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娜

作品数:26 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细胞
  • 10篇蛋白
  • 10篇胶质
  • 9篇胶质细胞
  • 7篇通透性
  • 6篇星形
  • 6篇星形胶质
  • 6篇血脑
  • 5篇星形胶质细胞
  • 5篇血脑屏障
  • 5篇体外
  • 5篇癫痫
  • 5篇颞叶
  • 5篇颞叶癫痫
  • 5篇脑屏障
  • 5篇内侧颞叶
  • 5篇内侧颞叶癫痫
  • 4篇溶血
  • 4篇溶血磷脂
  • 4篇溶血磷脂酸

机构

  • 26篇中南大学
  • 4篇广西卫生职业...
  • 1篇长沙医学院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26篇尹飞
  • 26篇甘娜
  • 25篇彭镜
  • 11篇张红媛
  • 11篇吴丽文
  • 6篇何芳
  • 6篇马玉平
  • 6篇孔惠敏
  • 3篇王卫东
  • 3篇陈晨
  • 2篇段元冬
  • 2篇曾卫民
  • 1篇李玉飞
  • 1篇戴建军

传媒

  • 4篇神经解剖学杂...
  • 3篇中国当代儿科...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4篇2015
  • 7篇2013
  • 6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胶质细胞活化对内侧颞叶癫痫的影响:MRP8的重要作用
目的 探讨内侧颞叶癫痫时小胶质细胞是否活化及髓样相关蛋白8(Myeloid-re-lated protein-8,MRP8)的表达变化,证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产生MRP8,并探讨其参与内侧颞叶癫痫(Mesial temp...
孔总敏甘娜彭镜吴丽文何芳尹飞
川芎嗪对内毒素脂多糖诱导的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通透性增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的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通透性增高的保护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利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星型胶质细胞共培养建立体外大鼠血脑屏障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川芎嗪对照组、LPS干预组和川芎嗪治疗组。采用γ计数仪检测^(125)I-BSA通透量观察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通透性的改变,Western印迹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ens-1,ZO-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LPS使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对^(125)I-BSA的通透量明显增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ZO-1蛋白表达下降,川芎嗪治疗组能明显拮抗LPS的上述作用。结论:川芎嗪对LPS诱导的体外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它能影响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有关。
彭镜尹飞李玉飞甘娜张红媛
关键词:川芎嗪通透性ZO-1内毒素脂多糖
儿童表皮葡萄球菌脑膜炎脑脊液蛋白质组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细菌性脑膜炎是致残、致死率较高的儿童时期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预后与诊断时间的早晚、是否及时治疗密切相关。而目前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细菌培养的阳性率较低,使其确诊困难。该实验拟通过建立正常中国儿童CSF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筛选表皮葡萄球菌脑膜炎(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meningitis,SeM)特异性蛋白,为SeM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同时也为进一步治疗提供靶参考。方法收集SeM患儿和同年龄正常儿童CSF各4mL,固相pH梯度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蛋白质,以正常儿童CSF的2-DE凝胶为参考胶,将SeM患儿CSF的凝胶与之进行比较分析,寻找两组患儿CSF蛋白质谱的异常变化斑点。结果正常儿童CSF分离获得蛋白质斑点438个,SeM患儿CSF分离获得蛋白质斑点425个,其中发现有25个蛋白质点仅在正常CSF表达,在SeM CSF中表达而在正常CSF中无表达的蛋白质点为12个;与正常CSF蛋白质点表达量比较,SeM有6个蛋白质点表达量有2倍以上上调,而19个蛋白质点表达量有2倍以上下调。结论该实验成功建立了正常儿童和SeM患儿CSF蛋白质2-DE图谱,通过凝胶图像分析和计算机信息处理,发现了一些与SeM相关的蛋白质差异位点。对这些差异位点的进一步分析和鉴定,可能有助于发现与SeM相关的疾病特异性蛋白,为早期诊断及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
彭镜尹飞张红媛段元冬甘娜吴丽文
关键词:细菌性脑膜炎蛋白质组学脑脊液儿童
体外小胶质细胞活化及MRP8表达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体外小胶质细胞糖氧剥离活化模型,并探讨小胶质细胞活化与MRP8表达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糖氧剥离(OGD)法建立小胶质细胞活化模型,通过形态学观察、MTT法检测不同OGD时间点小胶质细胞活力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小胶质细胞MRP8相对表达量。结果小胶质细胞OGD培养5min后细胞开始活化,活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且在10min组细胞活力最大,OGD培养15min、30min、60min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MRP8在小胶质细胞中表达随着OGD时间延长先增加后降低,在10min组达高峰(P<0.05)。结论首次在体外证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表达MRP8增加,这可能是其参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的机制之一。
孔惠敏甘娜马玉平彭镜吴丽文尹飞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
一种改良的新生大鼠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改良现有的小胶质细胞纯化分离培养方法,建立稳定、高产的培养模型。方法:选用新生1~2d SD大鼠进行混合胶质细胞培养,然后结合营养剥离法及震摇法纯化分离小胶质细胞;利用CD11b/c(OX42)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分离的小胶质细胞纯度进行鉴定。结果:改良的方法可稳定的获得5×104个/培养瓶(25cm2)的小胶质细胞,纯度达到95%,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分离第1 d小胶质细胞呈不规则圆形,折光不均匀,继续培养3-5 d,小胶质细胞逐渐出现单极或多极突起,7 d时部分细胞转为静止状态,呈分枝状。结论:改良的小胶质细胞培养方法产量多,纯度高,为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
孔惠敏甘娜彭镜何芳马玉平尹飞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新生大鼠
溶血磷脂酸通过蛋白激酶C-α/钙离子途径促进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溶血磷脂酸(LPA)对星形胶质细胞(AS)活化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新生SD大鼠前脑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PKC-α激动剂(PMA)组、LPA组、PKC-α抑制剂(Ro31-8220)组、Ro31-8220+PMA组和Ro31-8220+LPA组,用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以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AS增殖。以Fura-2/AM标记细胞内钙离子,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浓度。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内PKC-α表达。结果:LPA和PMA能明显促进AS的增殖,并增加细胞内PKC-α的表达以及细胞内钙离子([Ca2+]i)浓度(P<0.01);Ro31-8220预处理后,显著缓解LPA促AS增殖程度和[Ca2+]i浓度的增加(P<0.01),[Ca2+]i浓度的变化与PKC-α表达量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LPA通过PKC-α/Ca2+途径促进AS的增殖活化。
甘娜尹飞彭镜张红媛
关键词:星形细胞溶血磷脂素类蛋白激酶C细胞增殖
溶血磷脂酸通过蛋白激酶C/钙离子途径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殖
目的:了解LPA对AS活化增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原代培养的新生SD大鼠前脑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R031-8220单独处理组、PMA单独处理组、LPA单独处理组、Ro31 -8220+PMA组和Ro...
甘娜尹飞彭镜张红媛
文献传递
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建立一种相对简单可靠、接近在体状态的SD大鼠体外血脑屏障模型。方法原代分离、纯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将两种细胞共培养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VIII因子、GFAP免疫组化鉴定细胞类型,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及紧密连接,γ计数仪测定核素标记牛血清白蛋白(125I-BSA)通透量检测血脑屏障(BBB)功能。结果VIII因子、GFAP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培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纯度分别为90%和99%以上。透射电镜显示内皮细胞间有高度发达的紧密连接、未见有W eible-Palade小体、少见吞饮小泡1。25I-BSA通透量结果显示,血脑屏障模型组在限制大分子量物质的能力上优于其他各组,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单独培养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利用同种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星型胶质细胞共培养,建立了一种简便可行、与在体血脑屏障结构类似,并具有在体血脑屏障的限制物质通透能力的SD大鼠体外血脑屏障模型。[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6):526-529]
彭镜尹飞甘娜张红媛
关键词:血脑屏障体外
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种小儿时期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预后与诊断的早晚、治疗是否及时密切相关。而目前脑脊液中细菌培养的阳性率较低,使其确诊困难。本实验拟通过建立正常中国儿童脑脊液蛋白质双向凝...
彭镜张红媛甘娜尹飞
文献传递
一种简单的原代神经元培养及转染方法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稳定的原代神经元培养及转染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生后2 d内SD大鼠海马,经消化、反复沉淀后获得海马组织细胞悬液,利用差速贴壁法对神经元进行纯化,采用神经元专用无血清培基进行培养,并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形态的变化,采用微管相关蛋白(MAP2)抗体对细胞进行鉴定;利用慢病毒转染神经元,观察神经元转染效率。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神经元,在培养第10~15天可以形成密集的神经元网络,细胞健壮,神经元特征明显;经MAP2鉴定,神经元纯度达95%以上;利用慢病毒转染神经元,转染效率达95%以上。结论采用该方法进行原代神经元培养,能够获得高纯度的原代神经元;慢病毒是神经元转染的理想载体。
甘娜尹飞彭镜吴丽文何芳陈晨
关键词:细胞培养慢病毒转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