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艾予川

作品数:35 被引量:102H指数:8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3篇丝光绿蝇
  • 12篇饲养
  • 6篇饲料
  • 6篇菌物
  • 6篇抗菌物质
  • 5篇阴道毛滴虫
  • 5篇体外
  • 5篇蜂胶
  • 4篇滴虫
  • 4篇阴道
  • 4篇毛滴虫
  • 4篇家蝇
  • 4篇产卵
  • 3篇抑菌
  • 3篇英文
  • 3篇生物学
  • 3篇室内饲养
  • 3篇体外抗阴道毛...
  • 3篇葡萄球菌
  • 3篇球菌

机构

  • 35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新乡市中心医...

作者

  • 35篇艾予川
  • 35篇许兵红
  • 21篇史明珠
  • 8篇郑斌
  • 7篇李进芬
  • 7篇曾莉萍
  • 6篇彭冬君
  • 5篇李超英
  • 5篇杨献军
  • 3篇贾俊清
  • 3篇刘世国
  • 3篇任红斌
  • 3篇陈正跃
  • 2篇王玉庭
  • 2篇张剑凯
  • 2篇李彩莲
  • 2篇曾利萍
  • 2篇李平法
  • 2篇赵小蕊
  • 2篇李娜

传媒

  • 6篇中国寄生虫病...
  • 4篇新乡医学院学...
  • 4篇实用预防医学
  • 4篇实用寄生虫病...
  • 4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21世纪第2...

年份

  • 2篇2005
  • 10篇2004
  • 7篇2003
  • 7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蜂胶体外抗阴道毛滴虫实验研究
2004年
  阴道毛滴虫体外无菌培养后,加入河南蜂胶溶液,研究其抗滴虫作用的动力学,主要设计三项实验内容:①蜂胶给药后不同时间的杀虫效果,设置蜂胶组、溶剂对照组和正常培养空白对照组.②不同浓度的河南蜂胶的杀虫效果.③河南蜂胶在不同滴虫密度下的杀虫效果.……
许兵红史明珠艾予川
家蝇抗菌物质诱导研究
2004年
  为探讨家蝇抗菌物质诱导表达的规律,选取室内饲养的家蝇第10代三龄幼虫,采用2号昆虫针针刺体壁,每虫1针,针刺处理后,分别于第0、24、48、72小时记录幼虫活率.剪头法提取上述不同时间的血淋巴,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滤纸片法作抑菌试验,用于显示家蝇抗菌物质的诱导表达,以抑菌圈直径表示抑菌活力的大小.提取家蝇诱导后48小时的血淋巴,设置不同的血淋巴加样量实验组,记录不同加样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效果.……
许兵红李平法曾莉萍艾予川史明珠
阴道毛滴虫新乡株的体外培养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阴道毛滴虫新乡株在不同的pH值培养基中和不同转种量的培养效果。方法阴道毛滴虫在pH5.8、6.2、6.6、7.0四组不同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每隔24h观察虫数、活率并计算活虫数。培养基pH6.6时,设置不同的转种量,观察虫数、存活率并计算活虫数。结果pH7.0组培养第2~4天虫数、活虫数、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其它三组,且在培养过程中无明显活虫数及存活率高峰,第1~4天,pH6.6组活虫数、存活率均高于其它三组。转种100万/管和转种10万/管培养24h和48h的阴道毛滴虫存活率和培养48h的阴道毛滴虫活虫数均较高,转种1万/管培养效果较差。结论pH7.0不适宜阴道毛滴虫体外培养,pH6.6时,培养各项指标均较好,可能更适合阴道毛滴虫体外培养。阴道毛滴虫的体外培养转种宜在培养后48h进行,每次接种量以10万/ml为宜。
史明珠许兵红艾予川
关键词:阴道毛滴虫体外
丝光绿蝇针刺诱导血淋巴特性研究(英文)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针刺体壁诱导后丝光绿蝇血淋巴的部分性质。 方法 丝光绿蝇Ⅲ龄幼虫针刺体壁处理后48 h提取血淋巴,观察其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枯草杆菌、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效果。设置3μl、5μl、7μl不同的血淋巴加样量实验组,记录不同加样量对金黄葡萄球菌的的抑菌效果;设置不同稀释浓度,记录不同浓度的血淋巴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诱导后48 h的血淋巴置于冰箱保存后,设置36℃和100℃不同解冻温度,观察不同温度解冻的血淋巴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效果。诱导后48 h的血淋巴,100℃水浴3 min,观察其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 诱导后48 h的血淋巴,1/2、1/4、1/8、1/16、1/32、1/64的不同稀释浓度,对金黄葡萄球菌均能产生明显的抑菌环。丝光绿蝇诱导后48 h的血淋巴,对上述8种细菌都能产生明显的抑菌环,对溶壁微球菌抑菌环最大,对金黄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抑菌环次之。不同的加样量实验,以加7μl的抑菌效果最佳;36℃和100℃不同温度解冻,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均有抑菌效果,36℃解冻效果好于100℃;100℃水浴3 min,对金黄葡萄球菌仍有抑菌活力。 结论 丝光绿蝇针刺体壁诱导后48 h的血淋巴,具有较强和较广的抗菌活力,抗菌?
许兵红李超英曾莉萍艾予川史明珠杨献军李进芬
关键词:丝光绿蝇血淋巴
丝光绿蝇室内连续5代成虫产卵特征观察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观察丝光绿蝇室内连续人工饲养的各代成虫产卵特征。 方法 将丝光绿蝇引入室内 ,采用人工配制的幼虫饲料在室内进行连续饲养 ,观察记录其室内第 1~ 5代成虫产卵结果。 结果 成虫第 1~ 5代产卵天数 (x± s)分别为 :5 .5 0± 0 .17,8.2 5± 0 .96 ,8.2 5± 0 .5 0 ,7.2 5± 1.5 0 ,8.5 0± 1.2 9;产卵次数分别为 :18.0 0± 1.41,2 7.75± 9.0 0 ,2 3.0 0± 8.12 ,2 3.5 0± 11.5 6 ,33.2 5± 12 .89;第 1、2、4、5代产卵指数分别为 :0 .36 0± 0 .0 18,0 .788± 0 .32 0 ,0 .6 42± 0 .2 91,0 .819± 0 .40 6。室内第 1代产卵天数少于第 2、3、5代 (P<0 .0 5 ) ,与第 4代无显著性差异 ,第 2~ 5代间产卵天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产卵次数及产卵指数室内第 1~ 5代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本次实验丝光绿蝇引入室内连续饲养的各代成虫产卵特征比较稳定。
艾予川许兵红李彩莲彭冬君郑斌
关键词:丝光绿蝇饲养产卵
室内饲养丝光绿蝇的生物学特征观察被引量:18
2003年
目的 观察比较丝光绿蝇室内连续饲养的各代生物学特性。 方法 将丝光绿蝇引入室内 ,采用改良的饲养方法对其进行室内连续饲养 ,对其室内第 1~ 5代生活史各期的生长发育、产卵、繁殖等各种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 结果经 t检验发现 ,第 3、4代间蛹重、蛹长差异均无显著性 ,但蛹重、蛹长都显著性 >第 2代及第 5代 ;第 2、5代间蛹重及蛹长差异均无显著性。第 1代羽化率显著高于第 2、3、5代 ,第 2~ 5代间羽化率差异无显著性。成虫头宽第 1代均显著 >其第 2~ 5代。第 1、2、4代雄性略多于雌性 ,第 5代雄性稍少于雌性 ,代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成虫室内第 1代产卵天数显著少于第 2、3、5代 ,与第 4代差异无显著性 ,第 2~ 5代间产卵天数差异均无显著性 ;产卵次数及产卵指数室内第 1~ 5代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丝光绿蝇室内各代饲养的生活史各期发育时间 ,卵期第 2~ 5代 <1d,幼虫期 6~ 7d,蛹期 6 d,产卵前期 6~ 7d。 结论 本次实验丝光绿蝇引入室内连续饲养的各代生物学特性比较稳定。
许兵红艾予川刘明林
关键词:室内饲养丝光绿蝇生物学特征蛹期幼虫期
丝光绿蝇室内驯养初期成虫形态比较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比较两种饲料室内驯养丝光绿蝇初期成虫形态。方法 将丝光绿蝇分成两组,以人工配制的幼虫饲料进行室内驯养,一组幼虫饲料添加鱼粉,另一组不加鱼粉,测量其中第1、2、3代成虫的头宽。结果 丝光绿蝇室内驯养成虫头宽(mm)分别为:鱼粉组第1代 2.94±0.08, 3.32±0.11;第2代 2.66±0.10, 3.00±0.12;第3代 2.75±0.10, 3.11±0.09。不加鱼粉组第1代 2.97±0.06, 3.33±0.06;第2代 2.59±0.09, 2.88±0.10;第3代 2.67±0.12, 2.99±0.12。经t检验,第1代成虫头宽雄性以及雌性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10),第2代、第3代头宽均有显著性差异,添加鱼粉饲养丝光绿蝇成虫头宽明显大于不加鱼粉组。结论 幼虫饲料添加鱼粉有利于丝光绿蝇的生长发育。
郑斌张剑凯杨献军贾俊清艾予川许兵红刘世国
关键词:丝光绿蝇饲养
EFFEC蜂胶体外抗阴道毛滴虫的效果观察(英文)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观察蜂胶体外抗阴道毛滴虫的效果。方法阴道毛滴虫体外无菌培养后,加入蜂胶溶液使其浓度为2.4mg/ ml,同时设置溶剂对照组和正常培养空白对照组,分别于0h、6h、12h和24h观察各组虫数、活率并计算活虫数。结果培养0 h、6h、12h、24h不同时间蜂胶组的虫数(万/ml)分别为50.50±2.92、16.25±2.40、12.88±0.85、11.13±1.31;活虫数(万/ml) 46.20±2.91、7.04±1.75、2.87±0.69、1.24±0.59;活率(%)91.50±3.11、43.00±6.83、22.25±5.32、11.50±5.74。空白对照组的虫数分别为43.25±8.29、39.00±13.22、55.50±18.01、81.88±22.63;活虫数37.68±7.56、36.77±12.28、50.09±17.19、79.61±22.09;活率87.00±0.82、94.50±3.51、90.00±4.32、97.25±0.96。蜂胶组与溶剂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蜂胶具有明显的体外抗阴道毛滴虫效果,培养液蜂胶浓度为2.40mg/ml时,随培养时间延长,滴虫不断减少,活率不断降低。
许兵红史明珠艾予川杨廷桐
关键词:蜂胶阴道毛滴虫抗滴虫
家蝇室内种群产卵动态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观察家蝇室内种群在整个产卵期内的产卵量动态变化规律。方法观察家蝇室内种群第3代及第4代成虫整个产卵期内的每天的产卵量,并进行分析。结果第3代成虫于产卵期第7天达产卵高峰,前10天产卵量相对较高,产卵期后期产卵量稳定在较低水平;第4代成虫于产卵期第4天出现产卵高峰,前7天产卵较多,后期产卵相对较少。结论家蝇室内种群产卵主要集中在产卵期前期,后期产卵能力较低,产卵量较少。
许兵红李建华艾予川史明珠李超英
关键词:家蝇产卵期病原菌
丝光绿蝇室内饲养方法的改进被引量:11
2002年
许兵红艾予川郑斌史明珠彭冬君
关键词:丝光绿蝇虫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