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正轩

作品数:46 被引量:173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7篇视网膜
  • 17篇网膜
  • 11篇病变
  • 10篇视网膜病
  • 10篇视网膜病变
  • 10篇糖尿
  • 10篇糖尿病
  • 10篇青光
  • 10篇青光眼
  • 8篇糖尿病视网膜
  • 8篇糖尿病视网膜...
  • 8篇糖尿病视网膜...
  • 8篇黄斑
  • 6篇原发性
  • 6篇水肿
  • 6篇开角型
  • 6篇黄斑水肿
  • 5篇断层扫描
  • 5篇血管
  • 5篇细胞

机构

  • 45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合肥市第一人...
  • 1篇阜阳市人民医...
  • 1篇安徽医学高等...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作者

  • 46篇蒋正轩
  • 34篇陶黎明
  • 10篇梁坤
  • 8篇鲍宁
  • 8篇刘东伟
  • 5篇许育新
  • 4篇张康玉
  • 4篇丁碧青
  • 3篇张青
  • 3篇陈可洋
  • 3篇刘贺婷
  • 3篇刘超
  • 2篇李倩
  • 2篇彭畅
  • 2篇陶玉林
  • 2篇夏洋
  • 1篇赵德宣
  • 1篇黄菊芳
  • 1篇刘勇
  • 1篇周好

传媒

  • 12篇临床眼科杂志
  • 12篇安徽医科大学...
  • 8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 3篇安徽医专学报
  • 2篇安徽医药
  • 1篇安徽医学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6篇2024
  • 3篇2023
  • 10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OCT参数作为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的预测指标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参数与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CRVO-ME)的关系,并比较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术与单纯雷珠单抗治疗CRVO-ME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01/12我院眼科诊治的CRVO-ME患者43例43眼,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单纯雷珠单抗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12mo时进行OCT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观察外层视网膜结构,建立“SAVE”评分,分析其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的关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眼压、平均药物注射次数。结果:治疗后12mo, OCT基线外界膜(ELM)完整组、基线椭圆体带(EZ)完整组治疗前后BCVA改善均显著大于断裂组(0.47±0.16 vs 0.21±0.15,P=0.013;0.44±0.20 vs 0.25±0.17,P=0.008)。基线RPE断裂组与RPE完整组之间BCVA变化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S”和“A”评分为1分的数量在治疗后12mo均显著下降,治疗前“V”和“E”评分为“0”的患者BCVA改善显著高于得分为“1”的患者(均P<0.05)。治疗后A、B两组患者BCVA、CM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BCVA、CMT及药物注射次数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继发性青光眼、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ELM、EZ的基线状态、有无玻璃体-视网膜异常(V)及局灶性渗漏(E)可提示CRVO-ME结果。雷珠单抗治疗CRVO-ME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安全性,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未见更好的效果。
蒋正轩桂衍超管一鸣倪沁雨陶黎明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疗效
内界膜填塞与翻转覆盖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针对内界膜填塞及翻转覆盖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评价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难治性黄斑裂孔患者31例(32只眼)进行研究。分为A组(内界膜填塞)和B组(内界膜翻转覆盖)分别进行手术,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了解裂孔的闭合形态,根据结果分析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填塞组裂孔愈合9只眼,外层视网膜不规则13只眼;覆盖组裂孔愈合12只眼,外层视网膜不规则8只眼。3个月复查时填塞组裂孔愈合12只眼,外层视网膜不规则8只眼;覆盖组裂孔愈合14只眼,外层视网膜不规则6只眼。A组视力(logMAR)术前1.49±0.34、1个月1.15±0.35、3个月0.99±0.32;B组视力术前1.43±0.38、1个月1.12±0.36、3个月0.88±0.29;随访过程中两组视力恢复差异不明显;均较术前视力提高。结论内界膜填塞及翻转覆盖都是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切实有效的方法。翻转覆盖方法术后的裂孔闭合率更高,外层视网膜形态恢复较佳,具有更大的改善视功能的潜力,是较好的手术方法。
鲍宁蒋正轩刘东伟陶黎明
关键词:手术方法
HMGB1在类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瘢痕化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类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瘢痕组织中的动态表达,揭示HMGB1在青光眼术后瘢痕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20)、模型组(n=20,结膜囊下硅胶植入)、模型给药组(n=20,硅胶植入联合5-氟尿嘧啶注射)。分别于术后4、8 wk取球结膜组织,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结膜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及分布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膜组织中HMGB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分布及变化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膜组织中HMGB1、TGF-β1、Smad3、α-SMA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4、8 wk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结膜组织中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明显,而4、8 wk模型给药组结膜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相对于同时期模型组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4、8 wk模型组结膜组织中可见HMGB1、TGF-β1、Smad3、α-SMA蛋白表达,呈棕褐色染色,8 wk模型组染色更深,而4、8 wk模型给药组较同时期模型组阳性染色程度下降。4、8 wk模型组结膜组织中HE染色成纤维细胞数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MGB1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602、0.703,均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8 wk模型组结膜组织中HMGB1、TGF-β1、Smad3、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4、8 wk模型给药组结膜组织中HMGB1、TGF-β1、Smad3、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同时期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和模型给药组中HMGB1与TGF-β1、Smad3的mRNA表达水平具有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类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随时间延长HMGB1表达升高,HMGB1在青光眼术后具有致瘢痕形成的作用,并可能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参与瘢痕化的发生发展。
刘思远曹凡丁晶晶王传喜丁碧青梁坤蒋正轩鲍宁
关键词:瘢痕化TGF-Β/SMAD信号通路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应用纳吸绵治疗慢性泪囊炎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CR)联合应用纳吸绵(Nasopore)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慢性泪囊炎90例(96只眼)随机分成两组:纳吸绵组和支架组各48只眼。两组均行En-DCR,纳吸绵组应用纳吸绵置入吻合口,支架组应用泪囊鼻腔引流支架(NLDS)支撑吻合口。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吻合口愈合情况及肉芽、瘢痕组织形成情况。结果最终完成随访者84例(90只眼),纳吸绵组41例(45只眼)和支架组43例(45只眼)。随访至术后6个月,纳吸绵组手术成功率97.8%(44/45)高于支架组88.9%(40/45),吻合口肉芽组织形成率6.7%(3/45)低于对照组24.4%(11/45),瘢痕组织形成率8.9%(4/45)低于28.9%(13/45)。结论 En-DCR联合纳吸绵应用能够减少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亦减少鼻内镜下随访换药次数,简便高效。
许育新蒋正轩刘东伟陶黎明
关键词:泪囊鼻腔吻合术鼻内窥镜慢性泪囊炎
康柏西普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6年
收集经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F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25只眼为观察对象,所有患眼按3+PRN方案,接受10 mg/ml康柏西普0.05 ml玻璃体腔注射,行注射前后自身对照研究。采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OCT检查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眼BCVA、CRT的变化,同时观察随访期间眼部与全身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后1、2、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BCVA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6.43、7.75、7.36,P<0.05);平均CRT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7、10.49、10.02、8.67,P<0.05)。随访期间未见与治疗相关的严重眼部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
戴琰琰蒋正轩廖荣丰
关键词:玻璃体腔注射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眼球中自然杀伤细胞的致炎作用及其机制
2017年
背景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是葡萄膜炎常见的动物模型,自然杀伤(NK)细胞是一种强烈的致炎细胞,但其在EAU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仍有待研究。目的探讨EAU模型大鼠不同发病阶段视网膜组织中NK细胞的定位和分布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SPF级Lewis大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造模后第6、9、12、16、21天组,每组各6只。造模后第6、9、12、16、21天组大鼠采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联合5mg/ml结核杆菌和完全福氏佐剂(CFA)乳化液双后足垫皮下注射,然后腹腔内注射400ng百日咳毒素免疫大鼠建立EAU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双后足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与等容量CFA乳化液,然后腹腔内注射400ng百日咳毒素。造模后每天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大鼠眼前段炎症反应过程,根据Caspi方法进行眼部炎症症状评分。分别于造模后第6、9、12、16、21天摘取各组大鼠眼球,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炎症反应和组织结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大鼠视网膜中NK细胞的分布及浸润情况。另取25只Lewis大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造模后第0、3、6、9和12天组,每组5只大鼠,电动匀浆机破裂组织并匀浆为眼内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眼内液中NK细胞趋化因子CXCL10 mRNA和CXCL12 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眼前节未发现炎症反应。造模后第6天组大鼠虹膜血管扩张,随着造模后时间延长虹膜血管扩张明显,前房逐渐出现渗出或积脓,造模后第12天炎症反应达峰。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排列整齐,各EAU模型组大鼠造模后随时间延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结构排列紊乱,外核层细胞分离,层间组织松散,视细胞水肿且有炎性细胞浸润,以造模后第12天组最为严重。免�
李墨涵鲍宁刘东伟陶黎明蒋正轩
关键词:趋化因子
塞来昔布下调JAML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VEGF的表达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DR组、塞来昔布干预DR(DR+C)组。腹腔注射1%链尿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1个月后,DR+C组给予塞来昔布(50 mg/kg)灌胃(1次/d)。2个月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胰岛素(Insulin);观察视网膜组织病理特征;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连接黏附分子样蛋白(JAML)、VEGF及其信号通路各蛋白的表达;检测视网膜白介素(IL)-10、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等蛋白分布。HUVEC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组(NG)组、高糖(HG)组和高糖加药塞来昔布(HG+C)组,检测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DR组相比,DR+C组大鼠视网膜变薄;与NC组比较,DR+C组大鼠视网膜增厚。DR+C组视网膜JAML、磷脂酰肌醇激酶3(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激酶-3(P-PI3K)、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VEGF等蛋白低于DR组,高于NC组。DR+C组与DR组比较视网膜IL-10、VCAM-1表达下降。DR+C组和DR组TC含量高于NC组(P<0.01);DR+C组和DR组Insulin含量低于NC组(P<0.001)。与HG组相比,HUVEC细胞中HG+C组JAML、P-PI3K、HIF1-α、VEGF等表达下降(P<0.05),但高于NG组(P<0.05);三组细胞PI3K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塞来昔布能降低DR大鼠视网膜VEGF和炎症因子IL-10、VCAM-1的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与JAML介导的PI3K/HIF1-α信号通路有关。
段梅曹凡桂衍超陈可洋陶黎明蒋正轩
关键词:塞来昔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磷脂酰肌醇
乳酸林格氏液和复方电解质灌注液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复方电解质液和乳酸林格氏液对角膜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选择适宜的灌注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以乳酸林格氏液为前房灌注的对照组和以复方电解质液为前房灌注液的试验组。术式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摘除伴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在术前、术后各随访点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角膜厚度、视力、角膜水肿、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内皮细胞变异系数等。结果:患者60例60眼顺利完成术后随访,试验组30例30眼,对照组30例30眼。两组患者术后1、3d复方电解质液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大于乳酸林格氏液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46)。术后1、14d,乳酸林格氏液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与复方电解质液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14)。复方电解质液组患者术后第1d视力优于乳酸林格氏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复方电解质灌注液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以更好地维持角膜内皮细胞结构的稳定,减轻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复方电解质灌注液较乳酸林格氏液更适用于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夏洋刘超张康玉蒋正轩陶黎明
关键词:超声乳化角膜内皮
阿达木单抗和糖皮质激素减量治疗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疗效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估阿达木单抗(ADA)及糖皮质激素减量治疗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08/2021-12在我院眼科接受ADA治疗的VKH综合征患者21例37眼,眼内炎症控制并持续3mo后逐步延长ADA给药间隔,如炎症复发则恢复为初始治疗间隔。随访12mo,比较首次注射ADA治疗前后前房细胞(ACC)等级、玻璃体混浊(VH)等级、视网膜/脉络膜炎、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使用剂量,记录治疗失败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基线相比,治疗后2wk,1、3、6mo,纳入患者ACC等级≤1+、VH等级≤1+的患眼比例提高(P<0.05),伴视网膜/脉络膜炎的患眼比例明显降低(P<0.01),BCVA和CMT均显著改善(P<0.01),糖皮质激素平均用量明显减少(P<0.01)。终末随访时82%的患者糖皮质激素用量≤5mg,所有患者均停止使用免疫抑制剂。随访期间发生治疗失败事件13次,延长ADA治疗间隔的患者12例(57%),未发现与ADA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ADA治疗VKH综合征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减少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延长ADA治疗间隔是有效的,且复发率较低。
桂衍超段梅管一鸣桂思语倪沁雨陶黎明蒋正轩
关键词:阿达木单抗肿瘤坏死因子-Α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糖皮质激素疗效
翼状胬肉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抑素的表达以及新生血管生成情况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通过研究翼状胬肉组织中新生血管数量、促进血管生成因子以及抑制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探讨翼状胬肉组织中促进血管形成和抑制血管生成的情况。方法手术获得正常的结膜组织35例(对照组)及翼状胬肉组织40例(实验组),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两组样本中新生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ndostatin)的表达情况。其中,CD31是标记组织MVD的指标。结果①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在翼状胬肉组织中MVD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结膜组织;VEGF在正常球结膜组织中仅有少量阳性表达,在翼状胬肉组织中阳性细胞明显增多,着色显著加深;翼状胬肉组织中上皮细胞基底细胞层中的Endostatin抗原阳性表达则明显少于正常球结膜组织。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人正常球结膜与翼状胬肉中VEGF及Endostatin蛋白表达存在差异。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蛋白/β-actin(1.46±0.59)显著高于正常球结膜组/β-actin(0.46±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翼状胬肉组织中Endostatin蛋白/β-actin(0.58±0.11)显著低于正常球结膜组/β-actin(1.5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翼状胬肉中发现其MVD及促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高于正常结膜组织,而血管抑制因子的表达含量降低,这一血管平衡的打破可能是翼状胬肉的发病基础之一。
彭畅蒋正轩梁坤陶黎明
关键词:翼状胬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抑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