尖锐湿疣

机构

  • 3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36篇邓辉
  • 25篇袁定芬
  • 8篇廖康煌
  • 5篇丁徐安
  • 5篇阎春林
  • 5篇孙睿
  • 3篇胡跃
  • 3篇杨欣融
  • 3篇白梅
  • 3篇徐佩红
  • 3篇徐昱
  • 3篇严淑贤
  • 3篇邬宗周
  • 2篇张婷
  • 2篇马小超
  • 2篇欣坚
  • 2篇屠曾宏
  • 1篇闫春林
  • 1篇陈丽莎
  • 1篇林晓曦

传媒

  • 6篇中国麻风皮肤...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临床皮肤科杂...
  • 4篇中华皮肤科杂...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应用激光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2005中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寻常狼疮一例被引量:2
2018年
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因右耳后红褐色浸润性增生性斑块8年来我科就诊。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耳后多个红褐色斑块,微凸出皮肤,触之柔软,受累面积逐渐增大增厚相互融合,多个斑块最终融合成一个高出皮面的大斑块,并附有少量鳞屑,斑块刺破后易出血,但无溃疡形成。既往给予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具体用药不详)。患者自述无痛痒感,无低热、盗汗、咳嗽、乏力等不适。患者否认结核病史及其他病史,家族成员亦无结核病史。
范晓晶孙睿袁定芬邓辉
关键词:寻常狼疮溃疡形成药物治疗家族成员斑块
内皮抑制素与巴马司他合用提高抗血管新生和抗肿瘤功效(英文)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内皮抑制素与巴马司他合用的抗血管新生和抗肿瘤效果。方法 血管样管腔形成实验用来测定体外血管新生程度。通过测定血红蛋白含量检测体内血管新生程度。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 ,治疗 1 2d后测量肿瘤重量。结果 内皮抑制素在体外抑制了管腔形成数 (抑制率 33.5 % ) ,在体内减少了血红蛋白含量 (抑制率 38.8% ) ;然而在这两个实验中 ,内皮抑制素与巴马司他合用与单用内皮抑制素相比均显著提高了抑制率 (P <0 .0 5)。接受内皮抑制素的小鼠肿瘤重量减少了 46 .3% ;而接受共同治疗的小鼠肿瘤重量减少了 65 .7%。结论内皮抑制素与巴马司他合用提高了抗血管新生和抗肿瘤功效。
欣坚马小超邓辉张婷屠曾宏
关键词:内皮抑制素巴马司他药物合用抗血管新生
内皮抑制素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而抑制血管新生(英文)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研究内皮抑制素抑制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处理体外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用三维胶原模型研究bFGF诱导的血管新生作用 ;用明胶电泳和蛋白印迹法研究分泌于培养基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和含量 ;RT PCR法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mRNA水平。结果 内皮抑制素显著抑制bFGF诱导的内皮细胞血管新生能力 ;抑制内皮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2的表达及其mRNA的水平。结论 内皮抑制素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
欣坚马小超邓辉张婷屠曾宏
关键词:内皮抑制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脐静脉基质金属蛋白酶抗血管新生
毛囊干细胞参与创伤修复及相关信号通路被引量:5
2009年
皮肤的毛囊干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可以分化成毛干、内髓鞘、外髓鞘、和皮肤表皮角质细胞以及皮脂腺,毛囊干细胞作为皮肤中储存的主要干细胞在维持毛囊周期和表皮创伤修复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毛囊细胞参与创伤后表皮修复的过程研究相对较早,但对于毛囊干细胞参与此过程的研究近些年较为深入,这些过程受不同的信号通路调节,包括Wnt、BMP、FGF、Notch、SHH等。文章综述了毛囊干细胞如何参与表皮创伤修复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调节机制的研究现状,加深毛囊干细胞在临床中构建皮肤组织工程以及在整形美容医学应用中的理解。
邬宗周邓辉袁定芬
关键词:毛囊干细胞信号通路
应用局灶性光热作用技术治疗黄褐斑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局灶性光热作用技术治疗黄褐斑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36例黄褐斑患者,其中表皮型16例,真皮型5例,混合型15例。病灶局部外涂2%利多卡因乳膏,以能量密度15~20 J/cm2、波长1 320 nm Nd∶YAG激光扫描照射病灶,照射3~4遍,每个治疗区产生25个微损伤柱。每3周治疗1次,共治疗4次。治疗后6个月评估疗效及副反应。结果表皮型及混合型黄褐斑患者经4次治疗后皮肤黑素指数、黄褐斑评分指数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改善,而真皮型患者临床及主观评估均未取得良好效果。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及瘢痕形成等副作用。结论局灶性光热作用技术治疗表皮型及混合型黄褐斑安全有效。
邓辉袁定芬丁徐安林晓曦
关键词:黄褐斑激光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1例
2021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四肢及躯干散发多数暗红色丘疹2年,于2018年1月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在四肢及躯干散发多数暗红色丘疹,质硬,稍有触痛,有些丘疹顶端可出现脓疱、溃疡、结痂及瘢痕。曾在外院诊断为多发性毛囊炎,荨麻疹性血管炎,经用药后无明显好转。患者既往体健,无发热、盗汗、咳痰病史,无类似皮肤病的家族史,发病前无特殊用药史。体格检查:淋巴结未见肿大,肺、心及腹部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
郭美亮孟琴琴袁定芬邓辉
关键词: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皮肤结核丘疹
前列腺素在脱发性和色素减退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前列腺素是紫外线照射和炎症时诱导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的脂类旁分泌因子,能促进黑素细胞树突合成、增生及黑素增加。前列腺素类药物为常规的一线治疗青光眼和高压眼症的药物,临床上用该类药物治疗青光眼时发现均有虹膜和睫毛颜色加深、睫毛增多及眶周肤色加深等现象。多项动物及临床试验已证明,前列腺素对雄激素性秃发、斑秃、伴有色素减退的瘢痕及白癜风治疗有效,该文对其在脱发性和色素减退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孙睿范晓晶袁定芬邓辉
关键词:斑秃白癜风前列腺素
全反式维A酸体外抗血管新生作用机制的探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A酸(ATRA)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明确其抗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方法: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ATRA对于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迁移实验和体外管腔形成实验观测ATRA对内皮细胞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TRA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ATRA明显抑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并导致内皮细胞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下降,同时可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结论:ATRA可以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通过抑制其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以及诱发内皮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抗血管新生作用。
邓辉阎春林严淑贤胡跃徐昱金锡鹏廖康煌
关键词:维A酸全反式内皮细胞管腔形成
皮肤镜在黑素细胞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5年
皮肤镜是一种准确、无创的皮肤检查工具,最常应用于色素相关疾病的诊断。虽然皮肤镜是一种辅助手段,并非是诊断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其无创的特点使之仍有相当大的应用价值。该文重点介绍了黑素细胞良、恶性肿瘤,包括普通黑素痣、蓝痣、斑痣、Spitz痣、黑素瘤在皮肤镜下的表现及诊断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关的诊断思路。
杨欣融袁定芬孙睿邓辉
关键词:皮肤镜黑素细胞痣黑素瘤
C末端结合蛋白-1转基因小鼠的构建及表型观察
目的 观察C末端结合蛋白-1在体内的效应及其对皮肤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K5作为启动子构建表皮特异性C末端结合蛋白-1转基因表达小鼠,应用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了转基因小鼠的表型,并应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等方...
邓辉李福伦李虹邓禹刘静王晓娜韩刚文王晓晶张庆红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