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欣
- 作品数:16 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省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脓毒症危重患儿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的发生及其与IL-6和IL-10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回顾性比较脓毒症与非脓毒症危重患儿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TIS)的发生率,并初步探讨其发生与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97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和80例细菌感染相关非脓毒症危重患儿(非脓毒症组)的基本资料及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将IL-6、IL-10与甲状腺功能指标三碘酪氨酸(T3)、四碘络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TSH)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脓毒症与非脓毒症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率等均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IL-6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甲状腺功能指标T3、T4、游离T3、游离T4、TSH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NTIS发生率、低T3低T4及低TSH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01)。相关分析发现脓毒症和非脓毒症患儿IL-6水平与T3、T4、TSH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但两组患儿合并分析显示,IL-6水平与T3、T4水平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0.001)。结论脓毒症患儿相比非脓毒症危重患儿更容易合并NTIS,且高水平IL-6可能是造成NTIS发生的重要原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22(11):1215-1220]
- 徐梅先刘刚曹利静白新凤康磊赵欣石晓娜李丽景
- 关键词:脓毒症白细胞介素6
- 麻疹儿童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6
- 2013年
- 目的探讨麻疹患儿死亡危险因素,为儿童麻疹的死亡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lO年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麻疹患儿临床资料,根据预后不同,将患儿分为痊愈组和死亡组。收集患儿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共线性诊断,共线性诊断后的因素纳入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采用逐步前进法,以选入P≤0.05,剔除P≥0.10的变量为检验水准,探讨麻疹患儿死亡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932例麻疹患儿,其中16例死亡,住院患儿病死率为1.72%。16例死亡患儿中,男9例,女7例,年龄6~44个月,l5例居住在农村;14例未接种或未规范接种麻疹疫苗,11例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5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神经系统疾病2例和营养不良2例,以及1例患儿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16例患儿均合并肺炎,15例合并气胸、纵隔气肿、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呼吸道并发症。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预后的危险因素有年龄〉8个月(OR=2.751,P=0.007)、患有基础疾病(OR=32.961,P=0.000)、肺炎(OR=11.911,P=0.017)、发热(OR=29.844,P=0.000)、WBC升高(OR=4.816,P=0.000)、Hb降低(0lR=2.135,P=0.017)、ALT升高(OR=2.672,P=0.006)、合并严重呼吸道并发症(OR=82.818,P=0.000)。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OR=35.390,P=0.000)、WBC升高(OR=19.370,P=0.000)、有严重呼吸道并发症(OR=13.696,P=0.016)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患有基础疾病、WBC升高、有严重呼吸道并发症是麻疹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付海燕王晓明赵瑞芹辛素霞贾彬殷春兰赵欣李海花殷润开刘俊莹
- 关键词:麻疹心脏缺损神经系统疾病儿童营养障碍白细胞增多
- 手足口病心肺衰竭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风险评分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患儿心肺衰竭危险因素,建立风险模型及风险评分系统,为心肺衰竭患儿的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9月住院的199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分为心肺衰竭组和非心肺衰竭组。以性别、年龄、最高体温、心率、呼吸、血压、EV71感染、皮疹、嗜睡、频繁呕吐、呼吸节律、肢体无力、抽搐、出现皮疹至神经系统受累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随机血糖等17项临床指标作为发生心肺衰竭的可能影响因素,利用单因素分析进行筛选,然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模型并进行预测,用灵敏度、特异度、一致率和ROC曲线下面积来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经多因素分析,最高体温、频繁呕吐、随机血糖和呼吸节律不规整4个因素为手足口病发生心肺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模型的预测概率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994。根据该模型,对现有的数据进行预测,模型的敏感度为94.12%(64/68),特异度为97.71%(128/132),一致率为94.48%(192/199)。结论手足口病心肺衰竭模型可定量评估手足口病患儿发生心肺衰竭的风险。
- 付海燕王晓明赵欣刘俊莹殷润开殷春兰贾彬李海花张静石伟娜
- 关键词:手足口病心肺衰竭统计学
- 我国北方地区婴儿肝病综合征病因谱及新诊疗方案的建立
- 付海燕王晓明王亚利张剑霄李静平殷润开赵欣刘俊莹杨利敏
- 建立了规范的婴儿肝病综合征诊疗流程,所有入选病例统一采用全面的临床病毒学检测、生化检测、临床影像检查,并结合先进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明确了婴儿肝病综合征的感染因素、代谢因素、遗传因素、解剖学因素、药物毒性作用、多系统受...
- 关键词:
- 关键词:临床病毒学
- 体温对脓毒症儿童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一项基于152例脓毒症患儿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PICU内脓毒症患儿体温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脓毒症患儿152例,根据入PICU前后24 h内的体温峰值分为超高热组(39.5~41℃),发热组(37.5~39.5℃),无热组(<37.5℃),比较各组危重症评分、病死率(总体和7 d)、炎性和免疫、器官功能状态等指标。根据入PICU7 d的生存状态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照分析两组体温分布、小儿危重症评分等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7 d死亡危险因素。结果全部152例脓毒症患儿7 d内死亡占全部死亡82.2%(37/45)。3组7 d病死率分别为36.4%、16.7%和42.9%,以发热组病死率最低(P<0.05)。超高热组接受血液净化的患儿有11例,占比50.0%;发热组接受血液净化的患儿有34例,占比33.3%;无热组接受血液净化的患儿有3例,占比10.7%。3组接受血液净化的患儿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2,P=0.010)。其中超高热组与发热组的接受血液净化的患儿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9,P=0.741);超高热组的接受血液净化的患儿比例高于无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2,P=0.002);发热组的接受血液净化的患儿比例高于无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0,P=0.019)。3组相关炎症指标(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初始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48~72 h淋巴细胞数值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热组和超高热组数值低于发热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异常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异常率、肌酐(creatinine,Cr)异常率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高热组和发热组的ALT异常率低于无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所有患者根据7 d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死亡组以无热组患儿占比最高,达40.5%;而生存组以发热组患儿占比最高,达76.5%(P<0.001)。7 d生存组的小儿危重�
- 徐梅先刘刚曹利静白新凤康磊赵欣
- 关键词:脓毒症体温病死率
- 早期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儿童脓毒性休克的非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7
- 2021年
- 背景脓毒性休克是儿童常见的危重症,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在常规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液净化治疗(CBP)能否改善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CBP对脓毒性休克患儿的预后以及液体平衡的影响。设计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年龄1月龄至14岁),根据是否行CBP分为CBP组和非CBP组;CBP组再根据启动血液净化时间分为0~24 h亚组和~48 h亚组。CBP采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或CVVH透析(CVVHDF)模式,置换量30~50 mL·kg-1·h-1。比较各组7 d和30 d生存率、CBP 72 h(简称72 h)的液体正平衡比例、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心率、动脉氧分压与吸氧浓度比(P/F值)、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计数绝对值、IL-6、PCT和PICU住院时间。主要结局指标入住PICU后的7 d生存率。结果CBP组64例,0~24 h亚组44例,~48 h亚组20例;非CBP组30例。CBP组与非CBP组年龄、男性比例、PRISMⅢ评分、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初始状态下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心率、P/F比值、血淋巴细胞及亚群计数、IL-6和P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①CBP组7 d和30 d生存率(82.8%、78.1%)均高于非CBP组(70.0%、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CBP组72 h液体正平衡比例(31.2%)低于非CBP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CBP组72 h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计数均高于非C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72 h时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心率、P/F比值、IL-6和PCT在CBP组和非CBP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72 h时,0~24 h亚组和~48 h亚组比较,液体正平衡比例、IL-6水平,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P能够提高脓毒性休克患儿7 d和30 d的生存率,并有助于改善液体平衡,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促进细胞免疫抑制的解除;早期给予CBP效果更显著。
- 徐梅先刘刚曹利静白新凤康磊赵欣石晓娜李丽景
-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脓毒性休克儿童
- 肠道病毒71型感染致重症手足口病35例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总结累及神经系统的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以35例累及神经系统的EV71感染所致重症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临床症状以及治疗和转归。结果 35例中男21例,女14例;<3岁33例;居住农村30例,城市5例。患儿均有手、足、臀部皮疹及口腔疱疹溃疡,但皮疹稀少。发热,热程>3 d;于病程第2-5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12例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出汗、四肢末梢冷等自主神经兴奋表现。血WBC升高25例,血糖升高11例,PLT降低2例,CRP升高13例,脑脊液异常28例,心肌酶谱升高9例,CD4+/CD8+T淋巴细胞降低21例,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均正常。胸片示单侧或双侧大片阴影5例,心电图异常26例,头颅CT异常3例,MRI异常6例。35例均应用甘露醇和地塞米松治疗,并予对症治疗。27例痊愈出院,7例遗留迟缓性麻痹,1例死亡。结论EV71感染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病程第3-5天为高危期,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对患儿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 王晓明宋红娥施荣富辛素霞殷润开付海燕赵欣刘俊莹
-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转归丙种球蛋白
- 降钙素原和淋巴细胞动态变化分层对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的预测作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淋巴细胞动态变化分层能否预测严重脓毒症儿童死亡。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间严重脓毒症患儿268例,根据初始PCT数值分层为<10μg/L、10~100μg/L、≥100μg/L三组,根据入院72 h内首次和末次淋巴细胞差值(△淋巴细胞)分层为<0×10^(9)/L、(0~0.5)×10^(9)/L、(0.5~1.5)×10^(9)/L和≥1.5×10^(9)/L四组。分别统计PCT分层和△淋巴细胞分层的基本人口学、临床特征及院内病死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PCT和△淋巴细胞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并计算△淋巴细胞的截断值。结果268例患儿中PCT<10μg/L组88例,10~100μg/L组128例,≥100μg/L组52例。PCT<10μg/L组中,△淋巴细胞分层的比例依次为59.1%、18.2%、18.2%、4.5%;PCT 10~100μg/L组中的比例依次为9.4%、28.1%、15.6%、46.9%;PCT≥100μg/L组中的比例依次为23.1%、7.7%、15.4%、53.8%,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10μg/L组和10~100μg/L组,<10μg/L组和>100μ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1)。PCT分层组和△淋巴细胞分层组各自组间统计分析提示,性别、年龄、PICU住院时间、血液净化比例、机械通气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T分层组院内总体病死率依次为33.3%、28.1%、30.7%(P>0.05),△淋巴细胞分层院内总体病死率依次分别为47.3%、50%、27.3%、8.7%(P=0.019)。进一步两两分析,△淋巴细胞<0×10^(9)/L组和>1.5×10^(9)/L组、(0~0.5)×10^(9)/L组和≥1.5×10^(9)/L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36)。△淋巴细胞分层和淋巴细胞对死亡的AUC分别为0.717和0.752,△淋巴细胞截断值是0×10^(9)/L(准确度为76.1%,特异度为71.4%)。结论入院72 h内严重脓毒症患儿首次和末次淋巴细胞差值<0×10^(9)/L能够准确预测院内死亡。
- 徐梅先刘刚曹利静白新凤康磊赵欣石晓娜李丽景
- 关键词:严重脓毒症儿童
- 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Hp感染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进行治疗,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Hp根治率、治疗前后患儿发育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0%(46/50)比74.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3,P=0.041)。观察组Hp根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45/50)比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9,P=0.034)。2组患儿治疗后身高、体质量、胸围及臀围均明显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对Hp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患儿生长发育。
- 刘俊莹李文辉贾莉赵欣贾彬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生长发育状况
- 儿童急性肝衰竭病因及生化指标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肝衰竭(ALF)的病因及生化指标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ALF患儿的病因及生化指标结果。结果共67例患儿入选,男36例、女31例。根据病因分为非遗传代谢病组29例(43.28%),包括药物性肝损伤12例,瑞氏综合征5例,噬血细胞综合征3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2例,毒蕈中毒1例,甲型肝炎病毒感染1例,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脓毒症1例;遗传代谢病组14例(20.90%),包括肝豆状核变性6例,肝糖原累积症2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例,citrin缺陷症2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1例;病因不明组24例(35.82%)。遗传代谢病组与非遗传代谢病组及病因不明组比较,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血糖水平以及AST/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遗传代谢病组的血清(ALT)、AST、白蛋白水平最低,而AST/ALT最高。结论儿童ALF病因复杂,如ALT升高不显著,AST/ALT比值显著升高,并存在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糖时,需警惕遗传代谢疾病所致。
- 付海燕王晓明王亚利张剑宵李静平赵欣刘俊莹殷润开陈瑞杨利敏
-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遗传代谢病生化指标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