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鸿卓

作品数:17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广州市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细胞
  • 6篇树突
  • 6篇树突状
  • 6篇树突状细胞
  • 6篇体外
  • 4篇脐血
  • 4篇CIK
  • 4篇CIK细胞
  • 3篇杀伤
  • 3篇肿瘤
  • 3篇细胞癌
  • 3篇肝细胞
  • 3篇肝细胞癌
  • 2篇蛋白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血清
  • 2篇预后
  • 2篇体外扩增
  • 2篇脐血来源

机构

  • 16篇广州医学院附...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申鸿卓
  • 16篇潘东晓
  • 14篇卢敏莹
  • 13篇祁岩超
  • 11篇杨波
  • 5篇朱萧
  • 5篇刘季芳
  • 4篇王金龙
  • 3篇胡树珍
  • 3篇王远东
  • 3篇罗凯
  • 2篇祁中浩
  • 2篇史强
  • 2篇田慧
  • 1篇姜鸿南
  • 1篇李东培
  • 1篇罗辉
  • 1篇张志凯
  • 1篇叶伟成
  • 1篇崔书钟

传媒

  • 4篇解剖学研究
  • 2篇世界肿瘤杂志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SPA5基因3′非翻译区多态性与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
2011年
目的调查70 kDa热休克蛋白5(HSPA5)基因3′非翻译区的变异与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288例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提取DNA,采用TaqMan检测HSPA5基因的rs16927997、rs1140763和rs12009。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检验用于评价总生存率。结果 HSPA5单体型的分布与临床特性不相关。单变量分析显示等位基因、基因型、单体型和双体型不影响生存。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临床特征与病人总的预后无关(P>0.05)。结论中国人HSPA5基因3′非翻译区的变异对HCC的预后没有明显影响。
潘东晓申鸿卓王金龙叶伟成胡树珍祁岩超朱萧
关键词:肝细胞癌多态性预后
脐血CIK细胞的体外增生及其抗肿瘤效应
2007年
目的研究脐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细胞)体外增生活性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为 CIK 细胞在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脐血经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以 CD_3单抗、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rhIL-1)和重组人干扰素-γ(rhIFN-γ)为诱导剂制备多种 CIK 细胞。并设只加 IL-2诱导成的淋巴因子激活杀伤(LAK)细胞和未加细胞因子的脐血单个核细胞(CBMNC)作为对照。培养前后分别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表型的改变,锥虫蓝拒染法测定细胞增生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通过细胞因子的联合,可大量诱导出高活性的 CIK 细胞,CIK 细胞在培养的第5天开始增生,第14天达到高峰,增生的细胞表型以 CD_3^+ CD_(56)^+ 细胞为主。而 LAK 细胞的增生高峰出现在第7天,随后增生不明显;CBMNC 表型无明显变化,增生不明显。CIK 细胞针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高于LAK 细胞和 CBMNC。结论在体外细胞因子的联合作用下脐血能成功地诱导出大量的 CIK 细胞。脐血CIK 细胞体外扩增快,杀伤活性强,对肿瘤细胞的作用优于传统的 LAK 细胞,为肿瘤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杨波卢敏莹潘东晓申鸿卓祁岩超
关键词:胎血体外细胞增生
全文增补中
去甲斑蝥素对CIK细胞体外扩增及抗瘤活性的影响
2010年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素(norcanlharidin,NCTD)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lokine—indueedkillercells,CIK)增殖及CI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法提取脐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成CIK细胞,实验分为加入终浓度为30ixmoL/LNCTD的NCTD—CIK组和不加NCTD的对照CIK组。通过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术及MTT法观察CIK细胞的增殖、免疫表型及细胞毒活性的变化。结果NCTD—CIK组细胞增殖率和抗瘤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C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TD促进CIK细胞扩增,增强其抗瘤活性,为CIK细胞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刘季芳祁岩超卢敏莹潘东晓申鸿卓
关键词:去甲斑蝥素CIK细胞增殖抗瘤活性
肿瘤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肿瘤患者和19例健康人外周血CD11c^+、CD123^+的树突状细胞亚群和淋巴细胞的数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11c^+DC占白细胞比例为0.19%±0.08%,绝对数为(9.3±3.9)×10^5个/L;CD123^+Dc点白细胞比例为0.15%±0.07%,绝对数为(7.5±3.5)×10^6个/L。肿瘤患者组外周血CD123^+DC占白细胞比例为0.09%±0.06%,绝对数为(4.7±3.1)×10^6个/L;CD123^+DC占白细胞比例为0.10%±0.06%,绝对数为(5.3±3.2)×10^6个/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患者CD11cDC比例和绝对数显著下降(P〈0.05);而CD123^+DC比例和绝对数下降无显著性差异。另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患者外周血T、Th、TS、NK细胞数增均减低(P〈0.05);B细胞绝对数无显著差异。结论肿瘤患者外周血CD11c^+DC数量下降,伴随T、Th、TS、NK细胞数降低,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杨波祁岩超卢敏莹潘东晓申鸿卓
关键词:肿瘤树突状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
脐血来源CIK细胞的体外扩增培养
2006年
目的 研究人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体外培养扩增,并检测其功能。方法 应用Ficoll-Hypaque离心获得界面细胞,贴壁培养2h,获得悬浮单个核细胞,体外以重组人白介素-1、重组人白介素-2、γ-干扰素和CD3抗体诱导培养15d。在CIK发育过程中,在光镜下观察其生长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IK表型。采用MTT法检测CI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性。结果 CIK前3d细胞扩增不明显,在培养4d后,细胞增殖,呈团,可观察到不规则形的细胞.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少、胞核大、圆.有时可观察到细胞分裂相。培养12d后CIK细胞高表达CD3^+CD56^+,CD3^+CD8^+细胞缓慢增长,CD3、CD4细胞有所增加,在d7之后有所下降,CD3^+细胞维持高水平且变化不明显。CIK细胞对2种来源于不同组织的肿瘤细胞均产生了明显的杀伤性。结论 人脐血经重组人白介素-1、重组人白介素-2、γ-干扰素和CD3抗体体外诱导培养,能诱导出CIK,并对恶性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活性。
祁岩超姜鸿南王远东杨波卢敏莹申鸿卓潘东晓
关键词:CIK脐血
热化疗对肺癌术后患者淋巴细胞绝对数值的影响
2007年
目的分析热化疗对肺癌术后的近期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值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肺癌术后患者热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值,并与正常对照作比较。结果患者热化疗前后淋巴细胞绝对数值均低于正常对照值(P〈0.05)。热化疗有效者总T细胞(CD3^+)、辅助T淋巴细胞(CD3^+,CD4^+)、NK细胞(CD16^+CD56^+)均显著升高(P〈0.05),抑制T淋巴细胞(CD3^+,CD8^+)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细胞(CD19^+)变化不显著(P〉0.05)。热化疗无效者CD3^+、CD3^+,CD4^+、CD16^+,CD56^+显著降低(P〈0.05),而CD3^+,CD8^+、CD19^+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有效热化疗能提高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临床上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值的观察,有助于对患者的治疗进行监测。
杨波祁岩超卢敏莹潘东晓申鸿卓祁中浩史强
关键词:肺肿瘤淋巴细胞化学疗法
两种不同抗原致敏方式负载DC疫苗对Lovo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比较重组痘苗病毒负载人癌胚抗原(CEA)基因转染方式与Lovo细胞裂解物诱导方式对产生DC疫苗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重组痘苗病毒负载CEA基因转染方式及Lovo肿瘤细胞裂解物转染方式转染未成熟DC,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体外培养CTL并检测其活性;MTT法检测两组CTL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两种方式致敏DC均可诱导激活CTL并分泌INF-γ,而重组痘苗病毒转染DC组CTL诱导率高于细胞裂解物组;重组痘苗病毒转染组诱导的CTL对Lovo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显著高于细胞裂解物组。结论两种不同抗原致敏方式负载DC疫苗均能够诱导高效而特异的CTL杀瘤活性,而使用重组痘苗病毒转染CEA至DCs的方式明显优于肿瘤细胞裂解物的抗原负载方式,为DC疫苗用于结肠癌的免疫治疗奠定基础。
刘季芳祁岩超杨波卢敏莹潘东晓申鸿卓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人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建立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体外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DC的功能、特性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技术方法。方法取正常人脐血,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利用贴壁法去除悬浮细胞后,加入1000U/mL rhGM-CSF、500U/mL rhlL-4,至d7再加入500U/mLTNF-α进行培养,收集培养至d10的DC,分别从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功能上加以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d10,大量细胞出现典型的树突状形态;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高表达HLA-DR、CD80、CD83、CD1a、CD11c;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其在体外能有效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结论在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下,能够在体外利用脐血成功诱导出成熟DC。
田慧祁岩超王远东杨波卢敏莹申鸿卓潘东晓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脐血
血清HSP27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人、乙肝病毒携带者和HCC患者血清中HSP27的含量,并结合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平行检测。结果 HCC患者平均HSP2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HBV携带者。其中大/小肝癌组、或AFP阴性/AFP阳性HCC组与正常对照组、慢性HBV感染组及急性HBV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肝癌组与AFP阳性的HBV感染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当HSP27与经典标志物AFP相结合检测HCC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大大提高。结论 HSP27可以作为HCC的早期血清学诊断的生物标志物。HSP27和AFP平行试验可提高敏感度,减少误诊率,有利于临床诊断工作。
王金龙胡树珍潘东晓卢敏莹李志阳杨素冰申鸿卓罗凯罗凯崔书钟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27原发性肝细胞癌生物标志物
IFN-γ逆转免疫编辑后人肺癌A549细胞对CIK杀伤敏感性的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IFN-γ对免疫编辑后人肺癌A549细胞对CIK杀伤敏感性的逆转作用。方法:应用RT-PCR和MTT方法分别检测IFN-γ对免疫编辑后A549细胞表面MICA表达的影响及A549细胞对CIK杀伤敏感性的变化。结果:免疫编辑后A549细胞表面低表达MICA,对CIK细胞杀伤敏感性低。IFN-γ可明显上调编辑后A549细胞MICA mRNA的表达率,提高CIK对编辑后A549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论:IFN-γ可以增强A549细胞表面MICA mRNA表达,逆转免疫编辑后A549细胞对CIK细胞杀伤敏感性。
刘季芳刘枫祁岩超杨波卢敏莹潘东晓申鸿卓
关键词:IFN-Γ免疫编辑逆转CIK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