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茹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介入
  • 3篇介入治疗
  • 2篇动脉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血清
  • 2篇直接经皮冠脉...
  • 2篇他汀
  • 2篇接经
  • 2篇经皮冠脉介入
  • 2篇经皮冠脉介入...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2篇冠脉
  • 2篇冠脉介入
  • 2篇冠脉介入治疗
  • 2篇冠状

机构

  • 6篇包头市第四医...
  • 2篇包头医学院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包头医学院第...
  • 1篇北京安贞医院

作者

  • 8篇王茹
  • 4篇王雅坤
  • 3篇田斌
  • 2篇王冬梅
  • 1篇迟云鹏
  • 1篇姜采荣
  • 1篇王娟
  • 1篇师聪红
  • 1篇徐慧
  • 1篇张宝红
  • 1篇贾春梅
  • 1篇付敏
  • 1篇蔺莉莉
  • 1篇曹丽

传媒

  • 3篇国际老年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者心肌再灌注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后对心肌细胞及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40 mg阿托伐他汀组(n=60)和80 mg阿托伐他汀组(n=60)。入选者均在发病6h内行直接PCI治疗,记录冠脉病变程度、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分级;比较两组间的一般状况、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观察两组再灌注损伤事件的发生情况;综合评价阿托伐他汀对急性MI/RI后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结果:两组间一般情况、临床生化指标、冠脉病变分布情况未见统计学差异( P﹥0.05); 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3级血流获得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均无无复流发生;两组直接PCI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STR)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 PCI术后两组均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RA),80 mg阿托伐他汀组RA的发生率大于40 mg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心脏不良事件(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减轻AMI患者直接PCI术后MI/RI,进而改善近期临床预后,且80 mg阿托伐他汀改善冠脉血流功能作用优于40 mg阿托伐他汀。
王雅坤尹永厚王茹田斌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心肌灌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近期疗效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为观察组,并设健康对照组40例,2组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较2组及观察组术前、术后3~7d、术后1个月反映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收缩期S峰(sa)、舒张期E峰(Ea)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速度(E)与Ea的比值(E/Ea)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E和舒张晚期速度(A)的比值(E/A)、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D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7d各项指标较术前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Sa较术前显著增加,而E/Ea较术前、术后3~7d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可有效评价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判定术后疗效。
师聪红迟云鹏张宝红王娟付敏田斌王雅坤王茹
关键词:二尖瓣环运动速度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左心室功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高校教职工颈椎病患病情况及颈椎保健枕与颈椎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高校教职工颈椎病患病情况及颈椎保健枕与颈椎病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选取颈椎病教职工150名,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普通枕组使用荞麦皮枕;保健枕组使用天然乳胶枕;空白对照组不进行干预。治疗12 d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后比较各组颈椎曲度、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保健枕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枕组和空白对照组,保健枕组治疗后颈椎曲度、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普通枕组、空白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健枕在改善颈椎病临床症状、保证睡眠的过程中颈椎生理曲度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可明显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曹丽郑浩江王茹李梦瑶
关键词:高校教职工颈椎病
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卒中危险因素的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随访2年的卒中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分析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资料,根据2年随访事件中是否发生卒中分为卒中组和非卒中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入选568例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其中卒中组53例,非卒中组515例,2年卒中发生率为9.3%。卒中组年龄显著高于非卒中组(P〈0.01);卒中组女性、既往卒中史所占比例均高于非卒中组(P〈0.05);非卒中组接受抗高血压、抗凝、他汀类药物治疗比例均高于卒中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HR=1.044,95%C11.011~1.077)、女性(HR=1.893,95%C11.169~3.121)、未接受抗高血压治疗(HR=1.966,95%CI1.009~3.801)、既往卒中史(HR=l.679,95%C11.073~2.614)是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2年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女性、未接受抗高血压治疗和既往卒中史是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2年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雅坤王茹田斌尹永厚
关键词:高血压房颤脑卒中
包头市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实施状况的调研报告
专业法官会议是指在确保合议庭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前提下,对于合议庭或独任法官在审判中遇到的重大疑难复杂或新类型等案件的事实或法律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意见的审判咨询机构。我国专业法官会议制度源起于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王茹
关键词:司法体制改革审判监督
文献传递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白介素-23/白介素-17的表达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血清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3(IL-23)表达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5月住院肺炎患儿103例,根据MP抗体检测结果分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组和非MPP组,另选取同期正常体检儿童42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行血清IL-17和IL-23水平及MP抗体测定,对肺炎患儿行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检测。结果三组的血清IL-17和IL-23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PP组高于非MPP组,两肺炎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PP及非MPP组中,免疫球蛋白正常及异常者IL-17和IL-23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IL-17和IL-23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IL-17、IL-23在肺部MP感染时参与免疫应答,可能参与MP清除。
王冬梅姜采荣王茹贾春梅徐慧
关键词:肺炎肺炎支原体白介素17白介素23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血清CF-6、p53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线粒体偶联因子-6(CF-6)、促细胞凋亡因子ps3的影响,为此类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最佳剂量及相关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STE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0mg阿托伐他汀组和40mg阿托伐他汀组。入组者均行直接PCI治疗,比较两组间的-般情况、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检测入院即刻、PCI术后第1d及第7dCF-6和p53的含量,全面评价阿托伐他汀对STEMI患者的作用和机制。结果:两组-般情况、生化指标、冠脉病变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两组PCI术后第7d的CF-6和p53含量均低于PCI术后第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mg阿托伐他汀组PCI术后第7d的CF-6和p53含量低于20mg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CF-6、ps3而改善AMI者直接PCI后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且40mg阿托伐他汀作用优于20mg阿托伐他汀。
王雅坤蔺莉莉王茹尹永厚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53
白细胞介素17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白细胞介素17(IL-17),是一种主要由Th17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通过诱导内皮细胞等释放炎性因子和趋化因子、通过刺激中性粒细胞的募集和活化参与炎性反应、免疫应答等过程,IL-17与其受体结合后,作用于多种细胞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目前研究证实,IL-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抵御细菌和真菌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对IL-17与多种疾病的关系及其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概述。
王茹王冬梅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炎症免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