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义辉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缺血
  • 6篇脑缺血
  • 5篇蛋白
  • 5篇再灌注
  • 5篇缺血再灌注
  • 5篇细胞
  • 5篇脑缺血再灌注
  • 5篇灌注
  • 4篇胶质
  • 4篇海马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中枢神经
  • 3篇中枢神经系统
  • 3篇ADAM10
  • 2篇蛋白表达
  • 2篇灶性
  • 2篇灶性脑缺血
  • 2篇神经细胞
  • 2篇酸性蛋白

机构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襄樊市中心医...
  • 2篇武汉市中西医...

作者

  • 12篇王义辉
  • 6篇喻志源
  • 6篇谢敏杰
  • 6篇王伟
  • 4篇常立英
  • 4篇陆敏
  • 4篇朱舟
  • 4篇郭志宝
  • 4篇张苏明
  • 3篇陈晨
  • 2篇杜一星
  • 2篇徐沙贝
  • 2篇张强
  • 2篇李秀娟
  • 1篇汪明欢
  • 1篇渠文生
  • 1篇唐颖馨
  • 1篇黄珊珊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康复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规和强化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齿状回区nestin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应用常规和强化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齿状回区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对照组(A组)、常规运动训练组(B组)和强化运动训练组(C组),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h,再灌注7d、14d和21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和对侧海马齿状回区nestin的表达情况。结果:3组大鼠均表现为第7天时的海马区阳性细胞最多,而且在各时间点的缺血侧海马DG区的nestin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对侧DG区。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时,B组和C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nestin阳性细胞均较A组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B组和C组间大鼠缺血侧海马区nestin阳性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nestin阳性细胞的增多存在时间规律及原位增殖特性,运动训练可显著增强nestin阳性表达的数量,但强化运动训练并不能增强此作用。
陆敏张苏明常立英王义辉朱舟
关键词:巢蛋白
选择性敲除小鼠神经细胞Adam10基因导致大脑皮质发育不良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Adam10基因在小鼠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e-loxp转基因鼠技术,将Gfapcre转基因鼠和Adam10lox/lox转基因鼠杂交,得到神经细胞特异性Adam10基因敲除鼠(Gfapcre-Adam10lox/lox),在出生后第14天对大脑切片行HE染色,观察Adam10基因敲除后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结果:选择性敲除小鼠神经细胞Adam10基因(Gfapcre-Adam10lox/lox),小鼠可存活至出生后3周左右,部份小鼠大脑皮质单侧或双侧缺失,未出现皮质缺失的小鼠大脑皮质经HE染色提示出现层次结构紊乱。结论:Adam10基因在小鼠神经系统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选择性敲除神经细胞Adam10基因后导致小鼠大脑皮质缺失或层次结构紊乱。
王义辉李秀娟渠文生
关键词:ADAM10中枢神经系统
在体电转染技术对小脑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出生后小鼠小脑颗粒细胞在体电转染外源性基因的方法。方法:用在体电转仪对出生后小鼠小脑表面电转染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在电转染后的不同时间点观察小脑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及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的迁移和分化。结果:电转染后24h即可在小脑皮质观察到绿色荧光,并可持续到电转后10d以上。出生后15d内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陆续向小脑内颗粒细胞层迁移并分化为小脑颗粒细胞。结论:出生后在体电转染技术能有效地将外源性基因导入到小脑颗粒细胞中表达。
王义辉郭志宝喻志源谢敏杰王伟
关键词:小脑基因小鼠
强化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运动功能及MAP-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应用常规和强化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运动功能以及海马区和梗死灶周围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h,再灌注第7、14和21天,54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造模对照组(A组)、常规运动训练组(B组)和强化运动训练组(C组),分别采用姿势反射试验、肢体不对称应用试验和角落试验观察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结果:3组实验大鼠的3项行为学测试评分在造模后24h均无明显差异,但在第7、14和21天时则有一定差异,与A组比较,除造模后第21天时B组角落试验评分外,B组和C组3项测试评分在造模后第7天、14d和21天均明显好于A组;与B组比较,除造模后第21天肢体不对称应用试验评分外,C组评分在第14天和21天均明显好于B组。MAP-2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在海马区和梗死灶周围MAP-2表达的光密度值在第14天和21天时均明显高于A组,而且C组MAP-2表达的光密度值在第14天和21天时也明显高于B组。结论:运动训练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脑内MAP-2水平上调有关,强化运动训练的效果更明显。
陆敏张苏明常立英王义辉朱舟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微管相关蛋白-2
Adam10基因在成年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模式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adam10基因在成年小鼠中枢神经系统表达的脑区分布特点以及细胞类型。方法构建小鼠源性adam10 cR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adam10 mRNA在成年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分布特点,并在原位杂交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把adam10原位杂交信号和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细胞标记物进行双标,观察adam10基因表达的细胞类型。结果 Adam10基因在成年小鼠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和小脑中表达,原位杂交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adam10原位杂交阳性信号主要和神经元标记物NeuN共标,而和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不共标。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在成年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adam10基因在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和小脑中都有表达;并且首次明确了大脑中ad-am10基因主要在神经元中表达,在星形胶质细胞中不表达,小脑中主要在小脑颗粒细胞和蒲肯野细胞中表达。
王义辉郭志宝张强喻志源谢敏杰王伟
关键词:ADAM10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
不同强度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运动功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强度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运动功能以及海马区和梗死灶周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h,再灌注7d和14-d,36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造模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组和强化康复训练组,分别采用姿势反射试验、肢体不对称应用试验和角落试验观察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和梗死灶周围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7d和14d时,两个康复训练组大鼠行为学评分优于造模对照组,其GFAP表达的光密度值高于造模对照组;缺血再灌注14d时,强化康复训练组大鼠行为学评分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其GFAP表达的光密度值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结论康复训练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强化康复训练的效果更明显。
陆敏张苏明常立英王义辉陈晨朱舟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康复训练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扩散性抑制与局灶性脑缺血后远隔脑区氨基酸动态变化
2007年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扩散性抑制波对同侧海马CA1区细胞外谷氨酸、甘氨酸及γ-氨基丁酸3种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22只雄性成年SD大鼠分为A组8只、B组9只及C组5只,均于右侧海马CA1区埋置微透析套管取样,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5 ml,B组注射MK-801溶液2 mg/kg,30 min后均制作为右侧脑缺血模型,C组不作处理,于缺血60 min及再灌注60 min后分别收集微透析液检测。结果:A、B组远隔区海马细胞外3种氨基酸含量与C组比较均升高,但B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A组。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远隔缺血区所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可能与扩散性抑制由缺血区向远隔部位的播散有关。
杜一星谢敏杰徐沙贝喻志源王义辉陈晨王伟
关键词:微透析海马
运动训练结合电针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齿状回区巢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结合电针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齿状回区巢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对照组(A组)、运动训练组(B组)和运动训练结合电针治疗组(C组),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h,再灌注7,14和21 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和对侧海马齿状回区巢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3组大鼠均表现为7 d时的海马区阳性细胞最多,而且在各时间点的缺血侧海马DG区的巢蛋白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对侧DG区(P<0.01)。7,14和21 d时,C组和B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巢蛋白阳性细胞较A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 d和14 d时,C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巢蛋白阳性细胞较B组亦明显增多(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巢蛋白阳性细胞的增多存在时间规律及原位增殖特性,运动训练和电针治疗可显著增加巢蛋白阳性表达的数量。
陆敏张苏明常立英王义辉陈晨朱舟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电针巢蛋白
选择性敲除小鼠神经细胞adam10基因导致胼胝体和海马联合发育不全
2015年
目的探讨adam 10基因在小鼠神经系统发育的作用。方法将gfapcre转基因鼠和adam10loxlox转基因鼠杂交,得到神经细胞特异性adam10基因敲除鼠(gfapcre-adam10loxlox);在出生后第14d对小鼠大脑切片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dam10基因敲除后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结果选择性敲除小鼠神经细胞adam10基因(gfapcre-adam10loxlox)后,小鼠可存活至出生后3w左右;HE染色发现胼胝体缺失,海马发育不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免疫荧光染色发现髓鞘发育异常。结论 Adam10基因在小鼠神经系统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选择性敲除小鼠神经细胞adam10基因导致胼胝体和海马联合发育不全,髓鞘发育异常。
王义辉李秀娟黄珊珊汪明欢
关键词:ADAM10中枢神经系统
他莫昔芬诱导的Cre重组酶在hGfapCreER^(T2)转基因鼠小脑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诱导的hGfapCreERT2转基因鼠小脑中表达Cre重组酶的细胞类型。方法 hGfapCre-ERT2/Rosa26R转基因小鼠在胚胎晚期和出生早期用他莫昔芬诱导Cre重组酶表达,对小脑组织切片行X-gal染色,然后用细胞种类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和X-gal染色双重标记。结果在出生后第7天(P7)、第14天(P14)和第60天(P60),X-gal阳性染色和胶质细胞抗体Blbp阳性染色共标记,和神经元抗体Neun、浦肯野细胞抗体Calbindin及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抗体NG2不共标。结论自胚胎晚期第17.5天(E17.5)后用他莫昔芬诱导hGfapCreERT2转基因鼠,发现Cre重组酶特异性在小脑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不在神经元、浦肯野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中表达。
郭志宝王义辉张强喻志源谢敏杰王伟
关键词:小脑CRE重组酶胶质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