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胜

作品数:204 被引量:1,248H指数:21
供职机构:山东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5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9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79篇乳腺
  • 154篇腺癌
  • 153篇乳腺癌
  • 103篇淋巴
  • 102篇淋巴结
  • 94篇前哨
  • 94篇前哨淋巴结
  • 66篇肿瘤
  • 62篇活检
  • 60篇前哨淋巴结活...
  • 60篇淋巴结活检
  • 57篇乳腺肿
  • 57篇腺肿瘤
  • 56篇乳腺肿瘤
  • 40篇乳腺癌前哨淋...
  • 40篇癌前
  • 23篇乳腺癌前哨淋...
  • 23篇前哨淋巴结活...
  • 23篇淋巴结活检术
  • 23篇化疗

机构

  • 189篇山东省肿瘤医...
  • 17篇复旦大学附属...
  • 17篇济南大学
  • 16篇山东大学
  • 13篇山东省医学科...
  • 1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0篇辽宁省肿瘤医...
  • 6篇江苏省人民医...
  • 6篇青岛大学医学...
  • 5篇中山大学
  • 5篇北京肿瘤医院
  • 4篇青岛大学
  • 4篇湖南省肿瘤医...
  • 3篇北京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河南省肿瘤医...
  • 3篇浙江省肿瘤医...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 3篇中南大学
  • 3篇连云港市第一...

作者

  • 204篇王永胜
  • 39篇孙晓
  • 38篇刘雁冰
  • 34篇左文述
  • 29篇陈鹏
  • 27篇赵桐
  • 26篇于志勇
  • 25篇王春建
  • 23篇张朝蓬
  • 23篇邱鹏飞
  • 22篇丛斌斌
  • 20篇周正波
  • 16篇李永清
  • 15篇穆殿斌
  • 14篇曹晓珊
  • 14篇刘岩松
  • 13篇仲伟霞
  • 13篇杨国仁
  • 12篇李建彬
  • 12篇王磊

传媒

  • 13篇中国癌症杂志
  • 13篇中华乳腺病杂...
  • 1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0篇中华肿瘤杂志
  • 10篇中华医学杂志
  • 8篇中华肿瘤防治...
  • 7篇中国普外基础...
  • 6篇中华放射肿瘤...
  • 6篇循证医学
  • 6篇中华内分泌外...
  • 4篇肿瘤防治杂志
  • 4篇山东医药
  • 4篇实用癌症杂志
  • 3篇外科理论与实...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肿瘤学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3篇中国现代普通...
  • 3篇中华普外科手...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2篇2016
  • 14篇2015
  • 7篇2014
  • 12篇2013
  • 12篇2012
  • 13篇2011
  • 17篇2010
  • 18篇2009
  • 15篇2008
  • 17篇2007
  • 11篇2006
  • 7篇2005
  • 1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2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中应用OSNA技术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BCSG001C项目子项目
王永胜陆爱萍孙晓欧阳涛吴炅刘艳辉曹旭晨付丽廖宁杨文涛仲伟霞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内乳区淋巴引流及前哨淋巴结活检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乳腺的淋巴引流径路分为浅表和深部淋巴系统,其中仅深部淋巴系统引流至内乳区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node,IMLN)。IMLN引流整个乳腺腺体约25%的淋巴液,是乳腺癌的重要转移途径之一,也是确定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但临床上一直缺乏准确的IMLN微创诊断技术.常导致乳腺癌临床分期不准确、治疗不足或过度。“新型注射技术”突破了传统注射技术内乳区显像率极低的瓶颈,可望实现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IMLN的微创诊断,且进一步指导内乳区放疗,内乳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应行内乳区放疗,阴性患者可避免行内乳区放疗。随着乳腺癌内乳区淋巴引流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乳腺癌患者可望获得个体化的内乳区诊疗策略。本文就内乳区淋巴引流规律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及其在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曹晓珊王永胜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引流
病理三维重建研究新辅助化疗后乳腺原发肿瘤的退缩模式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索新辅助化疗后乳腺原发肿瘤的退缩模式。方法将86例ⅡA~ⅢC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分别行半疗程(25例)和全疗程(61例)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标本制作次连续病理大切片,显微镜下勾画残余肿瘤范围,Photoshop软件配准,3D-Doctor软件三维重建残余肿瘤,评价新辅助化疗后原发肿瘤病理退缩模式。结合病理退缩模式,将临床-病理退缩模式分为向心性退缩(相比新辅助化疗前原发肿瘤最长径,新辅助化疗后残余肿瘤最长径≤2 cm且退缩比率≥50%)和非向心性退缩。结果半疗程组患者中,外科病理完全缓解( pCR)1例,孤立状退缩1例,弥散状退缩23例;全疗程组患者中,外科pCR 18例,孤立状退缩3例,结节状退缩12例,团块伴散在状退缩21例,弥散状退缩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前原发肿瘤分期、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降期、新辅助化疗前钼靶恶性钙化灶和孕激素受体( PR)表达为预测临床-病理退缩模式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病理组织学三维重建能够全面、立体、直观地展示新辅助化疗后乳腺原发肿瘤的退缩模式。全疗程新辅助化疗前原发肿瘤分期、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降期、PR表达和新辅助化疗前钼靶恶性钙化灶为新辅助化疗后乳腺原发肿瘤临床-病理退缩模式的独立影响因素。
杨涛张朝蓬孙翔宇刘广穆殿斌王永胜
关键词:乳腺肿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显微切片术
乳腺癌辅助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1年
综述近年来手术与化疗、放疗。
刘雁冰刘奇王永胜
关键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疗法放射疗法
mTOR抑制剂在乳腺癌应用中的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1文献来源Zagouri F,Sergentanis TN,Chrysikos D,et al.mTOR inhibitors in breast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J].Gynecol Oncol,2012,127(3):662-672.2证据水平1a。3背景PI3K/AKT/mTOR通路是肿瘤进展过程的关键媒介。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肿瘤进展的决定性中介物,
王永胜郭子柏
关键词:乳腺癌MTOR抑制剂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腋窝处理模式2012
王永胜
文献传递
临床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清扫术的研究被引量:26
2003年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sentinellymphnodebiopsy ,SLNB)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使用蓝染料和 /或99mTc标记的硫胶体对 1999年 9月~ 2 0 0 2年 12月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连续收治的 42 3例临床查体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对 60例患者进行SLNB替代全腋窝淋巴结切除术 (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 ,ALND)的前瞻性研究。结果 SLNB成功率为 98 6% (4 17/4 2 3 ) ,准确率为 93 0 % ,假阴性率为 16 5 %。单纯蓝染料法的分别为98 1% ,91 4%和 2 1 3 % ;联合使用蓝染料和99mTc标记的硫胶体组者分别为 10 0 % ,98 0 %和 4 1%。SLNB的方法对成功率和假阴性率有显著性影响。 60例患者进行了SLNB替代ALND的研究 ,其中 13例因术中发现前哨淋巴结转移而进行AL ND ,SLNB替代ALND者未发现明显术后并发症 ,47例仅行SLNB患者中位随访 8个月 ,未发现腋淋巴结复发者。结论 SLN能够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 ,联合法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单用染料法者。SLNB缩小了手术范围、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 。
王永胜王磊刘娟娟左文述于志勇刘岩松李永清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与预后被引量:4
2009年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能准确反映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状况。术后对SLN大体转移的诊断较为容易,对微转移和孤立肿瘤细胞(isolated tumor cells,ITC)的诊断则通常依靠连续切片(逐层切片)HE染色和(或)免疫组化。准确而快速的术中诊断可以使SLN阳性者通过一次手术完全清除腋淋巴结,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为印片细胞学和快速冰冻病理诊断,而敏感性更高的分子诊断也开始应用于SLN的诊断。该文对乳腺癌SLN转移的诊断与预后进行综述。
孙晓王永胜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淋巴转移病理学分子生物学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的研究进展
2004年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sentinellymphnodebiopsy ,SLNB)是 2 0世纪 90年代提出的乳腺癌腋窝手术的新观念 ,可准确地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 (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 ,PET)作为最新的影像学技术 ,在肿瘤诊断、指导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综述了两者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原理、应用、影响因素及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
赵桐刘奇周慧王永胜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发射型计算机淋巴转移
中国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清扫术多中心研究
王永胜欧阳涛吴炅苏逢锡刘艳辉王水王启堂
该项目属于乳腺外科肿瘤学领域。传统的腋淋巴结清扫术(ALND)是乳腺癌外科治疗的重要部分,但亦为术后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随着乳腺癌的早期发现,越来越多的患者腋淋巴结没有转移,如...
关键词: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外科治疗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