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铁固

作品数:70 被引量:538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4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0篇玉米
  • 13篇性状
  • 12篇多基因
  • 12篇主基因
  • 12篇基因
  • 11篇主基因+多基...
  • 9篇种子
  • 8篇种子活力
  • 6篇杂种
  • 6篇杂种优势
  • 5篇玉米群体
  • 5篇小麦
  • 4篇农艺
  • 4篇农艺性
  • 4篇农艺性状
  • 4篇配合力
  • 4篇主要农艺性状
  • 4篇相关性状
  • 4篇光周期
  • 4篇干物质

机构

  • 55篇河南科技学院
  • 16篇河南农业大学
  • 9篇郑州大学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省新乡市...
  • 1篇河南省种子管...
  • 1篇黄泛区农场
  • 1篇辉县市农业局
  • 1篇凉山州烟草公...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0篇王铁固
  • 37篇陈士林
  • 24篇张怀胜
  • 20篇马娟
  • 15篇陈彦惠
  • 13篇赵新亮
  • 12篇吴连成
  • 10篇库丽霞
  • 9篇佘宁安
  • 6篇王春虎
  • 5篇侯本军
  • 3篇秦广雍
  • 3篇黄群策
  • 3篇刘明久
  • 3篇进茜宁
  • 3篇高伟
  • 2篇张世煌
  • 2篇晁毛妮
  • 2篇石晓华
  • 2篇黄中文

传媒

  • 10篇河南农业科学
  • 6篇河南科技学院...
  • 4篇玉米科学
  • 4篇华北农学报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种子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贵州农业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3篇核农学报
  • 3篇河南科技学院...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种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3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形势下推进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对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和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现状的调研发现,在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中存在就业质量不高、学科建设支撑不足、专业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应通过调整学科研究领域、扩充专业内涵、加强校企合作、创新用人机制等措施,提高新形势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质量。
赵新亮王铁固刘明久
关键词: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
玉米单倍体诱导系XKY-1和XKY-2的选育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玉米单倍体技术加快了玉米育种进程,已渐渐成为玉米育种的关键技术。本文进行了单倍体诱导系XKY-1和XKY-2的选育试验。结果表明,经过6代的自交和严格的选择,选育出了对唐四平头类玉米诱导率较高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XKY-1和XKY-2。改良后的诱导系部分农艺性状有较大改善,提高了株高、雄穗分枝数、雄穗主枝长。
王蕊周联东王铁固孙佩刘经纬
关键词:玉米单倍体选育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玉米茎尖形态学变化
2009年
以玉米光敏感自交系CML288和不敏感自交系黄早4为实验材料,采用长日照15 h、短日照9 h的不同光周期处理,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CSM)观察了不同叶龄期玉米茎尖分生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短日照能促进玉米开花,促进茎端分生组织向生殖生长转化,黄早4和CML288分别在6叶期和7叶期完成茎尖分生组织的生殖转化;而长日照则明显延迟开花,延迟茎尖分生组织向生殖生长转化,黄早4和CML288分别在8叶期和11叶期完成茎尖分生组织的生殖转化;因此光周期诱导玉米开花因光照条件和品种有一定差异,短日照条件下,光敏感和不敏感的玉米自交系开花提前,花期更接近,而长日照条件下光敏感玉米自交系开花延迟要比不敏感自交系明显得多。
王铁固吴连成代西梅陈士林陈彦惠
关键词:光周期
优质蛋白玉米与饲料工业
2012年
阐述了优质蛋白玉米的概况,对其选育过程与方法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并详细说明了优质蛋白玉米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王铁固赵新亮
关键词:饲料
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小麦突变体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以离子束介导后代的9个小麦突变体和4个受体作供试材料,对其进行了RAPD和SSR分子标记,在此基础上获得了矮秆突变株系1042的2个特异片断,并进行了测序和同源序列分析。13个材料间分子标记遗传差异比较结果表明,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后的突变明显小于小麦品种间的遗传差异。矮秆突变株系1042的SSR标记特异片断序列BLAST分析结果表明,从1042中扩增到的特异片断与小麦高秆基因Rht-D1 a中的部分序列高度一致,1042的株高明显降低可能是由于该株系遗传突变,产生了2个矮秆基因所致;该特异片断与小麦BAC克隆中LTR-retrotransposon Angela-3s转座子的部分片断同源性最高,说明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诱发变异可能与小麦基因组中反转录转座子的激活有关。
王铁固杨天佑赵新亮冯伟森黄群策陈士林
关键词:小麦离子束RAPDSSR
玉米叶夹角、叶向值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为探讨玉米叶夹角、叶向值的遗传规律,以7873/PH6WC的六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在春播和夏播环境下,田间分穗上、穗下调查叶夹角和叶向值,对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春播和夏播环境下,穗上叶夹角和穗上叶向值最适模型均为E-1模型,存在2对主基因。穗下叶向值在春播和夏播环境中都符合D-2模型,存在1对主基因。穗下叶夹角在春播环境中符合D-2模型,但在夏播环境中没有检测到主基因,属于多基因遗传模型(即C-0模型)。夏播环境中,穗上叶夹角、叶向值、穗下叶夹角均检测到较高的主基因贡献率。夏播环境中,穗上叶夹角F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5.60%,穗上叶向值主基因遗传率在B2和F2世代分别为88.92%、88.69%,穗下叶向值在B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2.43%。但春播环境中,只有穗上叶向值在F2世代有较高的主基因遗传率(90.27%)。玉米叶夹角和叶向值存在较大的主基因遗传率,可以采用单交重组或简单回交转育的方法进行遗传改良。
马娟王铁固张怀胜陈士林
关键词:玉米叶向值主基因+多基因
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小麦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以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后代9个小麦突变体,4个受体作为对照品种,对这13个材料进行了RAPD和SSR分子标记,在此基础上获得了矮秆突变株系1042的两个特异片断并进行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13个材料分子标记遗传距离聚类结...
王铁固冯伟森陈士林秦广雍
文献传递
玉米株高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以玉米杂交组合PH4CV/昌7-2(组合I)和PH6WC/7873(组合Ⅱ)的6世代P1、P2、F1、B1、B2、F2为试验材料,在春播和夏播条件下,研究玉米株高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春播条件下,组合Ⅰ的株高符合E-3模型,组合Ⅱ的株高符合E-1模型;夏播条件下,组合I和组合Ⅱ的株高均符合C-0模型。春播条件下,组合Ⅰ和组合Ⅱ株高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夏播条件下,组合Ⅰ和组合Ⅱ株高均表现为多基因遗传。在利用这两个组合对株高进行遗传改良时,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应该采用不同的选育方法。
王铁固马娟张怀胜陈士林
关键词:玉米株高主基因-多基因
玉米穗位高的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模型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为了探索玉米穗位高的遗传规律,以玉米杂交组合PH4CV×昌7-2(组合I)和PH6WC×7873(组合Ⅱ)的六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在春播和夏播环境下,研究了玉米穗位高的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春播条件下,组合Ⅰ的穗位高符合E-3模型,组合Ⅱ符合E-1模型;夏播环境下,组合I的穗位高符合D-3模型,组合Ⅱ符合C-0模型。结论:春播环境下,组合Ⅰ和组合Ⅱ的穗位高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可以采用单交重组或简单回交转育方法进行改良;夏播环境下,组合Ⅰ和组合Ⅱ的穗位高均表现为多基因遗传,可以采用聚合回交或轮回选择方法来累积增效基因,提高选择效率。
王铁固马娟张怀胜陈士林
关键词:玉米穗位高主基因-多基因
冀麦5418诱变3代的变异分析及主成分分析
2016年
对冀麦5418诱变3代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中,变异系数为退化小穗数>穗长>株高>小穗数;在加工性状中,变异系数为直链淀粉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沉降值>硬度系数>出粉率>吸水率>容重;在营养性状中,湿面筋含量>干基蛋白质.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产量性状和加工性状之间存在广泛的相关性,且各个性状之间存在许多显著差异.变异分析表明:M3代发生了广泛的变异,小穗数和吸水率等变异率较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行质量-千粒质量、小穗数-株高、硬度指数-出粉率之间显著正相关;容重-直链淀粉含量、稳定时间-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沉降值等之间存在17对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出粉率-湿面筋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容重等存在10对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累计贡献率≥85%的标准,有6个主成分入选,其累计贡献率为90.018%,已包含了大部分信息.
王泽河王铁固张从宇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