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映兰
- 作品数:23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新时期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演变研究
- 政策是人们日常用语和报刊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之一,自从阶级出现它就作为一种约束和引导机制而存在,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意志,成为国家管理中不可忽缺的工具之一.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是党在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建设中...
- 胡映兰
- 关键词:农村经济政策
- 试论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被引量:6
- 2003年
-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 70 %左右。如何根本解决“三农”问题 ?笔者认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根本 ,是基础。
- 胡映兰
- 关键词:农村人口
- 民族凝聚力视阈下的当代国家政治认同
- 2013年
-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目前世界和平与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提升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对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要理清政治认同和国家凝聚力二者的相互关系,才能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凝聚力是推动中华民族整体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力量。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公民政治参与制度、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化,才能建构多民族国家意识,增强民众的政治认同感和国家凝聚力,最终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 聂舟胡映兰
- 关键词:政治认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化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新发展——从十六届六中全会到十七大被引量:6
- 2008年
-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并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重要作用及建设途径作了阐释。党的十七大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又作了不少论述,体现了党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主要表现在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三个问题上的理论创新。
- 胡映兰
- 关键词: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论毛泽东的发展观被引量:6
- 2006年
-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这是20世纪50年代初就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课题。对此,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等党的领导人都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发展理论更趋科学,更趋完善,更为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温毛泽东的发展思想,有利于人们从前人的思考中吸取智慧,增强坚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也试图使人们对我党的发展理论能有更为完整而清晰的理解。
- 胡映兰
- 关键词:毛泽东发展观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 科学发展观中知情行的转化与统一被引量:1
- 2008年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注重和有效促进科学发展观的知情行三个要素的转化与统一。以正确认知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与本质要求为前提、以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与实践价值所具有的情感认同为推力、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为实践为目的和归宿,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促进其在动态中转化,在发展中统一,这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要求与必然行为选择。
- 胡映兰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 论乡土文化的变迁被引量:35
- 2013年
- 中国传统的乡土文化是基于"守土"而形成的"乡、土、人"三者之间紧密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伴随着中国农村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乡、土、人"三者之间开始"分崩离析",即出现了"离土又离乡"的现象,这导致了乡土文化的变迁。乡土文化的变迁并不必然预示着乡土文化发展的危机,因为乡土文化的发展中孕育着创新的动力或机制,其中"三农"的现代化是乡土文化创新的外在动力,而"精神家园"的复兴是乡土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乡土文化未来的发展走向无疑是在复兴或发展中国文化的"根"的基础上,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和中西文化的融合,以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的目的。
- 胡映兰
- 关键词:乡土文化文化自觉
-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文化因素
- 2000年
- 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农村历来蕴藏着中国文化的基本涵义。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能够获得成功 ,这里面有文化因素在起作用。领袖文化 (如领袖的理论、观念 )常常充当着“火车头”的作用 ;社会文化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农民文化掀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篇章。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 。
- 胡映兰
- 关键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文化因素文化影响
- 湖区避灾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益阳市为例被引量:2
- 2006年
- 由于特殊的区位条件、气候特点,长期以来,渍涝灾害始终都是制约湖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湖区农业要消除这种制约,积极发展湖区避灾农业将是最根本和有效的途径。这就是,通过加强政府的组织引导和加大综合投入,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采取相应的工程和技术措施等,有针对性地解决渍涝灾害的季节性危害问题,增强农业生产对渍涝灾害的耐受力,以达到主动规避渍涝灾害对农业的危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本文对湖南省益阳市规避渍涝灾害实践的分析表明,发展避灾农业不仅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样十分明显。
- 胡映兰
- 关键词:渍涝灾害避灾农业农田水利设施
- 制度创新:农村经济政策发展与完善的根本途径被引量:1
- 2006年
- 在人类社会经济变迁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总是和制度变革相联系的。自1978年以后,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也都是以改革开放为前提的,而改革开放正是典型的制度创新过程。制度能够而且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进程,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而且确实会导致制度的变迁。经济发展无止境,制度创新亦无止境。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政策也必需要得到不断调整与完善,否则就难以适应新的实践需要。农村经济政策的发展与完善,制度创新是根本实现途径。
- 胡映兰
- 关键词:农村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