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华生
- 作品数:103 被引量:568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HMGB1与重症中暑大鼠凝血紊乱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重症中暑大鼠凝血紊乱的相关性。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加热对照组(Sham组)和重症中暑复温0 h组(HS-0 h组)、3 h组(HS-3 h组)、6 h组(HS-6 h组)、9 h组(HS-9 h组)、12 h组(HS-12 h组)、18 h组(HS-18 h组)、24 h组(HS-24 h组),每组6只。Sham组大鼠置于温度(25.0±0.5)℃、湿度50%±5%的环境中,其余各组大鼠置于高温气候人工培养箱[温度(39.5±0.2)℃,湿度60%±5%]内,制备重症中暑大鼠模型,以直肠温度达43℃作为重症中暑标准。大鼠中暑后置于室温环境自然降温,分别于复温0、3、6、9、12、18、24 h采集血液标本。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ELISA法测定血浆HMGB1及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水平;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HMGB1与各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HMGB1与PT、TAT均呈线性关系且明显相关(P<0.05,P<0.0001);HMGB1与APTT、TT均呈线性关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P=0.096);HMGB1与血小板计数(PLT)呈非线性关系,但明显相关(P<0.001);HMGB1与Fib无关(P>0.05)。结论HMGB1与重症中暑大鼠凝血紊乱明显相关,其在中暑凝血紊乱中的作用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 余保军王黎彭娜施学智陆勇梁泳欣童华生苏磊
-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重症中暑凝血紊乱
- 细胞膜表面Galectin-1抗体阻断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细胞与Ⅰ型胶原黏附的影响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观察细胞膜galectin-1抗体阻断对LST-R1细胞与Ⅰ型胶原黏附的影响。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galectin-1在LST-R1细胞膜表面的表达。galectin-1抗体预孵LST-R1细胞后种植于Ⅰ型胶原(20μl/孔)包被的48孔板中,观察黏附细胞形态学差异;计数黏附细胞。结果galectin-1表达于LST-R1细胞膜表面,galectin-1抗体预孵LST-R1细胞后结合率为(38·2±0·92)%。ga-lectin-1抗体阻断组可见有渐多的不规则角形黏附细胞,且大部分细胞呈单个生长状态,而对照组大部分黏附细胞为圆形或类圆形,细胞主要呈聚集生长;黏附细胞数分别为40±4和30±4(P<0·01)。结论细胞膜表面galectin-1可能为LST病变呈浅表扩散的重要蛋白质分子之一。
- 童华生张亚历姜泊赖卓胜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细胞粘附
- HBsAg负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型分子的变化被引量:3
- 2005年
- 童华生张一袁铿胡银英袁芳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HB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抗原提呈功能
- 71例结直肠锯齿状腺瘤内镜与病理学特征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锯齿状腺瘤(SA)的内镜下形态和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出的71枚SA的内镜和病理资料。结果71枚SA中47枚为隆起型(无蒂23枚,亚蒂5枚,有蒂19枚),24枚为表面型(扁平16枚,侧向发育型8枚),平均大小分别为10.5mm和16.6mm,常见于直肠及乙状结肠。组织病理学上,管状、管状绒毛状和绒毛状SA分别为53、9和9枚;不典型增生程度,轻度47枚,中度22枚,2枚局部有癌变病灶。10mm以下的SA不典型增生程度较大于或等于10mmSA轻(P<0.01)。腺管开口(pit)分型的60枚SA中,Ⅳ型SA多由绒毛状腺体(64%)组成,ⅢL型SA多由管状腺体(68%)组成,但有40%的SA(24枚)表现为增生性息肉样的Ⅱ型,全部由管状腺体组成;腺体异型性Ⅱ型与ⅢL型相近而小于Ⅳ型息肉(P<0.05)。结论Ⅱ型pit的息肉可能为SA。SA具有肿瘤性息肉的一般特点,应视为一种新的可能性癌前病变。
- 张婉雯任宝军童华生张亚历姜泊
- 关键词:锯齿状腺瘤结肠镜检查
-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差异蛋白筛选及galectin-1对大肠癌细胞表型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一、差异蛋白质表达筛选和鉴定
1、蛋白质分离和差异点分析采用17cmpH3-10(线性)和pH4-7两种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pHgradient,IPG)胶条对LST-R1...
- 童华生
- 关键词:大肠癌侧向发育型肿瘤差异蛋白
- 文献传递
- 间歇充气压缩泵与低分子肝素预防急性脊髓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和安全性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压缩泵(IPC)与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急性脊髓损伤(ASCI)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84例ASCI患者随机分为IPC组、LMWH组、IPC+LMWH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持续IPC、注射LMWH、二者联合运用和常规护理按摩,观察各组股静脉和胭静脉血流速度;检测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凝血时间(ACT)和血小板功能(PF);记录患者发生下肢DVT的例数和时间;并对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中3例患者发生下肢DVT(14.28%),余组患者均未发生下肢DVT(P〈0.05)。IPC可以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对凝血系统和PF无影响,注射LMWH可以延长APTT、ACT并降低PF,单独使用未见并发症发生,二者联用可以观察到双重效果,但也发生1例出血倾向,可能与LMWH导致凝血功能改变有关。结论相对常规护理按摩,其余3组方案预防下肢DVT效果更佳,IPC和LMWH在预防ASCI患者下肢DVT形成的效果相当,但IPC治疗更为安全。
- 陈怿童华生张兴钦苏磊
-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
- 急性阑尾炎急诊药物镇痛安全性和有效性的 Meta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阑尾炎急诊阿片类药物镇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VIP、CNKI 和CBM 等电子资料库,查找急性阑尾炎患者急诊阿片类药物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RCT)。对符合条件的RCT,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3.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合计106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其中可评价者1053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阿片类药物明显减轻腹痛[SMD=0.58,95%CI(0.39,0.76), P <0.00001],阿片类药物镇痛后手术治疗率下降[RR=10.9 ,95% CI(1.01,1.19), P=0.04];而在病检确诊[RR =1.13,95%CI(0.99,1.28), P=0.07]、阑尾穿孔[RR=0.96,95%CI(0.63,1.54), P=0.93]、漏诊[RR=0.50,95% CI (0.09,2.64), P=0.41]和不良反应发生率[RR=6.91,95%CI(0.87,54.75), P=0.0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阑尾炎急诊阿片类药物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诊断没有影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药物镇痛后手术治疗率降低。鉴于系统评价为二次研究,受纳入分析的原始文献质量影响较大,且评价过程可能存在偏倚等局限性,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来验证。
- 卢魁许玉琼谭新宇谭杜勋童华生苏磊
- 关键词:阑尾炎阿片类镇痛META分析
- 即时凝血功能监测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即时凝血功能监测(Sonoclot分析仪)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个体化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37例显性DI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21,采用传统凝血指标指导替代和抗凝治疗)和Sonoclot组(n=116,采用Sonoclot分析仪指导替代和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抗凝、替代治疗以及预后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Sonoclot组中使用肝素比例增加,抗凝时间缩短,肝素用量减少,局部出血比例下降,血浆、血小板及冷沉淀用量减少(P<0.05),且ICU住院时间缩短,30d生存率显著改善(P<0.05)。结论即时凝血功能监测可对血液制品成分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数量控制,同时还可有效指导抗凝治疗,降低抗凝治疗致的出血风险,降低DIC患者死亡率。
- 万鹏余旻童华生苏磊
- 关键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输血
- 血浆置换在急性肝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单一脏器功能障碍与MODS的比较被引量:3
- 2007年
- 非生物型人工肝由血浆置换(PE)、血液吸附(灌流)及血液滤过(HF)3种血液净化方法组成,临床上根据肝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形式和严重程度不同,选用单一或组合方式进行辅助治疗,疗效较为肯定。我科利用PE治疗危重患者的急性肝功能障碍,报告如下。
- 卢勇秦伟毅苏磊童华生钱洪津吴恒义
- 关键词:血浆置换肝功能障碍人工肝支持系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乌司他丁减轻重症中暑大鼠肺的炎症和氧化损伤被引量:22
- 2014年
-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大鼠肺损伤的作用.方法 48只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HS)、低剂量乌司他丁组(LUTI)、高剂量乌司他丁组(HUTI)和对照组(Sham)4组,每组12只.通过人工气候舱制备重症中暑大鼠模型,监测直肠温度(Tc)、监测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Tc>42℃的时间和重症中暑发生时间,分别于热打击开始后0 min、20 min、40 min和60 min采动脉血检测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于60 min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 β(IL-1β)和白介-6(IL-6)质量浓度,收集肺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和诱导性氧化亚氮(iNOS)的Western blot检测.采用PASW Statistics 17.0统计软件行方差分析,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ier曲线和Log Rank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UTI和HUTI组相比HS组在Tc>42℃的时间(P=0.00)、重症中暑发生时间(P=0.00)和中位生存时间(P=0.00)均延长.热打击后60 min时HS组PaO2较其他三组明显降低(P=0.00),而LUTI和HUT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同时,HS组PaCO2较其他三组明显升高(P=0.00),LUTI和HUT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LUTI和HUTI组大鼠的BALF中TNF-α、IL-1β和IL-6浓度较HS组低(P=0.00,P=0.00和P=0.00),而且HUTI组的炎症介质浓度也低于LUTI组(P=0.02,P=0.04和P=0.04).病理结果显示LUTI和HUTI组大鼠肺损伤较HS组轻(p=0.00).肺组织iNOS蛋白表达比较中,HS组较LUTI和HUTI组增加(P=0.00),而LUTI组表达量也高于HUTI组(P=0.03).结论 乌司他丁具有改善重症中暑大鼠呼吸衰竭和预后的效果,这种作用可能与减轻肺组织的炎症和氧化损伤有关.
- 陈怿童华生张兴钦江东新苏磊
- 关键词:重症中暑乌司他丁动脉血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