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培玲
- 作品数:91 被引量:542H指数:1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on gastropa-thy,PHG)是指由门脉高压引起的胃黏膜非炎性病变,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外另一重要出血因素[1]。为了探讨肝硬化PHG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宽度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我们于2008年1~6月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26例肝硬化患者的胃镜及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霍宏蕾董培玲范丽娟王曙照单晶
-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HYPERTENSION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肝硬化患者
- 15例嗜血细胞综合征合并肝损伤的临床分析
- 2011年
- 目的分析嗜血细胞综合征(HPS)合并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就诊的15例HPS合并肝损伤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发病以持续高热(100.O%)、浆膜腔积液(80.0%)、黄疸(80.O%)、脾肿大(73.3%)、肝肿大(66.7%)、淋巴结肿大(60.O%)为主要表现,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26.7%)及消化道出血(20.O%)。肝脏损害最为突出(100.O%),表现为总胆红素(TBil)、ALT、AST、γ-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均明显升高,胆碱胆酶及白蛋白下降。15例患者均发现骨髓中有噬血现象,患者铁蛋白明显升高,两系以上血细胞减少(93.3%)也较常见,常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另外,甘油三酯升高(70.0%),纤维蛋白原下降(64.3%)。3例患者血清可溶性IL-2受体(sCD25)水平升高、NK细胞活性降低。病因分析显示,感染相关性HPS占多数(53.3%),淋巴瘤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各1例,占6.7%。9例死亡,病死率为60.0%。早期应用大剂量激素或丙种球蛋白可改善预后。结论HPS可由多种病因所致,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持续发热和肝功能损伤是最突出的临床表现,预后不良。
- 范春蕾单晶张剑董培玲李磊丁惠国
- 关键词: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肝炎预后
- 足量腺苷蛋氨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观察
- 2011年
- 肝内胆汁淤积症见于各种急慢性肝病,主要表现为黄疸和瘙痒,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增高。腺苷蛋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SAM)是一种辅酶,存在于人体所有组织和体液中[1],
- 霍宏蕾董培玲单晶王曙照丁惠国
- 关键词:肝内胆汁淤积症腺苷蛋氨酸疗效观察谷氨酰转肽酶急慢性肝病结合胆红素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S区基因缺失及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 DNA全序列,分析S区基因缺失模式、频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慢性HBV感染者59例,其中HBV携带7例,慢性肝炎31例,肝硬化10例,重型肝炎6例,原发性肝癌5例。结果25.4%(15/59)慢性HBV感染者有S区基因缺失,未发现S基因缺失。Pre-S基因缺失均见于C基因型患者。Pre-S基因缺失患者中,20%(3/15)HBsAg、抗HBs共存,与无S区缺失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reS基因缺失与病程(偏相关系数0.28,P=0.049)、抗病毒治疗(偏相关系数-0.451,P=0.036)有密切关系。结论Pre-S基因缺失在基因C型、严重肝病及活动性HBV复制患者多见,可能与病程长及抗病毒治疗有关。Pre-S基因缺失可导致HBV免疫逃避或免疫治疗失败,可能是肝脏疾病发展的重要原因。
- 李鹏张大可周莉董培玲李秀惠姚勤伟王淑珍丁惠国曾长青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慢性肝病
- 阿德福韦停用后致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被引量:14
- 2008年
- 1例35岁男性,因慢性乙型肝炎口服阿德福韦10 mg/d治疗。3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15个月后HBV DNA<1×103拷贝/ml,但HBeAg仍呈阳性。治疗2年,患者自行停药。停药40 d后,出现乏力和食欲不振,实验室检查显示ALT1 884.9U/L,AST1 135.4 U/L,TBil 42.8μmol/L,DBil 16.8μmol/L,HBV DNA1.27×107拷贝/ml。考虑为阿德福韦停药所致的病毒学反弹。入院后给予恩替卡韦1 mg/d及保肝对症治疗。但患者的症状逐渐加重,黄疸加深。实验室检查显示TBil 428μmol/L,PTA13.8%,INR 5.8。诊断为肝衰竭。尽管给予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及血浆置换,但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肝性脑病,终因肝衰竭死亡。
- 张斌董培玲丁惠国
- 关键词:阿德福韦停药反应肝衰竭
- 布氏杆菌病9例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董培玲王冬梅张斌丁惠国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心脏泵功能减退被引量:6
- 2009年
- 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是反映人体生命信息和心脏泵功能的重要指标。目前,无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测已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休克等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监测、治疗方案的确定等,以便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肝硬化患者常伴有明显的肝脏及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其病理生理特征为高动力循环状态,表现为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动脉血压降低;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内脏血管阻力下降,血流量增加。本研究采用无创性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测定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探讨其临床意义。
- 李磊平春霞张斌董培玲阎海燕丁惠国
- 关键词:肝硬化心脏血液动力学现象
- GH-IGFs轴与肝脏疾病及rhGH在重型肝炎中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GH—IGF与肝脏疾病的相互关系、生长激素在肝脏疾病中应用以及rhGH在重型肝炎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文献报道的生长激素在肝脏疾病中应用的临床方法并选用队列研究设计方法研究了2001年1月~2004年1月住院治疗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6例,在实际临床资料中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GH、IGF-1、IGFBP-3、胰岛素:晨起6~7点抽取外周静脉血3ml,4℃低温离心分离血清,-20℃储存。结果:通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结果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生化指标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6月内生存率比较以及比较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生长因子轴变化,初步发现,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经rhGH治疗2周后,IGF-1、IGFBP-2增加者,其生存时间长;相反,IGF-1、IGFBP-3无变化或降低者,2周内几乎100%死亡。结论:人生长激素联合乳果糖是防止重型肝炎患者病情恶化的有效方法,能有效的防止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RhGH可以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异常的GH—IGFs轴,延长其存活时间,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
- 丁惠国周莉董培玲张仁敏林伟张斌金瑞赵春惠王慧芬徐瑞平
- 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乳果糖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乳果糖肠道滴注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8例,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rhGH 4.5 IU/d,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2~4周;生理盐水100 ml+乳果糖30 ml +灭滴灵2.0g/次,肠道滴注,每天1次,2~4周;基础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肝脏生化指标变化,随访终点为6个月。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 检验及Cox风险模型分析rhGH治疗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对于改善临床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和38.1%(P<0.01);两组肝脏生化指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Kaplan- Meiei生存曲线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3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8.00%和22.41%(P<0.001),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8.00%、13.79%(P<0.001)。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rhGH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rhGH联合乳果糖肠道滴注可改善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症状及肝功能,延长其存活时间。
- 周莉董培玲丁惠国张仁敏林伟张斌王惠芳徐瑞萍王希钟金瑞赵春惠
- 关键词:重型病毒性肝炎重组人生长激素乳果糖预后分析
- 140例成人HIV感染与HCV感染的相互影响
- 2003年
- 董培玲张可等
- 关键词:流行病学HCV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