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芳

作品数:10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漯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4篇疗效
  • 3篇缺血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3篇痴呆
  • 2篇丹参
  • 2篇眩晕
  • 2篇血管性痴呆
  • 2篇血性
  • 2篇神经功能
  • 2篇评分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 2篇位置性
  • 2篇位置性眩晕
  • 2篇临床疗效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机构

  • 10篇漯河市中心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10篇王伟芳
  • 2篇龙翠英
  • 2篇闫丙川
  • 2篇王明科
  • 2篇郑春玲
  • 1篇刘书芳
  • 1篇彭涛
  • 1篇黄圣明
  • 1篇黄刚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序贯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序贯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予以降纤酶、奥扎格雷钠、盐酸丁咯地尔液序贯治疗。所有患者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检测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变化情况,评估I晦床疗效,记录不良用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10.06±1.69)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Fib分别为(3.96±0.88)mPa.s、(1.18±0.21)mPa·s、(2.03±0.82)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王伟芳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序贯疗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
通脑汤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效果观察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通脑汤与西药联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1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各55例。西药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脑汤,对治疗前后患者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同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改善,联合组神经损伤程度评分较西药组低(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5%,西药组为83.6%,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采用通脑汤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伟芳彭涛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通脑汤脑梗死
血管支架成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远期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血管支架成形术与药物保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94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给予血管支架成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比较两组1、6、12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分析近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12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较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支架成型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王伟芳
关键词:药物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远期疗效
手法复位在良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在良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2例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Epley复位法对后半规管患者进行治疗,采用Barbecue翻滚法对水平半规管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患者经手法复位后,47例(75.8%)痊愈,12例(19.4%)改善,3例(4.8%)无效,总有效率达95.2%;随访2年,有6例患者病情复发,复发率为9.7%。结论手法复位应用于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中,效果可靠安全,值得推广及应用。
王伟芳
关键词:手法复位良性位置性眩晕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03—2015-03收治的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NIHSS评分、BI(Barthel指数)评分的改善情况,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为60.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至(5.1±2.2)分,BI评分上升至(60.8±9.4)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有效率高,患者脑神经缺损状况及肢体功能改善明显,值得推广。
王伟芳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丹参多酚酸
Epley手法联合体位限制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Epley手法联合体位限制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BPPV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单一Epley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Epley手法联合体位限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69.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ley手法联合体位限制治疗后半规管BPPV效果显著,可提高耳石复位后牢固性,避免再次脱落导致复位失败,较单一手法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伟芳
关键词:EPLEY手法体位限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ABCD2评分联合DS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转归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ABCD2评分法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及30d内脑卒中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用ABCD2评分对82例TIA患者进行评分,观察7d及30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并根据DSA结果分为血管狭窄≥50%组和血管狭窄<50%组。结果 ABCD2评分0~3分TIA1周内脑梗死发生率为4.34%,4~5分脑梗死发生率为16.22%,6~7分者为31.82%。30d时分别为13.04%,18.91%,40.91%。血管狭窄≥50%组7d内脑梗死发生率为46.15%,30d内高达61.54%;血管<50%组7d内脑梗死发生率为3.57%,30d内为5.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BCD2评分联合DSA检查是预测TIA7d及30d脑梗死发生风险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龙翠英王明科郑春玲闫丙川刘书芳黄圣明王伟芳
关键词:ABCD2评分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转归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8周后,通过简式Fugl-Meyer评定量(FMA)值、Barthel指数分别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8周治疗,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6%、83.3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相关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在恢复期的脑梗死患者,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总体效果显著。
王伟芳
尼莫地平对改善老年痴呆患者记忆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效果及作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改善老年痴呆患者记忆功能及神经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单双号分成 A、B 两组,每组75例。B 组予以盐酸吡硫醇胶囊口服用药,A 组予以口服尼莫地平片方案。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记忆功能、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记录其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差异。结果①治疗后,两组 WMS、HDS、MoCA 及 MMSE 评估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其中 A 组增幅大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A 组治疗后 ADL 优良率为89.3%,BI 评分为(77.9±3.8)分,显著高于 B 组的73.3%和(63.4±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予以口服尼莫地平方案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记忆力及认知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王伟芳
关键词:尼莫地平老年痴呆记忆功能神经功能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2年
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病后产生的进行性智能障碍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出血性及脑缺血缺氧损害引起的痴呆。其主要症状为智能障碍,包括认知能力、记忆力、判断和思维能力、计算力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减退,伴随着情感、性格的改变[1]。研究显示,血管性痴呆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第2位原因,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2]。血管性痴呆是可逆的、可治疗的。早期对血管性痴呆进行有效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从而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龙翠英郑春玲王明科王伟芳闫丙川黄刚
关键词:丁苯酞软胶囊轻中度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