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光影

作品数:70 被引量:424H指数:12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0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9篇湿地
  • 25篇土壤
  • 15篇有机碳
  • 13篇小叶章
  • 10篇三江平原
  • 9篇物量
  • 8篇沼泽
  • 8篇三江平原湿地
  • 7篇CO2浓度
  • 6篇冻土
  • 6篇冻土区
  • 6篇沼泽湿地
  • 6篇生物量
  • 5篇溶解性有机碳
  • 5篇土地利用
  • 5篇土壤酶
  • 5篇微生物
  • 5篇CO2浓度升...
  • 4篇氮素
  • 4篇多年冻土

机构

  • 52篇哈尔滨师范大...
  • 32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农业部管理干...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黑龙江工商职...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哈尔滨金融学...

作者

  • 70篇赵光影
  • 25篇王洋
  • 24篇刘景双
  • 19篇窦晶鑫
  • 13篇臧淑英
  • 6篇江姗
  • 5篇刘超
  • 4篇张雪萍
  • 4篇齐少群
  • 3篇华德尊
  • 3篇宋艳宇
  • 3篇周嘉
  • 2篇李春艳
  • 2篇杨旭
  • 2篇李雪
  • 2篇吴祥文
  • 2篇王忠良
  • 2篇王玉博
  • 1篇付桂荣
  • 1篇关旸

传媒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生态学报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湿地科学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环境科学与管...
  • 3篇乡村科技
  • 2篇土壤通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环境通...
  • 1篇交通科技与经...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北方环境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 7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10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温升高对湿草甸小叶章植株碳、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电缆加热水浴升温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温度升高对湿草甸小叶章碳、氮累积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淹水和非淹水条件下土温升高的相对影响程度。经过一个生长季,升温处理小叶章地上和地下部位生物量分别平均较对照增加67.24%和48.83%,而升温与淹水的交互作用下二者则分别平均增加45.21% 和78.13%。土温升高显著提高了小叶章植株的碳、氮累积量,而降低了其地上和地下部位的C/N,升温处理植株碳、氮累积量分别较对照平均增加48.90%和104.20%,而地上和地下部位C/N 则分别平均下降8.44%和5.26%,升温与淹水的交互作用显著促进了地上部位的碳、氮累积。结果表明,1~3℃的土温升高显著促进了小叶章的生物量及碳、氮累积,并将对湿地系统的碳固定过程造成影响。
窦晶鑫刘景双王洋赵光影
关键词:小叶章氮含量
哈大绥地区土地利用低碳优化模拟研究
2023年
为实现土地低碳利用,探究土地利用低碳优化策略,本研究采用土地利用碳排放量测算模型、CA-Markov模型和MOP-Plus模型对远期2030年哈大绥地区不同情境下的土地利用模式进行模拟比较分析,并给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相较于惯性情景,低碳发展情景的“碳源地类”面积更小,“碳汇地类”面积更大,2种情景下建设用地预测增长面积最大,草地缩减面积最大;在2种情景模拟下,哈大绥地区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低碳发展情景较惯性情景碳排放量更少,在2030年碳排放量减少了141.67万t;在未来土地利用过程中要适度控制耕地的过度扩张,增加林地面积,保护湿地,控制城镇扩张。在低碳发展情景的优化下,可以减少由土地利用所引起的碳排放,最终实现碳减排。
冯小刚赵光影白如雪
关键词:土地利用
冻融交替对不同年代排水造林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及有机碳密度的影响被引量:14
2017年
以小兴安岭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分析和冻融实验,分析了冻融作用下不同年代排水造林湿地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以及有机碳密度的变化趋势,探讨了不同年代排水造林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与有机碳密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期为深入认识冻融期间高寒高纬度地区土壤碳循环过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冻融次数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影响显著(P<0.05),经历9次冻融循环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比冻融前明显减少;在三种不同年代排水造林的湿地中,排水时间越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下降幅度越大,表明长时间的反复冻融交替可能导致土壤微生物量的进一步减少。(2)冻融前后,土壤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且多次冻融交替后,-25~5℃冻融处理比-5~5℃冻融处理酶活性更低,表明较大的冻融温差更能降低土壤酶的活性度。(3)随着冻融次数和冻融温度的变化,四种湿地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基本保持稳定,但其与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性,通过探究微生物活性所调控的土壤过程,可以直接或间接了解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化趋势,便于从本质上验证其响应机制。
郭冬楠臧淑英赵光影
关键词:冻融交替微生物量有机碳
小兴安岭沼泽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了解小兴安岭沼泽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在天然沼泽——臌囊薹草(Carex lehmanii)沼泽、毛赤杨(Alnus sibirica)沼泽、落叶松(Larix gmelinii)—臌囊薹草沼泽和排水的沼泽——落叶松沼泽中,研究表层土壤(0~40 cm深度)中的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及其它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内,沼泽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有明显季节变化,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在7月达到最大,随着土层的加深,其变化幅度减小;臌囊薹草沼泽表层土壤(0~10 cm深度)的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变化幅度最大,为224.17~1 496.43 mg/kg。沼泽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天然沼泽土壤5~9月各采样日平均的溶解性有机碳含量为348.90~633.98 mg/kg,表现为由土壤表层向下逐渐降低;排水的落叶松沼泽为203.58~264.58 mg/kg,表现为底层土壤(20~40 cm深度)最高,中层土壤(10~20 cm深度)最低。总体上,经人工排水的落叶松沼泽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天然沼泽。
徐宁泽赵光影臧淑英郭殿繁王丽岩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碳土壤沼泽
哈尔滨市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对策建议
2011年
新世纪以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我国政府及时做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但由于农村基础弱、人口多等历史原因,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仍十分突出。哈尔滨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很明显。本研究分析了哈尔滨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借鉴成都经验,提出适应哈尔滨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赵光影李琳娜陈艳梅
关键词:统筹发展城乡二元结构
排水造林对小兴安岭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生物降解和淋溶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以小兴安岭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年代排水造林的森林沼泽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变化及生物降解特征,探讨了排水造林时间对土壤DOC及无机氮(NH+4-N+NO-3-N)淋溶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排水造林时间对土壤DOC含量变化影响显著(p<0.05).2003年(PS03)、1992年(PS92)、1985年(PS85)排水造林后的人工兴安落叶松湿地土壤DOC含量均低于未排水造林的天然兴安落叶松苔草湿地(XATC),且排水造林时间越长,土壤DOC含量越少.2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土壤DOC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初期降解速率较快,而后逐渐减慢并趋于稳定.其中周转时间为1 d的易降解DOC所占比重表现为:PS92>XATC>PS03>PS85,表明排水时间达到一定阈值后,易降解DOC部分可能会转化为难降解部分.3在淋溶过程中,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淋出液中DOC含量呈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淋溶1 d后,不同年代排水造林的森林沼泽湿地土壤DOC的淋失率表现为:PS85>PS92>PS03>XATC,表明排水造林时间越长,土壤DOC淋失率越大,因此长时间的排水造林改造可能进一步影响土壤养分的贮量及其有效性.
郭冬楠臧淑英赵光影王丽岩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碳生物降解淋溶
1994年-2018年东三省森林碳储量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为开展东三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动态变化的研究,文章以1994年-2018年期间5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为基础,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估算东三省森林碳储量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994年-2018年东三省森林碳储量共增加334.37 TgC,整体表现为碳汇,年均固碳16.71 Tg/a。在林龄方面,中龄林碳储量占比最高,占同期总碳储量的33.07%~44.69%。在不同优势树种中,栎类、落叶松和阔叶混是东三省森林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由此,改善林龄结构和加强对优势树种的经营与管理对提升东三省森林碳汇能力至关重要。
刘纭绮赵光影刘永祥李雪
关键词:东三省森林碳储量森林资源清查
长春市城郊蔬菜—土壤系统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7
2018年
以长春市城郊蔬菜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蔬菜—土壤系统中Pb、Cr、Cd、Hg和As 5种重金属的含量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及蔬菜的累积富集能力。结果表明,蔬菜地表层土壤中Pb、Cr、Cd、Hg和As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适宜种植蔬菜及农作物;但其含量明显高于长春市土壤环境背景值,具有较明显的累积现象,高含量区主要分布在长春市城郊东北与西南部。蔬菜农田土壤呈现中度污染水平,达到中等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北部局部地区达到较强生态风险等级,应控制其污染来源。除白菜中Pb含量超标外,其余蔬菜中的重金属均未超过国家食品安全限量值。6种蔬菜对重金属的平均富集系数表现为:Hg>As>Cd>Pb>Cr。根茎类对As的富集能力强,而叶菜类对其他重金属富集明显。该区应加强土壤Hg、Cd的防治,以保障城郊区域蔬菜种植安全。
杨阳王洋崔政武于锐徐光辉赵光影于泳
关键词:蔬菜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CO_2浓度升高与氮添加对三江平原湿地小叶章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开顶箱薰气室,设置正常大气CO2浓度(350μmol.mol-1)、高CO2浓度(700μmol.mol-1)2个CO2水平和不施氮(0 g N.m-2)、中氮(5 g N.m-2)和高氮(15 g N.m-2)3个氮素水平,研究CO2浓度升高和氮肥施用对三江平原草甸小叶章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2浓度升高,小叶章物候期提前,其中抽穗期提前1~2 d,成熟期提前3 d;不施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CO2浓度升高使小叶章的分蘖分别增加8.2%(P〈0.05)、8.4%(P〈0.05)和5.5%(P〉0.05);在小叶章生长初期,CO2浓度升高对其生物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拔节期和抽穗期小叶章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12.4%和20.9%(P〈0.05);生长后期则对小叶章地下生物量的促进作用增大,腊熟期和成熟期的地下生物量分别增加20.5%和20.9%(P〈0.05).小叶章生物量对高浓度CO2的响应与供氮水平有关,供氮充足条件下,高浓度CO2对生物量的促进效应更大.
赵光影刘景双王洋
关键词:三江平原湿地小叶章大气CO2浓度升高物候期生物量
三江平原草甸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对C/N的响应被引量:39
2009年
模拟研究了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小叶章湿地及人工林地土壤有机碳(SOC)矿化在4种C/N(Ⅰ:9—10,Ⅱ:11-12,Ⅲ:13—16,Ⅳ:16—22)处理下的变化特征,分析了SOC矿化对C/N的响应。结果表明:在36天的培养期内,高C/N处理下两种土壤的SOC累积矿化量分别是低C/N时的2.78和2.68倍,两种土壤SOC矿化量对C/N变化的响应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C/N处理下,两种土壤SOC的矿化速率均在前期(0—4天)较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的描述两种土壤的SOC矿化动态,其C0和C0/SOC值均随C/N的增加而增加;回归分析表明,试验C/N(9—22)范围内湿草甸土和林地土的SOC累积矿化量及矿化速率分别与C/N呈显著的线性和二次曲线关系,C/N是影响湿地土壤有机碳富集程度的关键因素。
窦晶鑫刘景双王洋赵光影
关键词:C/N有机碳矿化三江平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