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舒林华

作品数:75 被引量:70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3篇儿童
  • 27篇肺炎
  • 23篇支气管
  • 17篇气管
  • 16篇蛋白
  • 15篇患儿
  • 14篇哮喘
  • 11篇社区获得性
  • 11篇活性
  • 11篇获得性
  • 11篇肺表面
  • 11篇肺表面活性
  • 11篇肺炎支原体
  • 10篇社区获得性肺...
  • 9篇幼鼠
  • 9篇活性蛋白
  • 9篇急性肺损伤
  • 9篇肺表面活性蛋...
  • 9篇肺损伤
  • 8篇血清

机构

  • 5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8篇上海市儿童医...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武汉市儿童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儿童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阜新市中心医...
  • 1篇解放军第20...
  • 1篇交通大学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沈阳市儿童医...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74篇舒林华
  • 39篇尚云晓
  • 28篇蔡栩栩
  • 24篇张晗
  • 15篇蒋鲲
  • 14篇韩晓华
  • 13篇刘芬
  • 13篇孙超
  • 13篇钟海琴
  • 12篇许姜姜
  • 8篇魏克伦
  • 8篇王植嘉
  • 8篇杨男
  • 7篇陈宁
  • 6篇单丽沈
  • 5篇何平
  • 5篇崇维琨
  • 5篇吴红敏
  • 5篇王莉
  • 5篇刘春峰

传媒

  • 12篇中国当代儿科...
  • 9篇山东医药
  • 6篇中国实用儿科...
  • 4篇中国小儿急救...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1篇2013
  • 6篇2012
  • 12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3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表面活性蛋白A,D在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时变化的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索急性肺损伤(ALI)时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D(SP-A、SP-D)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110只SD幼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ALI组(每组分6个亚组)。腹腔内注射脂多糖(LPS)建立ALI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LPS及生理盐水注射后6,12,24,36,48和72h每亚组各处死8只大鼠。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肺组织SP-A和SP-D的相对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I时肺组织SP-A、SP-D的变化在最初的12h内无明显变化(P>0.05)。SP-A从24h至48h上升(P<0.01),于36h达最高值(6.94±0.80,P<0.01),72h下降至最低点(3.87±0.50,P<0.01)。SP-D48h达最低点(0.92±0.11,P<0.01)。结论肺组织SP-A、SP-D在LPS诱导的ALI中的变化呈时间依赖性。SP-D的变化与病情变化关系更为密切,SP-D最低时,临床表现也最重;SP-A的代偿能力大于SP-D。
舒林华魏克伦尚云晓吴红敏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肺表面活性蛋白A肺表面活性蛋白D脂多糖
沈阳地区2010年儿童支气管哮喘流行病学现状研究
:了解2010年沈阳地区0~14岁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及本地区同儿童哮喘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0~14岁儿童进行调查,了解沈阳地区儿童哮喘发病率、相关高危因素以及治疗情况.结果:2010年...
张晗刘芳然侯萍崇维琨陈宁单丽沈尚云晓焦绪勇蔡栩栩舒林华韩晓华王莉柳永亮刘芬
关键词:哮喘儿童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不同感染类型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许姜姜舒林华钟海琴蒋鲲董晓艳熊琴王超孙汀孙超
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在早期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钟海琴许姜姜舒林华蒋鲲王贵清孙超胡祎静
二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治疗对哮喘患儿肺功能与骨钙素影响的观察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了解吸入类固醇类药物—二丙酸倍氯米松(必酮碟干粉剂BDP)对小儿哮喘的治疗作用及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观测BDP吸入治疗(<400μg/d)不同时期患儿肺通气功能,同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骨钙素(BGP)值。结果2周后小气道功能各指标出现有意义的改善(P<005),治疗2周,3个月,6个月至1年哮喘患儿之BGP值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意义的下降。结论哮喘患儿之气道阻塞部分可于大气道或小气道,或二者兼有。
孔淑卿王洪高亮舒林华舒林华李红梅
关键词:哮喘二丙酸倍氯米松肺功能骨钙素
Toll样受体2和4在金黄色葡萄球菌α-毒素诱导人单核-巨噬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α-毒素阳性菌株Wood46、RN639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毒力因子α-毒素感染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后Toll样受体(TLRs)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方法用Annexin V/磺化丙啶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人单核细胞凋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LRs在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α-毒素阳性菌株Wood46、RN6390和α-毒素感染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后发生凋亡,TLR2和TLR4在Wood46和RN6390感染后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α-毒素感染人单核细胞后,TLR2和TLR4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升高。结论α-毒素可诱导人单核细胞凋亡,增加TLR2和TLR4的表达,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李东阳王贻兵舒林华王佳贺仇小敏何平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TOLL样受体
地塞米松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幼鼠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SP-D)被认为是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有价值的生物指标。该研究旨在探讨幼鼠ALI时及地塞米松干预后肺组织SP-D的变化。方法14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肺损伤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腹腔内注射脂多糖(LPS,4 mg/kg)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治疗组于注射LPS 1小时后注射地塞米松(5 mg/kg)。LPS注射后6,12,24,36,48,72 h每组各处死8只大鼠。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肺组织SP-D的相对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I组在注射LPS后36,48,72 h SP-D含量明显下降(P<0.01),在48 hrs达最低点(0.92±0.11 vs 3.27±0.52)。地塞米松治疗组于注射LPS后36,48,72 h SP-D含量明显高于ALI组(P<0.01),6,12,24,36和48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72 h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早期幼鼠肺组织SP-D含量降低。早期应用地塞米松能使ALI肺组织下降的SP-D明显上升。
舒林华薛辛东舒林宏刘春峰韩晓华吴红敏尚云晓蔡栩栩魏克伦
关键词:脂多糖急性肺损伤肺表面活性蛋白D地塞米松
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停药3年后呼出气一氧化氮及肺功能随访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停药后呼吸功能状态。方法对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达到临床控制后停药3年的哮喘患儿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采用问卷调查、肺功能、FENO3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就诊的84例接受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达到临床控制,并已停药3年的哮喘患儿进行检测。结果在84例哮喘患儿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Vcmax)>80%的患儿60例,占71.4%,FEV1/Vcmax<80%的患儿24例,占28.5%;在84例哮喘患儿中,FENO<20ppb者占35.7%,FENO>20ppb者占64.2%。结论经吸入糖皮质激素系统治疗后停药3年,哮喘患儿肺功能多在正常范围内,但仍存在慢性气道炎症。
张晗尚云晓焦绪勇王莉刘芬刘芳然侯萍崇维坤蔡栩栩舒林华
关键词:哮喘控制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
儿童慢性多重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1例
2011年
患儿男,6岁,因“反复发热、口腔内黏膜白斑、部分指甲呈‘蘑菇样’改变、体质量及身高增长缓慢4a,近2周持续高热、寒战、咳嗽”入院。患儿4a来经常反复发热、呼吸道感染,长期间断静脉和口服大量头孢类抗生素,进食差,活动乏力,身高及体质量增长缓慢。患儿近2a曾3次被北京某儿童医院皮肤科诊断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经治疗后头皮及躯干皮肤菜花样改变消失,但仍间断性高热,双手大拇指、左手中指和无名指指甲呈“蘑菇”样改变持续存在。
舒林华刘芬尚云晓王艳玲孙继梅张晗王植佳杨男
关键词:深部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体质量增长皮肤科诊断浅部慢性
哮喘患儿血清25(OH)D_3水平与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的关系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25(OH)D_3水平哮喘患儿中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确诊为哮喘的50例患儿为哮喘组,再根据哮喘患儿血清25(OH)D_3水平不同分为维生素D适当组(n=7)、不足组(n=12)和缺乏组(n=31);另选同期因气道发育畸形或支气管异物住院的2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25(OH)D_3、Gal-3、TIg E及BALF中Gal-3水平。结果哮喘组患儿血清中25(OH)D_3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各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上皮细胞计数比较依次为缺乏组>不足组>适当组>对照组(P<0.05);哮喘患儿血清25(OH)D_3水平与BALF中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上皮细胞计数呈负相关(分别r=-0.683、-0.795及-0.670,P<0.05);哮喘患儿血清25(OH)D_3水平与血清Gal-3、TIg E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分别r=-0.759、-0.875,P<0.05)。结论哮喘患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25(OH)D_3及Gal-3可能参与了哮喘患儿呼吸道炎性反应,与哮喘的发生、发展相关。
蒋鲲陆小霞王莹陈和斌舒林华
关键词:哮喘25-羟维生素D3半乳糖凝集素-3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