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艳琴

作品数:101 被引量:406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94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4篇病毒
  • 13篇流行病
  • 13篇流行病学
  • 12篇狂犬
  • 12篇狂犬病
  • 12篇布鲁氏菌
  • 11篇人兽
  • 11篇人兽共患
  • 11篇人兽共患病
  • 11篇恙虫病
  • 11篇螺旋体
  • 11篇菌病
  • 11篇患病
  • 11篇基因
  • 11篇共患
  • 11篇共患病
  • 11篇虫病
  • 8篇疫情
  • 8篇论文摘译
  • 8篇《EMERG...

机构

  • 95篇福建省疾病预...
  • 23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福建国际旅行...
  • 3篇福建省疾病控...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泉州市第一医...
  • 2篇宁德市霞浦县...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传染病预防控...
  • 1篇江苏省血液中...
  • 1篇宁德市疾病预...
  • 1篇福建省动物疫...
  • 1篇福建省预防医...
  • 1篇漳州市疾病预...

作者

  • 101篇邓艳琴
  • 40篇肖方震
  • 37篇林代华
  • 25篇韩腾伟
  • 24篇王灵岚
  • 23篇严延生
  • 20篇周淑姮
  • 20篇何似
  • 20篇陈亮
  • 18篇刘菁
  • 17篇徐国英
  • 17篇陈阳
  • 17篇刘维俊
  • 16篇王加熊
  • 14篇李述杨
  • 10篇翁育伟
  • 9篇欧剑鸣
  • 7篇陈武
  • 7篇洪荣涛
  • 6篇张建明

传媒

  • 3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9篇海峡预防医学...
  • 9篇中国媒介生物...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预防医学论坛
  • 4篇中华疾病控制...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海峡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8篇2020
  • 8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1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12年第18卷第12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2013年
P1929农场动物接触是传播牛相关亚型沙门氏菌的危险因素//KevinJ.Cummings,LorinD.war。nick,MargaretA.Davis,等 沙门氏菌病通常与食源性传播有关。为了证实来自动物接触的风险,我们采用美国纽约州和华盛顿州2008年3月1日至2010年3月1日期间收集的数据,比较了感染牛相关亚型沙门氏菌的病例组病人和感染非牛相关亚型沙门氏菌的对照组病人组间的动物暴露情况。
韩腾伟邓艳琴
关键词: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沙门氏菌病食源性
2012-2017年福建省人间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分析福建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和《福建省布鲁氏菌病防控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在福建省布病重点地区开展监测,对各年度上报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 2012-2017年间,在福建省8个设区市22个监测点共检测布病高危人群血清标本6 713份,检出阳性64份(SAT法),阳性率为0.95%;各类布病职业人群中,以肉类加工和饲养放牧人员阳性率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972, P>0.05);年龄分布看,30~50年龄组检出最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33, P>0.05);性别分布看,男女性别比为1.6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2, P>0.05)。在哨点医院开展主动搜索,共检测人群血清1 815份,发现病例62例,阳性率为3.42%。结论 2012-2017年间,福建省闽南沿海地区疫情较重,并有向内陆闽北山区扩散趋势。
林代华韩腾伟王加熊刘菁肖方震刘维俊邓艳琴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人间血清学
福建省2006-2010年人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分析福建省2006-2010年人狂犬病流行特征,了解福建省狂犬病疫情,探讨其防治策略和措施。方法收集福建省2006-2010年狂犬病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0年,福建省共报告狂犬病123例,狂犬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42∶1;7、8月份是发病的高峰期,发病年龄段以55~59岁为主。结论福建省狂犬病疫情得到初步控制,进一步加强防制措施,加大农村的宣传教育是下一步工作重点。
肖方震邓艳琴陈亮王灵岚
关键词:狂犬病
福建省2006—2018年人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福建省2006-2018年人狂犬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探讨其发病的规律和趋势,为改进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建省2006-2018年狂犬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福建省2006-2018年共报告狂犬病136例,其中63.97%(87例)的病例在2006和2007年报告。2006年发病率最高,为0.125/10万,随后逐年下降,2018年发病率为0,发病以散发为主,无暴发疫情发生。病例分布在全省6个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厦门市、莆田市和漳州市无病例)的40个县区,占全省县区的45.45%(40/88)。7-8月是发病的高峰季节,报告病例数占总数的33.82%。病例以农民、学生和儿童为主,分别占总数的65.44%和14.71%。男女性别比为2.4∶1,病例年龄构成以40~<65岁年龄组(50.0%)和15岁以下儿童(13.2%)为主。结论近年来,福建省人狂犬病发病率维持在低水平,但仍需保持警惕,加强健康教育,规范犬伤处置门诊建设。
王加熊邓艳琴林代华刘菁肖方震
关键词:狂犬病
福建省狂犬病分子流行病学及病毒特征研究
王灵岚张建明邓艳琴严延生林代华陈阳李述杨王宇平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分子流行病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但发展壮大于90年代,是阐明人群和生物群体中医学相关生物标志的分布及其与疾病/健康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属于预防医学与卫生...
关键词:
关键词:狂犬病分子流行病学传染病
恙虫病东方体56kD抗原基因片段在不同载体的表达
恙虫病东方体56kD抗原(Scrub typhus antigen,Sta56)作为恙虫病东方体表面含量最丰富的外膜蛋白,可占菌体总蛋白的10~15﹪;免疫原性强,最常被宿主免疫系统所识别;Sta56可与株特异性单抗和群...
邓艳琴严延生何似翁育伟陈亮
关键词:恙虫病恙虫病东方体基因分析分子生物学
文献传递
福州市钩体病高发区野栖鼠感染调查与方法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了解福州市病例高发地区野栖鼠感染钩端螺旋体(钩体)情况,探讨23SrDNA与secY在钩体实验室检测上的差异。方法用PCR方法检测捕获的野栖鼠鼠肾,同时对鼠血、鼠肾进行病原分离培养。结果在92只野栖鼠中,病原分离法共获得钩体8株(8.7%),PCR检测23SrDNA阳性35份(38.0%),检测secY阳性42份(45.7%),PCR方法检测钩体的敏感性高于病原分离培养法;23SrDNA与secY检测结果一致性好(Kappa=0.85),也可作为钩体PCR诊断的目标片段,但secY有更高的阳性率。结论两种PCR方法均能用于钩体病检测,且PCR法阳性率高于病原分离法。
刘维俊徐国英林代华肖方震韩腾伟邓艳琴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聚合酶链式反应鼠类
2018年福建省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的病原学特征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 了解福建省2018年一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疫情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通过荧光RT-PCR和ELISA方法对两例CHIK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采集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RT-PCR方法扩增病毒E1结构蛋白基因并测序,分析核苷酸序列特征并做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自两病例发病后5 d内采集的4份标本可检测到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核酸,最早在发病第5 d的标本中检测到IgM抗体阳性,IgG抗体仅在发病10 d的标本中检测阳性;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病毒E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S27-非洲原型株比较,发现12个位置的突变;两例病例的E1基因序列两者完全一致,与2014年菲律宾毒株进化关系最为接近,其基因分型为Asian基因型.结论 该起CHIK疫情是由来源于菲律宾的Asian基因型CHIKV感染后输入福建省,提示福建省应当加强疫区入境人员的监测,防止输入病例引起本地暴发流行.
王金章阚乃鹏张拥军游丽斌王宇平邓艳琴郑奎城翁育伟
关键词:基孔肯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E1基因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09年第15卷第8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要
2009年
方义亮邓艳琴
关键词:DISEASES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要人狂犬病分子流行病学
福建部分地区人和动物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基因检测和序列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和动物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状况以及基因特征。方法收集永春县和上杭县高危人群、家畜的全血,采用巢式PCR扩增无形体16SrRNA片段,PCR产物纯化测序并与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永春县牛的无形体感染率最高为53.85%,羊、狗无形体感染率分别为24.71%和12.50%。上杭县羊的无形体感染率为53.06%,高危人群的无形体感染率为8.33%。无形体基因序列与相应的参考序列同源性均达97%~100%。结论福建省人和动物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
肖方震李丹萍徐国英陈阳邓艳琴
关键词:无形体巢式PCRRRNA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