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媛怡
- 作品数:15 被引量:95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年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方法:将240例CHD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n=80)、老年组(年龄≥60岁,n=160),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及CAG结果进行分析,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中青年组高血压并发率低于老年组(P<0.05)。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而老年组以多支病变较多(P<0.05),老年组右冠状动脉病变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弥漫长病变多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CHD有不同的临床和CAG特点,不同年龄人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CHD防治措施。
- 谢威秦媛怡赵旦蔡名金陈晞明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造影中青年
- 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菌的易感因素被引量:26
- 2012年
-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变迁,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38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资料,并对痰标本分离出的384株Ab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在非多重耐药与多重耐药患者之间进行多重耐药易感因素分析。结果 2009、2010、2011年38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出Ab及其147株多重耐药菌株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其次为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内科及颅脑外科。2009、2010、2011年多重耐药Ab的构成比分别为35.58%、36.94%及41.96%。多重耐药菌株对多黏菌素B最敏感,其次为替加环素;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对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菌药物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几乎全都耐药。Ab非多重耐药菌株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最敏感;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都较为敏感;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约为20%。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病情转归有关(P<0.05)。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提示,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合并脑血管病、病情转归是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Ab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较为敏感,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上升。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合并脑血管病、病情转归是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 秦媛怡陈雪梅魏立平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多重耐药菌感染易感因素
- 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对COPD患者机械通气结局的评估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评价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对COPD患者机械通气对代谢、机械通气时间,生存率等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符合入选标准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3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0例,肠内营养(EN)按非蛋白热量15-20kcal.(kg.d)-1,对照组:18例,按非蛋白热量30kcal.(kg.d)-1。两组患者均在机械通气24h内连续7d经鼻胃管管饲提供EN支持。观察两组血糖、白蛋白、氮平衡等营养指标,机械通气时间、生存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对EN的耐受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在大多数时间血糖基本正常率较高(89.3%vs 21.3%,P=0.000),每天排出氮量水平明显降低(P=0.000),氮平衡也明显占优;白蛋白、肌酐/身高指数(ICr)营养指数均占优、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d)明显低于对照组(4.21±3.89 vs.10.31±5.11,P=0.0015);两组生存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3%vs16.6%,P=0.0149)。结论:与传统EN比较,COPD机械通气后患者早期接受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降低高血糖并发症及高代谢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临床实用意义。
- 秦媛怡魏立平谢威黄东健
- 关键词:COPD胃肠内营养机械通气高血糖症
- 靶式流量控制枸橼酸钠抗凝系统被引量:2
- 2010年
- 通过利用靶式(向)流量计监控枸橼酸钠抗凝剂的用量,并通过血液滤过中的血流量、置换液、废液的速度以及血清钙浓度等数据来调节钙(中和抗凝剂)的输液速度等系统研究,从而达到抗凝,又能防止影响体内凝血功能的目的 。
- 黄玉宇秦媛怡林桂定黄东健傅君舟王衍慧
- 关键词:枸橼酸钠抗凝
- 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与雌激素α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讨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与ERα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围绝经期抑郁患者62例和无抑郁症状的年龄匹配的健康女性72例,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ERα基因PvuⅡ酶,Xbal酶切多态性。结果:1.两组等位基因...
- Hu jiajia胡佳佳Zhou borong周伯荣Qin yuanyi秦媛怡
- 关键词:围绝经期抑郁症雌激素受体基因
- 蜂针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Th17/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研究蜂针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Th17/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探讨蜂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蜂针组、甲氨蝶呤组和蜂针+甲氨蝶呤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不作处理;其余各组大鼠建立CIA模型后,分别予0.9%氯化钠溶液、活蜂、甲氨蝶呤及蜂针联合甲氨蝶呤干预,共治疗4周。每周对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进行评分,治疗结束后HE染色观察踝、膝关节病理表现并进行病理损伤半定量分析;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实时定量荧光PCR测定脾脏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Foxp3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7、TGF-β浓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关节炎指数降低,踝、膝关节滑膜及软骨病理损伤缓解,蜂针组大鼠病理积分显著下降(P<0.05);各治疗组大鼠Th17细胞数量下降(P<0.05),蜂针组Treg细胞数量上升(P<0.05);各治疗组大鼠RORγt mRNA表达下降(P<0.05),Foxp3 mRNA表达上升(P<0.05);蜂针+甲氨蝶呤组大鼠IL-17浓度下降(P<0.05),各治疗组TGF-β浓度上升(P<0.05)。结论:蜂针能够改善CIA,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h17/Treg细胞的数量,影响RORγt、Foxp3 mRNA表达和IL-17、TGF-β浓度有关。
- 周颖芳林芷君龚宇秦媛怡潘炳
- 关键词:蜂针胶原诱导性关节炎TREG细胞
- 蜂毒对CIA大鼠抗炎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模型,研究蜂毒对CIA大鼠模型的抗炎作用,探讨作用机制。方法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70只,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造模组大鼠用牛Ⅱ型胶原乳化剂诱导制备CIA大鼠模型。成功造模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蜂毒组、甲氨蝶呤组、TNF-α拮抗剂组,模型对照组动物于后三里穴位注射氯化钠注射液,甲氨蝶呤组动物于后三里穴位注射甲氨蝶呤注射液,TNF-α拮抗剂组动物于后三里皮下注射依那西普注射液,蜂毒组动物于后三里穴进行活蜂蜇刺给予蜂毒,每次用一只,每周一次,连续4周。试验期间每周称重和关节炎评分各1次;试验结束,取膝关节组织行病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动物第42天、49天、56天、60天的关节炎评分升高,动物膝关节病理学检查见滑膜增生、炎症,关节软骨侵蚀,生长板损伤。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蜂毒组、甲氨蝶呤组、TNF-α拮抗剂组第42天、49天、56天、60天的关节炎评分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甲氨蝶呤组动物的生长板损伤程度、TNF-α拮抗剂组滑膜增生程度较模型对照组减轻,蜂毒组动物有4例膝关节的病变程度较模型对照组稍有减轻。结论甲氨蝶呤(2.5mg/kg体重)、TNF-α拮抗剂依那西普(6mg/kg体重)可减轻CIA模型大鼠膝关节病变程度。蜂毒组动物关节病变程度稍有减轻,但不及甲氨蝶呤组和TNF-α拮抗剂组,可能与蜂毒剂量不足或治疗周期较短有关。
- 周颖芳潘炳龚宇秦媛怡林芷君方芳
- 关键词:蜂毒抗炎机制
- 蜂针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Th1/Th2平衡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蜂针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及特异性转录因子的影响,探究蜂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蜂针组、甲氨蝶呤组、依那西普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CIA模型,取足三里穴分别予0.9%氯化钠溶液穴位注射、活蜂直刺、甲氨蝶呤2.5mg/kg穴位注射、依那西普6mg/kg穴位注射治疗,每周1次,共4周。记录大鼠关节炎指数;HE染色观察膝关节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10、IL-4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脾脏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GATA-3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增强免疫后第7天开始关节炎指数显著上升(P<0.05),膝关节软骨、滑膜组织损伤明显;血清IFN-γ、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脾脏T-bet mRNA表达与T-bet/GATA-3比值显著升高(P<0.05)。蜂针治疗后大鼠血清IFN-γ水平显著下降(P<0.05),IL-10、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脾脏T-bet mRNA表达与T-bet/GATA-3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蜂针对CIA大鼠关节炎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IFN-γ、IL-10、IL-4、T-bet mRNA及T-bet/GATA-3比值,从而调控Th1/Th2平衡有关。
- 周颖芳林芷君龚宇秦媛怡潘炳
- 关键词:蜂针TH1/TH2
- 2007年至2009年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出的2401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结果:2401株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533株,占63.85%,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15.73%)、肺炎克雷伯菌(12.47%)、鲍曼不动杆菌(12.05%)、大肠埃希菌(7.11%);真菌531株。占22.12%,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革兰氏阳性球菌337株,占14.04%,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但对其它抗菌药的敏感率下降趋势明显;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仍能保持较高的敏感率(100%),但对其它抗菌药的耐药情况严重。结论:下呼吸道常见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临床应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应用抗生素。
- 秦媛怡江镜全陈雪梅
-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菌群分布耐药性
- 老年脑卒中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对老年患者因脑卒中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生的可能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方法脑卒中住院患者(GCS评分13~15)47例,年龄60~79岁,应用前瞻性随访方法,对致脑卒中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因素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脑卒中3~4周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为80.9%,心理、人格水平等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部分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的正常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格N因子和SCL-90中的精神病性因子为其早期预测脑卒中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因素。结论老年患者脑卒中后普遍存在早期出现心理和人格变化等精神因素,应及早给予心理辅导。
- 谢威陈德雄赵旦秦媛怡
- 关键词:脑卒中创伤后应激障碍LOGISTIC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