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光
- 作品数:56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Fit3配体对小鼠肺树突状细胞体内扩增作用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球蛋白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Ht3L)对小鼠肺树突状细胞(DCs)的体内扩增效果及特点。<br> 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Flt3L组和对照组.Flt3L组连续9天皮下注射重组人Flt3L...
- 王宏伟陆江阳田光刘茜赵敏李菲杨毅康佳蕊
- 关键词:肺脏疾病免疫疗法树突细胞
- 一种抗SARS-CoV免疫球蛋白抗体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SARS-CoV的抗SARS-CoV免疫球蛋白F(ab′)2抗体,特征在于该抗体为马抗SARS-CoV免疫球蛋白F(ab′)2抗体,同时本发明公开该抗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抗体能特异消灭S...
- 王希良杜新安石辛甫张松乐刘建源李岩赵光宇田光周华
- 文献传递
- SARS-CoV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与表达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针对SARS冠状病毒 (SARS CoV)M、N、S和E蛋白 ,构建 4种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 M、pVAX1 N、pVAX1 S和pVAX1 E ,为研制SARSDNA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GenBank中SARS病毒基因序列分别设计M、N、S和E引物 ,用RT PCR方法从感染SARS病毒的Vero E6细胞中扩增得到M、N、S和E片段 ,构建重组质粒pVAX1 M、pVAX1 N、pVAX1 S和pVAX1 E。并以重组质粒转染COS 7细胞 ,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方法鉴定重组质粒体外的表达。结果 经酶切鉴定及DNA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 ,细胞转染实验表明 ,构建的 4种重组质粒均能在COS 7细胞内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 4种SARS CoV 4种蛋白抗原真核表达质粒 ,并能在真核细胞内获得表达。
- 王英王希良曾政田光周华赵光宇石辛甫罗德炎
- 关键词:基因重组质粒SARS冠状病毒SARS-COV菌种
- N-乙酰-L-半胱氨酸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小鼠肺树突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酵母多糖诱导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肺树突细胞(D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腹腔注射酵母多糖复制MODS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酵母多糖组、酵母多糖+NAC组(n=20)。建模后48h处死动物,采用生化法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及CD11c+免疫磁珠分离肺DCs,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MHC-Ⅱ/Ⅰ-Ad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Annexin V/7-AAD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DCs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酵母多糖组肺组织MPO活性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损伤明显,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肺DCs表面MHC-Ⅱ/Ⅰ-Ad、CD86阳性表达及细胞凋亡比例均显著增高(P<0.05)。与酵母多糖组比较,酵母多糖+NAC组肺组织MPO活性明显下降(P<0.05),肺损伤程度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肺DCs表面MHC-Ⅱ/Ⅰ-Ad、CD86阳性表达及细胞凋亡比例显著下降(P<0.05)。结论 NAC可以减轻MODS模型小鼠的肺损伤,抑制肺DCs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对肺DCs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王宏伟陆江阳田光杨毅康佳蕊
- 关键词:N-乙酰-L-半胱氨酸多器官衰竭树突细胞
- 一种抗SARS-CoV IgY抗体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的公开一种新型的用于治疗、预防SARS-CoV的鸡抗SARS-CoV IgY抗体蛋,同是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的用于治疗、预防诊断SARS-CoV的鸡抗SARS-CoV IgY抗体。本发明抗体能特异消灭SARS-CoV...
- 王希良杜新安石辛甫张松乐赵光宇田光刘士山朱和平周华
- 文献传递
- 小鼠肺脏间质树突状细胞形态学分布与观察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认识小鼠肺脏间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特点。方法运用光镜、电镜观察与免疫组化标记(CD11c、CD205、CD80、CD86及MHC-II类分子I-Ab)方法,观察研究C57BL/6小鼠肺脏间质树突状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结果小鼠肺脏间质树突状细胞具有与免疫器官及外周血中DC相同的超微形态特征;CD11c阳性DC含量约占肺脏总细胞数的8.5‰,广泛分布于肺间质中;表达CD205、CD80、CD86及I-Ab的成熟DC含量稀少,多位于间质血管周围。结论肺脏间质树突状细胞是一种脏器免疫前哨细胞,是肺脏免疫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 王宏伟陆江阳王晓虹田光杨毅李玲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CD11C共刺激分子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与炎症因子变化的关系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程中脾脏树突状细胞(DC)变化对炎症因子的影响与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酵母多糖的方法复制小鼠MODS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MODS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脾脏DC免疫表型,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脾脏中促炎因子IL-1β与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计量观察DC与炎症因子在病程中的变化并做相关分析。结果伤后6h组,脾脏中CD11c+/MHC-Ⅱ+DC数目与IL-1β+细胞数目均明显增多,至24h组达峰值。自48h组,CD11c+/MHC-Ⅱ+DC与IL-1β+细胞含量开始下降,在6天组和10~12天组降至正常组或低于正常组含量;而同时CD11c+/MHC-Ⅱ-DC和IL-10阳性细胞含量则相对增多,至10~12天组阳性细胞含量显著升高达到峰值。结论DC的活性在MODS病程早期与IL-1β表达呈正相关性,在病程晚期与IL-10表达呈负相关,提示脾脏DC活性变化与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均有密切的相关性。
- 田光陆江阳王宏伟刘茜杨毅
-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树突状细胞炎症因子
- CCR7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迁移变化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CCR7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脾脏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树突状细胞(DC)迁移的影响。方法:用酵母多糖腹腔注射复制小鼠MODS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3-6小时组、24-48小时组、5-7天组及10-12天组。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1c和CD205标记阳性DC在各组小鼠脾脏中分布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6/CD11c和CCR7/CD11c标记阳性细胞在脾脏中含量的变化。结果:正常小鼠脾脏DC含量较少,主要分布在脾脏边缘区;在3-6小时组CCR7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DC含量显著增加、活性增高,并向白髓T细胞区大量迁移;24-48小时组T细胞区中DC含量开始减少,而CCR7表达率升高达到峰值;5-7天组DC与CCR7含量接近正常对照组,边缘区和T细胞区均可见DC分布;10-12天组DC含量再次升高,但多呈不成熟状态,且以边缘区分布为主,CCR7表达率下降。结论:在MODS病程中脾脏DC的含量和分布变化与CCR7的表达率密切相关,CCR7可以作为评估脾脏DC迁移能力及功能活性的重要指标。
- 侯国存陆江阳王宏伟刘茜田光杨毅李韶然
-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脾脏树突状细胞
- 战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树突状细胞调控作用与免疫防治策略
- 陆江阳胡森王宏伟吕艺刘茜田光李菲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严重创伤和感染后的严重并发症,免疫失衡/炎症失控是其主要发病机理,但调控机制尚不清楚。该课题组提出假说:树突状细胞(DC)在MO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的启动与调控作用,调节DC的活...
- 关键词:
-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战创伤免疫调节治疗
- N-乙酰-L-半胱氨酸对MODS肺间质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
- 王宏伟陆江阳田光杨毅康佳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