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丁丁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畸形
  • 7篇脊髓
  • 6篇脊髓空洞
  • 6篇CHIARI...
  • 5篇术后
  • 5篇后路
  • 4篇颅窝
  • 4篇后颅窝
  • 4篇脊柱
  • 4篇减压术
  • 4篇后颅
  • 3篇青少年特发性
  • 3篇脊髓空洞症
  • 3篇脊柱侧
  • 3篇脊柱侧凸
  • 3篇减压术后
  • 3篇矫形
  • 3篇侧凸
  • 2篇置钉
  • 2篇矢状

机构

  • 10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2篇谢丁丁
  • 12篇邱勇
  • 12篇朱泽章
  • 9篇沙士甫
  • 9篇刘臻
  • 7篇江龙
  • 5篇朱卫国
  • 5篇钱邦平
  • 4篇孙旭
  • 4篇闫煌
  • 2篇俞杨
  • 2篇王斌
  • 2篇汪舟
  • 2篇陈玲
  • 1篇刘兴勇
  • 1篇朱锋
  • 1篇乔军
  • 1篇杨宗
  • 1篇蒋健

传媒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第25届全国...
  • 1篇第六届中国微...

年份

  • 6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hiari畸形后颅窝减压术后延髓及小脑位置变化与空洞转归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测量青少年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患者后颅窝减压(PFD)手术前后延髓及小脑的位置,并分析其变化趋势与空洞转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接受治疗并符合入选标准的46例青少年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10~17岁,平均(13.9±1.9)岁.患者随访时间6~52个月,平均(13±12)个月.在正中矢状位MRI上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延髓脑桥沟、第四脑室顶点、小脑扁桃体下端的纵向及横向位置、延髓脊髓角、空洞的最大前后径与同水平处脊髓前后径的比值(S/C最大比值)及空洞的长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PFD前后上述指标间的差异,使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的变化值与空洞改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FD术后31例(67.4%)患者延髓脑桥沟向上方移位,35例(76.0%)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端向上方移位.40例(86.9%)患者脊髓空洞改善,S/C最大比值、脊髓空洞长度在PFD手术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14和7.816,P=0.000),S/C最大比值及空洞长度的改善率分别为32%±30%和43%±33%.延髓脑桥沟的上移(r =0.332,P=0.027)、小脑扁桃体下端的上移(r=0.298,P=0.044)与S/C最大比值改善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青少年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患者PFD术后延髓脑桥沟及小脑扁桃体下端的上移对脊髓空洞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谢丁丁朱泽章邱勇沙士甫江龙钱邦平孙旭闫煌
关键词:小脑
Lenke 5/6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微创矫形的初步临床疗效
朱卫国朱泽章邱勇刘臻沙士甫江龙谢丁丁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LENKE初步疗效
Chiari畸形伴张力性与非张力性脊髓空洞患者颈椎管矢状面锥度研究
目的:分析继发于Chiari畸形的张力性与非张力性空洞患者颈椎管矢状面锥度的差异,探讨颈椎管矢状面形态发育异常在脊髓空洞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依据空洞最大前后径与同水平脊髓前后径比值将77例Chiari畸形患者划为...
沙士甫朱泽章邱勇朱卫国孙旭刘臻闫煌谢丁丁
关键词:CHIARI畸形脊髓空洞颈椎管锥度
青少年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患者颈椎管矢状面锥度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青少年Chiari畸形Ⅰ型(Chiari malformation typeⅠ,CMⅠ)合并脊髓空洞患者颈椎管矢状面锥度大小。方法:2007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科入院治疗且以胸椎侧凸为主首诊的青少年CMⅠ合并脊髓空洞患者共61例,男28例,女33例,年龄10~18岁,平均13.7±2.1岁,胸椎侧凸Cobb角42°~78°,平均51.5°±16.5°;以胸椎侧凸为主的AIS患者共75例,男35例,女40例,年龄11~18岁,平均14.8±1.8岁,胸椎侧凸Cobb角40°~69°,平均47.4°±15.3°。选取正常青少年志愿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11~18岁,平均15.6±2.6岁。3组研究对象年龄与性别分布、CMⅠ组与AIS组胸椎侧凸Cobb角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MR T2加权像正中矢状位扫描层面上测量颈椎管前后径,绘制散点图及趋势线,趋势线的斜率计为C1~C7椎管矢状面锥度。应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研究对象颈椎管矢状面锥度的大小,并分析不同年龄分组(≤14岁与>14岁)和性别分组间颈椎管矢状面锥度的差异。结果:CMⅠ组、AIS组和正常对照组颈椎管平均矢状面锥度分别为-0.58±0.42mm/节段(-1.38~0.98mm/节段),-0.28±0.15mm/节段(-0.02^-0.70mm/节段)和-0.29±0.28mm/节段(-0.79~0.33mm/节段),CMⅠ组颈椎管矢状面锥度显著大于AIS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AI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颈椎管矢状面锥度在年龄、性别分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AIS患者和正常青少年相比,青少年CMⅠ合并脊髓空洞患者具有较大的颈椎管矢状面锥度,表明其颈椎管矢状面发育存在异常。
朱卫国朱泽章邱勇沙士甫刘臻谢丁丁江龙闫煌
关键词:CHIARI畸形锥度脊髓空洞症
青少年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患儿后颅窝减压术术中分流与术后转归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患儿后颅窝减压术(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PFD)中施行空洞分流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间我院后颅窝减压术治疗的40例青少年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患儿,根据术中是否施行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分为PFD+空洞分流组(A组)与单纯PFD组(B组)。其中,A组患儿18例,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13.5岁;B组患儿22例,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13.1岁。于T1加权MRI上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空洞长度、最大脊髓空洞直径/脊髓直径值(S/C值),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脊髓空洞改善程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空洞大小均无显著差异。A组随访时间12-33个月,平均(16.8±6.1)个月;B组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6.4±3.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儿空洞长度(9.0±6.5)个椎体、S/C值0.56±0.28均较其术前(13.1±4.5)个椎体和0.78±0.07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空洞长度改善率、S/C值改善率分别为(34.4±37.5)%和(30.3±33.3)%;B组平均空洞长度改善率、S/C值改善率分别为(52.1±29.3)%和(41.2±31.2)%;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空洞长度改善值为(4.1±5.1)节段,B组为(5.9±4.4)节段;A组S/C改善值为0.22土0.23,B组为0.32±0.26,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洞分流术对行后颅窝减压术的青少年Chiari畸形患儿的空洞转归无明显影响,然而其远期疗效有待更大样本、更长随访时间的研究行进一步证实。
汪舟朱泽章邱勇蒋健钱邦平沙士甫谢丁丁江龙
关键词:畸形脊髓空洞症
青少年特发性右胸腰弯/腰弯后路矫形术后主动脉位置变化及置钉风险评估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右胸腰弯/腰弯患者后路矫形术后主动脉位置变化及评估椎弓根螺钉误置导致主动脉损伤的风险。[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行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并有完整术前术后CT检查的16例右胸腰弯/腰弯特发性脊柱侧凸(Lenk 5C型)患者,其中男4例,女12例,平均年龄16.4岁(13~18岁),Cobb角平均43.8°(42°~50°)。在术前、术后CT片上测量指标包括:主动脉椎体角(α)、椎体旋转角(β)、左侧安全距离(left safety distance,LSD)及右侧安全距离(right safety distance,RSD)。术前、术后分别采用35、40、45 mm长度的椎弓根螺钉进行模拟置钉。如椎弓根螺钉长度大于安全距离,则定义为存在主动脉损伤的风险。分别评估术前、术后T12~L4各节段主动脉损伤的风险。[结果]术前α角从T12至L4逐渐增加,β角从T12至L1增加,从L2至L4逐渐减少。LSD从T12至L4逐渐增加。RSD从T12至T2逐渐增加,从T2至T4逐渐减少。术前模拟置钉发现:随着椎弓根螺钉长度的增加,主动脉损伤的潜在风险逐渐增加。术后α角变化趋势与术前相似,从T12至L4呈增长趋势。与术前相比,T12节段术后左侧安全距离显著性增加(P=0.028),L1节段术后右侧安全距离显著性减小(P=0.031)。术后椎弓根螺钉误置导致主动脉损伤的风险百分比与术前相似。[结论]青少年特发性右胸腰弯/腰弯在T12及L1节段左侧椎弓根置钉时主动脉损伤的理论风险相对较大。矫形术后,主动脉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但椎弓根螺钉误置导致主动脉损伤的理论风险并未明显上升。
陈玲朱泽章邱勇乔军刘臻江龙杨宗谢丁丁
关键词:矫形主动脉损伤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也能进行微创矫形吗?与传统后路开放术式的比较
目的对比O-arm导航下后路微创矫形手术(MISS)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PSF)治疗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疗效。
朱泽章朱卫国邱勇刘臻孙旭沙士甫谢丁丁钱邦平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的一期后路Ponte截骨置钉二期后路矫形术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Ponte截骨置钉二期后路矫形在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接受一期后路Ponte截骨二期后路矫形治疗的Cobb角大于100°的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14~30岁,平均(21.4±4.1)岁.术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106°~156°,平均125.8°;后凸角59°~141°,平均100.1°.一期后路Ponte截骨松解、置钉,术后Halo-股骨髁上牵引,再行二期后路置棒矫形融合术.比较术前站立位、后路松解牵引后仰卧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冠状面主弯Cobb角.结果 术前仰卧Bending位主弯侧凸柔韧性为14.8%±7.5%;后路松解牵引后主弯侧凸柔韧性为29.1%±9.9%;较术前平均提高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路矫形术后主弯Cobb角平均74.4°±14.5°,矫正率平均41.0%±8.1%;与术前仰卧Bending位和松解牵引后比较矫正率分别提高了26.2%和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5~36个月,平均(24.0±5.9)个月.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平均丢失1.4°.术后后凸角平均53.0°±13.7°,较术前(100.1°±23.7°)明显改善,矫正率平均46.1%±11.9%,末次随访时无矫正丢失.牵引中1例发生左侧股骨髁上钉道感染,2例发生左下肢静脉血栓.结论 后路Ponte截骨松解+Halo-股骨髁上牵引能够使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获得满意的矫正率,但应注意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谢丁丁朱泽章邱勇刘臻王斌俞杨钱邦平朱锋
关键词:脊柱侧凸牵引术矫形外科手术
青少年伴/不伴Arnold-Chiari畸形的脊髓空洞的影像学特征比较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继发于Arnold-Chiari畸形的脊髓空洞(Arnold-Chiari malformation-associated syringomyelia,ACMS)与特发性脊髓空洞(idiopathic syringomyelia,IS)之间影像学特征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并符合入选标准的132例(男70例,女62例)ACMS患儿及46例(男24例,女22例)IS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全脊髓MRI图像上评估2组患儿空洞的形态学特征,包括空洞与脊髓最大比值、空洞长度、空洞位置及形态。结果 ACMS组空洞与脊髓最大比值为0.61±0.18,空洞长度为9.01±4.88(2~20)个节段,均显著大于IS组(0.43±0.14,4.09±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MS组中82.57%空洞累及颈胸段,而IS组中50.00%空洞仅累及颈段。ACMS组中43.94%为膨胀型,而IS组中78.26%为局限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IS相比,ACMS的空洞与脊髓最大比值更大,累及节段更长。
谢丁丁朱泽章邱勇沙士甫刘臻江龙闫煌陈玲
关键词:青少年脊髓空洞症ARNOLD-CHIARI畸形磁共振成像
脊髓内移术在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的后路矫形内固定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脊髓内移术在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的后路矫形内固定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脊髓内移术+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伴神经损害的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且随访1年以上的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6-53岁,平均(21+14)岁。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9例,特发性脊柱侧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3例。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9例。冠状面主弯Cobb角79.4°±16.2°,脊柱后凸角68.3°±25.0°。在MRI上测量脊髓内移术前后顶椎区凸侧脊髓外缘距椎管内缘的距离,在X线片上测量矫形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冠状面主弯Cobb角和矢状面后凸Cobb角。结果随访1-5年,平均2年。术后即刻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4例、E级7例,与术前相比改善1级7例,改善2级1例,4例未见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D级1例、E级11例,与术前相比改善1级10例、改善2级2例。脊髓内移术后,顶椎区凸侧脊髓外缘至椎管内缘的距离由平均(11.9±6.4)mm减小至(9.8±6.9)mm。后路矫形术后侧凸Cobb角为39.3°±15.1°,矫正率为50.3%±20.5%;后凸Cobb角为41.30±16.60,矫正率为39.0%±13.0%。末次随访时侧凸矫正丢失率为6.1%±7.5%,后凸矫正丢失率为3.1%±4.2%。结论脊髓内移术+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可显著改善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患者的神经功能,且不影响侧后凸畸形矫形疗效。
邱勇刘臻朱泽章朱卫国王斌俞杨钱邦平谢丁丁孙旭刘兴勇
关键词:脊髓脊柱后凸矫形外科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