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大江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螺钉
  • 5篇骨折
  • 4篇骶髂
  • 4篇骶髂螺钉
  • 3篇缺损
  • 3篇骨盆
  • 2篇置入
  • 2篇生物活性玻璃
  • 2篇生物力学
  • 2篇骶骨
  • 2篇骶骨骨折
  • 2篇螺钉固定
  • 2篇螺钉置入
  • 2篇距骨
  • 2篇活性
  • 2篇机器人辅助
  • 2篇骨缺损
  • 2篇固定术
  • 1篇性病
  • 1篇修复骨缺损

机构

  • 9篇烟台市烟台山...
  • 2篇山东大学
  • 1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1篇辛大江
  • 6篇王丹
  • 5篇赵勇
  • 4篇王振海
  • 4篇张树栋
  • 3篇孙涛
  • 2篇刘永厚
  • 2篇刘彤
  • 1篇季远
  • 1篇王海
  • 1篇蒋玉贵
  • 1篇王迎军
  • 1篇胡有谷
  • 1篇刘云鹏
  • 1篇李旭
  • 1篇孙冰
  • 1篇王维光
  • 1篇邱贵兴
  • 1篇王志龙
  • 1篇李建民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2005年全...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方法治疗踝部骨折伴随的距骨骨软骨骨折临床效果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对比研究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和骨软骨折块摘除钻孔术治疗踝部骨折伴随的急性Ⅲ、Ⅳ型距骨骨软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5月至2007年8月,38例踝部骨折伴随的急性Ⅲ、Ⅳ型距骨骨软骨骨折,术中明确距骨骨软骨骨折的部位以及范围。20例折块摘除后,自同侧膝关节非负重区钻取骨软骨柱,采取打压固定技术将骨软骨柱植入受区的孔中,为移植组;18例骨软骨折块摘除后行钻孔术为钻孔组。对比观察研究两组患者踝关节的功能、X线以及MRI表现。结果移植组随访1.5~4.0年,平均(2.92±0.65)年,钻孔组随访2.5~5.0年,平均(3.02±0.83)年。7例行多柱移植,13例行单柱移植。根据Baird和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分:移植组平均(89.85±4.83)分,钻孔组平均(84.28±5.6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7,P=0.002);X线片示移植组3例踝关节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15.0%(3/20),钻孔组8例踝关节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44.4%(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31.7,P〈0.05);MRI显示移植组3例骨软骨柱松动吸收,发生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占15.0%(3/20),其余修复的关节面平滑,骨软骨柱与周围组织结合良好;钻孔组6例发生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发生率为33.3%(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39.6,P〈0.05);两组膝关节均无远期供区并发症。结论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踝部骨折伴随的急性Ⅲ、Ⅳ型距骨骨软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降低了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和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的发生率,提高了踝关节的功能。。
刘万军王海刘永厚刘云鹏胡有谷李旭蒋玉贵辛大江王维光孙冰褚楷
关键词:自体骨软骨急性病距骨骨折
溶胶-凝胶生物玻璃(BG)/聚羟基烷酸酯(PHBV)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的研究
该研究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生物活性更强的生物活性玻璃,然后与聚羟基烷酸酯(PHBV)复合,生成一种多孔支架材料.PHBV是一种具有很好可降解性能与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两材料复合,可以扬长避短,克服单一相材料的许...
辛大江
关键词:生物活性玻璃骨缺损
文献传递
两种骶髂螺钉固定双侧骶骨骨折的稳定性比较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方式下,采用加长或普通两类骶髂螺钉固定治疗双侧骶骨骨折的稳定性。方法使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双侧骶骨纵行骨折(Tile C型)模型,模拟使用加长、普通两类骶髂螺钉采用7种不同固定方式进行固定,并在模拟站立位状态下比较骨盆后环的竖直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结果竖直方向600N力载荷加载后,骶1上表面的向下位移和后旋角位移比较显示,骶1、骶2层面各自1枚加长骶髂螺钉均比同层面的2枚双向普通骶髂螺钉固定的稳定性高;骶1、骶2层面各置1枚加长骶髂螺钉的组合比两个层面各双向置2枚普通骶髂螺钉的组合固定的稳定性高;骶1和骶2双层面加长骶髂螺钉组合固定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单层面的加长骶髂螺钉固定;骶1和骶2双层面双向4枚普通骶髂螺钉组合固定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单层面双向2枚普通骶髂螺钉组合固定,也明显优于双层面双向2枚普通骶髂螺钉组合固定。在竖直稳定性方面,骶2层面加长和普通骶髂螺钉固定均优于骶1层面的相应固定;在旋转稳定性方面,骶1层面的加长和普通骶髂螺钉固定均优于骶2层面的相应固定。结论针对Tile C型双侧骶骨纵行骨折,应尽可能选择骶1、骶2加长骶髂螺钉固定,二者组合是最佳选择。
赵勇李建民张树栋王丹姜传强曲文庆辛大江
关键词:骨盆骨折生物力学骶髂螺钉
高压氧联合VSD治疗对皮瓣修复腕背部复合组织缺损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对皮瓣修复腕背部复合组织缺损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92例腕背部复合组织缺损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VSD技术进行皮瓣修复,联合组采用高压氧联合VSD技术进行皮瓣修复,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疗效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1);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VSD用于腕背部复合组织缺损创面修复能够缩短皮瓣修复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王志龙吕岩丽季远李英杜俊宏辛大江
关键词:高压氧负压封闭引流复合组织缺损血清炎性因子
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生物活性玻璃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目的 探讨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生物活性玻璃(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 方法 将 PHBV/SGBG 复合多孔支架材料植入兔的桡骨缺损模型中,利用放射学、组织学、组织切片的计算机...
于胜吉邱贵兴辛大江陈晓峰郑裕东王迎军
关键词:骨缺损骨缺损修复羟基丁酸生物活性玻璃生物力学
文献传递
髌骨骨折69例的手术治疗体会
2003年
辛大江杨文静
关键词:髌骨骨折外科手术粉碎骨折
机器人辅助下的骶髂螺钉置入精准性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精准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24例骨盆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7例,女7例;年龄17~71岁,平均44.1岁。骨盆骨折按AO分型:B型17例(B1型9例,B2型8例),C型7例(C1型3例,C2型2例,C3型2例)。骨盆后环损伤均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螺钉(AO直径7.3 mm的空心钉)治疗。S 1共26钉,S 2共18钉,单独S 1节段固定8例,单独S 2节段固定3例,S 1/S 2双节段联合固定13例,S 1单向单侧固定18例,S 1双向双侧固定3例,S 2单向单侧固定14例,S 2双向双侧固定2例,S 1单向两枚螺钉固定2例。后X线平片和CT观察骶髂螺钉置钉效果。术前及术后1周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估。结果:所有骶髂螺钉均为使用机器人辅助下按规划一次性顺利置入。术后X线片和CT显示,所有骶髂螺钉均没有穿破骶骨体及对侧骶骨翼前缘皮质,也没有进入骶管、椎间隙。3例出现了螺钉紧贴髂骨内缘高密度线前缘和骶1的骶骨翼斜坡穿出,并最终再次进入骶骨体,3例螺钉与骶神经根管相切,但未突破骶神经根管。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1分(4~10分)降至术后的平均1.9分(0~3分)。结论:采用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的精准度高,值得推广,但术者的主导作用不容替代。
赵勇姜传强孙涛辛大江曲文庆王振海王丹张树栋
关键词:骨盆骶髂螺钉精准
机器人辅助下的改良路径规划骶髂螺钉置入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介绍一种机器人辅助下改良的骶髂螺钉路径规划方法,以进一步降低错误置钉的发生率。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山东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骨创伤科收治的13例骨盆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8-70岁,平均46.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7例,挤压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按AO分型:B型8例(B1型3例,B2型5例),C型5例(cl型2例,c2型1例,c3型2例)。针对后环损伤,采用闭合复位机器人辅助下改良的路径规划方法引导经皮骶髂螺钉(AO直径7.3mm的空心钉)内固定。术中观察,术后随访,对所有病例行X线片和CT复查,术后1周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本组所有骶髂螺钉均为机器人辅助下按改良规划一次性顺利置入。单枚螺钉置入时间平均15.9min,单枚螺钉置入出血量平均〈1ml。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血管、内脏、腰骶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术后线片和CT显示,骶髂螺钉均未穿破骶骨体及骶骨翼前缘皮质,也未进入骶管、椎间隙,全程均于骶髂骨性安全区内走行。VAS评分由术前平均6.9分(4-10分)降至术后平均1.8分(0-3分)。结论采用机器人辅助下改良的路径规划方法有助于精准安全地置入骶髂螺钉。
赵勇姜传强孙涛辛大江王振海王丹张树栋
关键词:骨盆骶髂螺钉
四种骶髂螺钉固定方式治疗双侧骶骨骨折的稳定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对使用骶髂螺钉固定双侧骶骨骨折的稳定性进行比较性研究。方法使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双侧骶骨纵行骨折模型,模拟使用4种骶髂螺钉固定方式进行固定:左右各1枚骶髂螺钉对S1进行固定(S1层面双向固定)、左右各1枚骶髂螺钉对S2进行固定(S2层面双向固定)、左右各1枚骶髂螺钉分别对S2和S1进行固定(双层面单螺钉双向固定)和左右各2枚骶髂螺钉分别对S1和S2进行固定(双层面双螺钉双向固定)。使用ABAQUS6.9.1(美国SIMULIA公司)软件模拟双足站立位状态下自骶骨上表面竖直向下加载600N力载荷,测量S1上表面的中点的下移距离和后旋角度以及髋骨最高点的角位移,按照移位越小稳定性越好的原则对各种固定方式进行比较。结果双层面双螺钉双向固定组合明显优于S1、S2层面双向固定组合,也明显优于双层面单螺钉双向固定组合。在竖直稳定性和外翻稳定性方面,S2层面双向固定下移距离和外翻角度分别为0.531mm和0.156°(左侧)、0.163°(右侧),优于S1层面双向固定的0.673mm和0.200°(左侧)、0.232°(右侧);在后旋稳定性方面,S1层面双向固定的后旋角度为0.269°优于S2层面双向固定的0.287°。另外,双层面单螺钉双向固定的后旋稳定性弱于S1、S2层面双向固定,而其下移距离和外翻角度均介于S1层面双向固定和S2层面双向固定之间。结论针对双侧骶骨纵行骨折,可根据左右两侧的后旋稳定性、竖直稳定性和外翻稳定性的具体情况决定具体的螺钉固定层面;为了使后环的稳定性最大化,最好使用S1和S2双层面双螺钉双向骶髂螺钉的固定组合。
赵勇张树栋王丹刘永厚孙涛姜传强潭江威曲文庆辛大江
关键词:脊柱骨折骶骨骨折固定术骨钉
成人距骨内偏角、跖倾角测量及意义
2017年
目的测量成人距骨内偏角、跖倾角,为临床距骨颈骨折后向前螺钉固定术的安全进钉角度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0例汉族健康志愿者,男18例、女12例。CT扫描其双侧踝关节图像,并重建距骨模型,测量其内偏角及跖倾角。结果男性距骨内偏角为2.40°~8.72°(5.56°±3.16°)、跖倾角为13.56°~21.44°(17.50°±3.94°),女性分别为2.47°~8.25°(5.36°±2.89°)、13.84°~20.56°(17.20°±3.36°),二者内偏角、跖倾角比较P均>0.05。结论健康成人距骨内偏角为2.47°~8.25°、跖倾角为13.84°~20.56°;距骨颈骨折后向前螺钉固定术中进钉时内偏角及跖倾角保持在上述范围内比较安全。
王振海曲文庆辛大江程义恒刘彤赵勇王丹
关键词:距骨距骨颈骨折螺钉固定术成年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