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胜飞

作品数:162 被引量:2,160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1篇天文地球
  • 6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2篇盆地
  • 62篇成藏
  • 38篇油气
  • 31篇天然气
  • 30篇地球化
  • 30篇地球化学
  • 27篇地质
  • 27篇塔里木盆地
  • 25篇前陆
  • 25篇前陆盆地
  • 25篇陆盆
  • 21篇水溶气
  • 21篇同位素
  • 20篇源岩
  • 20篇气藏
  • 19篇气田
  • 18篇碳同位素
  • 17篇煤层气
  • 17篇勘探
  • 16篇烃源

机构

  • 147篇中国石油天然...
  • 13篇中国矿业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勘探...
  • 6篇河南理工大学
  • 6篇西安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兰...
  • 5篇安徽理工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石油天然气总...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作者

  • 159篇秦胜飞
  • 61篇宋岩
  • 52篇赵孟军
  • 41篇柳少波
  • 34篇洪峰
  • 20篇傅国友
  • 18篇戴金星
  • 14篇达江
  • 13篇李伟
  • 11篇陶士振
  • 10篇刘全有
  • 9篇张水昌
  • 8篇韩剑发
  • 8篇潘文庆
  • 8篇夏新宇
  • 7篇李梅
  • 7篇刘文汇
  • 7篇赵靖舟
  • 6篇王招明
  • 6篇苏现波

传媒

  • 26篇天然气地球科...
  • 2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3篇天然气工业
  • 6篇科学通报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石油实验地质
  • 4篇地质科学
  • 3篇石油学报
  • 3篇地球化学
  • 3篇沉积学报
  • 3篇地学前缘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中国矿物岩石...
  • 2篇第五届中国石...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9篇2007
  • 15篇2006
  • 32篇2005
  • 8篇2004
  • 5篇2003
1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库车坳陷天然气地球化学以及成因类型剖析被引量:15
2007年
通过对库车坳陷114个天然气样品统计与分析,该坳陷天然气主要以烷烃气为主,干燥系数表现为中间高两端低和北部高南部低;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整体偏重,烷烃气δ13C1,δ13C2和δ13C3主频率分别为-32‰~-36‰,-22‰~-24‰和-20‰~-22‰,烷烃气碳同位素随着碳数增大呈逐渐变重趋势;δ13CCO2值普遍轻于-10‰;3He/4He比值为n×10-8,由北向南呈升高趋势.根据以上天然气地球化学指标综合判识,可以确定库车坳陷天然气为典型煤成气.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的局部倒转与同型不同源不同期气混合、高温高压条件下烃类气体多期成藏或供给与扩散等因素有关.
刘全有秦胜飞李剑刘文汇张殿伟周庆华胡安平
关键词: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
塔里木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海相油气富集规律与古隆起控油气论被引量:37
2007年
塔里木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海相油气分布十分复杂,大油气田形成及分布主要受古隆起、有效烃源岩分布以及后期构造变动三大因素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古隆起及其斜坡,原因是古隆起及其斜坡是克拉通盆地各种成藏条件的最佳耦合区。塔里木克拉通古隆起可划分为继承型、残余型、叠加型、衰亡型4种类型。长期发育的大型继承性古隆起与残余古隆起及其斜坡是油气最富集的地区。古隆起控油、斜坡富集,隆起高部位油气易发生调整破坏、斜坡部位有利于富集保存,这是塔里木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重要规律。多期成藏、多期调整是塔里木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的重要特点。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是克拉通区原生油藏最主要的成藏时期;晚海西期既是原生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又是早期油气藏发生调整形成次生油气藏的重要时期;燕山期,特别是喜马拉雅期则是早期油气藏发生调整改造、定型定位及破坏的主要时期。据此认为,"晚期成藏论"并不适用于塔里木多旋回古老海相克拉通盆地。因此,古隆起及其斜坡,特别是大型继承性古隆起与残余古隆起及其斜坡是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最有利地区。据此提出了"古隆起控油气论"。
赵靖舟王清华时保宏秦胜飞刘洪军杨斌谊曹青
关键词:海相油气克拉通塔里木盆地
川中须家河组致密气运移地球化学示踪被引量:2
2018年
致密气成藏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天然气在致密储集层中能否大规模运移是所关注的焦点之一。从天然气地球化学角度,以川中须家河组典型致密气藏为研究对象,用天然气组分参数对川中须家河组致密气进行地球化学示踪研究,来回答天然气能否在致密储集层中发生大规模运移的问题。川中须家河组气藏平面上大面积断续分布,纵向多个独立气藏互相叠加。研究表明,在横向上,川中须家河组相邻气田之间,相同层系的天然气组分参数有明显差异,天然气没有发生横向运移现象。在纵向上,须家河组内上、下气藏之间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不符合天然气运移分馏规律,说明天然气也未发生明显的垂向运移。换言之,须家河组致密气是原地或近距离聚集成藏,天然气没有经过大规模运移。
秦胜飞李金珊袁苗杨春杨雨赵长毅
关键词:川中须家河组运移地球化学示踪
煤层气甲烷12C累计效应及机理
<正> 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比相同成熟度煤系源岩生成的常规煤成气气田中甲烷碳同位素明显偏轻,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很显然,煤层气中甲烷存在12C累计效应,使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变轻。
秦胜飞宋岩唐修义
关键词: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煤系源岩地下水
文献传递
华北克拉通盆地南缘寒武系烃源岩研究
刘德良戴金星曹高社周松兴李学田杨强秦胜飞陶士振杨清和施行觉杨晓勇张交东谈迎李振生方国庆
该项目从古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层系地层学和地球化学及构造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建立“马店组”地层单位;对华北陆块南缘烃源岩的地层沉积环境和沉积构造环境进行了各学科的综合研究和对比分析,烃源岩形成于古中国大陆裂离构造背景和...
关键词:
关键词:烃源岩寒武系
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被引量:32
2006年
天然气的富集是中国前陆盆地的特点,煤系烃源岩发育是天然气富集的主要原因;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多期成藏的特征,构造多期叠合、古构造发育、多套烃源岩多期演化是油气多期成藏的主控因素;前陆盆地发育三套储盖组合和原源、它源两大套成藏体系,控制着油气纵向分布;前陆盆地不同构造带地质特征控制着油气区域分布规律,逆冲带、前缘隆起带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下部成藏体系,坳陷带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上部成藏体系;在逆冲山前带油藏被破坏形成油苗、沥青或残余油藏,在坳陷内的逆冲带和坳陷带主要聚集了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天然气,在斜坡带和前缘隆起带既聚集了早期形成的油(气)藏,又聚集了晚期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天然气。
宋岩赵孟军柳少波洪峰秦胜飞
关键词:前陆盆地油气主控因素
新构造运动对中国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1
2006年
由于天然气扩散速率比石油快而不易保存,所以晚期成藏对天然气成藏来说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新构造运动是中国构造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对天然气的成藏有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对于在晚期生气的烃源岩来说,新构造运动产生有效圈闭与晚期供气形成良好匹配,有利于天然气晚期成藏;对于早期成藏的天然气来说,新构造运动使气藏在纵向、横向发生调整,形成新的气藏,另外还可对部分气藏的储层进行优化、改造;新构造运动不仅使圈闭形成,并且还产生断裂系统,沟通烃源岩与储集层,导致幕式成藏,天然气充注效率提高,有利于天然气成藏;另外,新构造运动在构造强烈地区会对已形成的气藏起破坏作用。
秦胜飞戴金星赵靖舟石昕
关键词:新构造运动天然气成藏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流体包裹体与成藏演化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成致密砂岩气是中国陆上典型的大型致密砂岩气田,气田的形成源于大范围广覆式展布的煤系烃源岩与大规模海陆交互相致密砂岩储集体时空上的有利匹配。
陶士振米敬奎秦胜飞韩文学麻伟娇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煤成气致密砂岩气上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中国中西部富氦气藏氦气富集机理——古老地层水脱氦富集被引量:21
2022年
氦气是天然气中的伴生资源,是重要的稀缺战略物资,但对其富集机理研究却比较薄弱。针对富氦气藏中的氦气如何富集这一备受关注的难点问题,采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在分析中国主要富氦气藏中氦气富集的基础上,认为氦气之所以在少数气藏中富集,是因为气藏额外捕获了古老地层水中释放出的氦气。古老地层水溶解的氦气释放到气藏,是富氦气藏中氦气富集的主要机理。首次提出富氦气藏的形成经历过“多源供氦、主源富氦”的观点,氦源来自烃源岩、储集层中U和Th的放射性衰变,以及地层水中溶解的来自其他岩石U和Th的衰变,主源是古老地层水中溶解的氦气,来自古老地层中U和Th经长时间的衰变积累的水溶氦。当溶有氦气的古老地层水与游离气或气藏相遇,由于水中氦气的分压远高于游离气或气藏中氦气的分压,根据亨利定律,水中的氦气几乎完全可以释放到气藏中,形成富氦气藏。
秦胜飞李济远梁传国周国晓袁苗
关键词:氦气水溶气脱气地层水
中国中西部四种组合类型前陆盆地成藏研究: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前陆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从盆地结构和演化特征可以分为早衰型、改造型、新生型和叠加型等4种组合类型的前陆盆地.本文分别以准西北缘前陆盆地(早衰型)、川西前陆盆地(改造型)、柴北缘冲断带(新生型)...
赵孟军宋岩柳少波秦胜飞洪峰傅国友达江
关键词:前陆盆地烃源岩成藏地质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