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动脉
  • 6篇外科
  • 5篇手术
  • 3篇动脉瘤
  • 3篇动脉重建
  • 3篇血管
  • 3篇诊治
  • 3篇腔内
  • 3篇缺血
  • 3篇外科手术
  • 3篇夹层
  • 2篇动脉缺血
  • 2篇动脉炎
  • 2篇血栓
  • 2篇血小板
  • 2篇诊治分析
  • 2篇肢体
  • 2篇肢体动脉
  • 2篇手术治疗
  • 2篇他汀

机构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8篇胡国富
  • 11篇金毕
  • 8篇李毅清
  • 6篇欧阳晨曦
  • 6篇刘建勇
  • 5篇李沁
  • 5篇夏印
  • 5篇赖传善
  • 3篇蔡飞
  • 3篇王维慈
  • 2篇胡德英
  • 2篇滕云飞
  • 2篇谢芬
  • 1篇吕平
  • 1篇蔡传奇
  • 1篇田元
  • 1篇付艳玲
  • 1篇尚丹
  • 1篇李文毅
  • 1篇杨超

传媒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 1篇第三届全国血...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混合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外科治疗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混合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2例混合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动脉旁路术5例,PTA+腔支架植入术3例,联合动脉旁路术及PTA+腔内支架植入术4例。随访3~60个月,10例有器官缺血或肾动脉高压的得到很好的控制,2例肾动脉再狭窄,其中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结论综合运用动脉旁路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腔内支架植入术及可以很好的控制大动脉炎重要脏器的缺血症状和改善肾性高血压。
熊一频胡国富
关键词:动脉旁路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腔内支架植入术
芹菜素对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和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芹菜素(API)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和极化的作用,并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将RAW264.7细胞分为RAW264.7组(不做任何处理)和RAW264.7+API组(2、4、8、16和32μmol·L^(-1)API)。药物处理细胞24 h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选取API实验浓度。将RAW264.7细胞分为RAW264.7组(正常RAW264.7细胞)、RAW264.7+ox-LDL组(0.08 g·L^(-1)ox-LDL诱导24 h)、RAW264.7+ox-LDL+低剂量API组(2μmol·L^(-1)API和0.08 g·L^(-1)ox-LDL诱导24 h)和RAW264.7+ox-LDL+高剂量API组(8μmol·L^(-1)API和0.08 g·L^(-1)ox-LDL诱导24 h),药物处理细胞24 h,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RAW264.7细胞中泡沫细胞形态表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NF-κB(p-NF-κB)p65、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6(STAT6)、磷酸化STAT6(p-STAT6)和精氨酸酶1(Arg-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CK-8法检测,随着API的浓度增加,RAW264.7细胞增殖率降低(P<0.05),选择无毒的低浓度(2μmol·L^(-1))和高浓度(16μmol·L^(-1))API作为后续实验API浓度。油红O染色,RAW264.7组极少数RAW264.7细胞被油红O染色;RAW264.7+ox-LDL组较多细胞被染成暗红色,胞内脂质明显增加,表明成功建立了RAW264.7源性泡沫细胞;RAW264.7+ox-LDL+低剂量API组和RAW264.7+oxLDL+高剂量API组少量细胞被油红O染色。ELISA法检测,与RAW264.7组比较,RAW264.7+ox-LDL组、RAW264.7+ox-LDL+低剂量API组和RAW264.7+ox-LDL+高剂量API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1β水平升高(P<0.05),IL-4和IL-10水平降低(P<0.05);与RAW264.7+oxLDL组比较,RAW264.7+ox-LDL+低剂量API组和RAW264.7+ox-LDL+高剂量API组RAW264.7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1β水平降低(P<0.05),IL-4和IL
李海涛李沁蔡飞胡国富滕云飞
关键词:芹菜素动脉粥样硬化核因子ΚB
腔静脉内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探讨
2009年
腔静脉内肿瘤是指腔静脉外生长的肿瘤沿腔静脉的属支进入到腔静脉内或原发于腔静脉内的肿瘤,沿腔静脉向心脏生长,并占据和填塞腔静脉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1]。该疾病临床上少见,本院近年来收治腔静脉内肿瘤患者10例,现将其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杨超金毕吕平李毅清赖传善刘建勇夏印陈靖胡国富尚丹吴汉青
关键词:上腔静脉下腔静脉髂内静脉右心房胸腹联合切口肾静脉
急性肢体动脉缺血诊治体会
目的本文分析了219例250条急性肢体动脉缺血的原因、部位、诊断与治疗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共治疗219例250条急性肢体动脉缺血,其中男128例140条肢体,女91例110条肢体;年龄17~91岁(平均46...
金毕欧阳晨曦李毅清赖传善李沁夏印刘建勇胡国富
文献传递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报告并文献回顾
2021年
急性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隐匿性强且致死率高的临床急症,并发症常有主动脉破裂或主动脉重要分支严重缺如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肺实质细胞损伤而导致,主要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及顽固性低氧血症的临床综合征,极易被误诊及漏诊,致死率高。
郭艺胡国富陆婵君李浴萱胡可王维慈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瘤六例诊治分析
2010年
肠系膜上动脉瘤(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eurysms,SMAAs)是极少见但有较大破裂风险的内脏动脉瘤,发病率仅占内脏动脉瘤的5.5%。为探讨肠系膜上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胡国富金毕李文毅李毅清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瘤诊治分析内脏动脉瘤ARTERY外科手术方法发病率
佛伐他汀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分析下肢缺血再灌注引起再次损伤的可能机制以及他汀类药物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大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佛伐他汀干预组。测定各组各时间段血浆CK、LDH、NOS、NO、SOD的活性,并观察腓肠肌的显微结构和肌肉的干/湿重比值。结果再灌注4小时后,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血浆中CK、LDH较缺血2小时末进一步升高,SOD、NOS、NO有所下降,而使用佛伐他汀可以降低血浆CK、LDH的值,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SOD、NOS、NO的活性,同时肌肉的显微结构也较缺血再灌注组有所改善。肌肉的水肿比缺血再灌注组减轻。结论短期佛伐他汀预处理可以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NO的活性有关。
胡国富金毕夏印刘建勇田元张景辉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下肢
急性肢体动脉缺血诊治体会
2007年
目的分析219例250条急性肢体动脉缺血的原因、部位、诊断与治疗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共治疗219例250条急性肢体动脉缺血,其中男128例140条肢体,女91例110条肢体;年龄17-91岁,中位年龄为46岁;上肢23条,下肢227条。缺血原因主要为心脏附壁血栓和赘生物、主动脉辦膜的脱落、动脉瘤的附壁血栓脱落、动脉硬化斑块的脱落和癌栓、动脉内膜断裂、主动脉夹层、动脉损伤等。结果所有患者均经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15例由于同时存在动脉硬化狭窄性病变,同时进行了动脉重建手术。12例手术后早期死亡(合并肾动脉栓塞导致急性肾功功能衰竭3例,患肢坏死导致感染性休克2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心力衰竭1例,脑血管意外3例),19例术后仍需截趾或截肢。结论为防止误诊,对疑有肢体动脉缺血者应施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手术取栓和(或)动脉重建可明显减少血栓的蔓延,减少肢体坏死的危险。
金毕欧阳晨曦李毅清赖传善李沁夏印刘建勇胡国富
关键词:动脉缺血动脉重建附壁血栓动脉硬化斑块肾动脉栓塞
脾动脉瘤7例诊治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脾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B超)初步诊断;4例经CT动脉造影(CTA),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1例经磁共振造影(MRA)确诊;无1例依靠临床症状而确诊。单纯脾动脉瘤切除术1例,脾动脉瘤加脾脏切除术1例,脾动脉瘤切除加动脉重建术1例,动脉瘤近远端脾动脉结扎术1例,脾动脉瘤栓塞术2例,脾动脉瘤栓塞术加脾切除术1例。随访2个月至3年。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病例。结论脾动脉瘤依赖临床表现难以诊断,B超有筛选价值,CTA,MRA,DSA均有诊断价值。一旦确诊应尽早选择腔内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方法。
胡国富金毕欧阳晨曦李毅清
阿加曲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症肺栓塞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和普通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症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制动、抬高,忌按压、热敷;使用肝素钠抗凝,肝素钠注射液2 mL+生理盐水10 mL,用微量泵以2 mL/h持续静脉泵入,治疗7 d后停用普通肝素,改为口服华法令治疗;使用注射用纤溶酶溶栓;合并肺栓塞者给予3 L/min吸氧及前列地尔扩张支气管。治疗组患者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抗凝,开始2 d,60 mg/d,持续静脉泵入;后5 d,20 mg/d,3 h内泵入,2次/d。治疗7 d后改为口服华法令,其他治疗方案同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并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血小板。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患肢疼痛、肿胀,肺栓塞患者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均有好转,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更明显,且患肢周径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血小板减少症(HIT)发生,对照组发生1例;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PT及APTT波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的肺栓塞与常规普通肝素治疗相比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有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陈熙蔡飞李沁胡国富金毕
关键词:阿加曲班普通肝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血小板减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