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劲光

作品数:12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5篇疫情
  • 4篇突发公共
  • 4篇突发公共卫生
  • 4篇突发公共卫生...
  • 4篇卫生事件
  • 4篇公共卫生
  • 4篇公共卫生事件
  • 3篇登革热
  • 3篇基孔肯雅热
  • 3篇暴发疫情
  • 2篇信息系统
  • 2篇预警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管理信息
  • 2篇管理信息系统
  • 2篇艾滋病

机构

  • 12篇东莞市疾病预...
  • 1篇东莞市长安医...

作者

  • 12篇熊劲光
  • 11篇张巧利
  • 6篇钟新光
  • 4篇陈平华
  • 4篇袁汝钊
  • 4篇黄振宇
  • 3篇王水能
  • 3篇张萌
  • 3篇夏宪照
  • 3篇刘艳璋
  • 3篇刘志权
  • 3篇王晓霞
  • 3篇毛东波
  • 2篇赵明
  • 2篇刘志鹏
  • 2篇张泽武
  • 2篇陈柏芬
  • 2篇沈逸雄
  • 1篇赵朔虹
  • 1篇陈婉雯

传媒

  • 3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功能特点研究
目的:开发和建立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报告、预案管理、会商决策、应急资源协同指挥等为基本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敏感性的动态监测、预警及高效的应急处理。 方法:应用一系列成熟的计算机、G...
熊劲光夏宪照刘志权张巧利王水能赵明毛东波刘志鹏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分析
文献传递
一起登革热和一起基孔肯雅热暴发疫情的对比分析
目的了解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这两种伊蚊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学异同点,为这两种疾病的防控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面对面调查和查阅患者就诊资料的方法搜集东莞市2010年发生的一起登革热和一起基孔肯雅热社区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和...
熊劲光黄振宇陈平华钟新光张萌袁汝钊张巧利
关键词: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
2002-2004年东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预测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针对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04年在东莞市强制戒毒所戒毒的3766名吸毒者检测血清HIV抗体,采用统一问卷搜集每名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及行为学资料。将所有资料输入EPIDATA3.0,采用STATA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莞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为5.47%,男性吸毒人群的感染率高于女性,流动吸毒人群的感染率高于本地吸毒人群,有共用针具吸毒史者的感染率高于无针具共用史者。吸毒者中注射吸毒率为64.29%,注射吸毒者中针具共用率为44.75%。吸毒者中有商业性性行为者占46.55%,其中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者仅占17.46%。东莞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东莞市吸毒人群的感染率有较大幅度上升;吸毒人群中存在着共用针具及商业性性行为等危险因素;应在吸毒人群中尽快推广针具交换、美沙酮替代疗法及100%安全套策略等干预措施。
熊劲光张巧利王晓霞陈柏芬
关键词:艾滋病美沙酮安全套
东莞市200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对东莞市2005年流脑疫情及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东莞市流脑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东莞市2005年流脑疫情及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和带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东莞市流脑的高发人群是外来青壮年工人;健康人群脑膜炎双球菌的携带率为0.16%,A群和C群流脑IgG抗体平均浓度分别为2.72μg/ml和3.35μg/ml,A群抗体保护率为56.22%。本地人口的A群和C群流脑抗体浓度均显著高于流动人口;流脑的优势菌群及脑膜炎双球菌的耐药性已发生改变。结论流动人口是预防和控制流脑的重点人群,建议在外来青壮年工人中开展A+C群流脑菌苗普种。在流脑病人的治疗和预防性服药时,应选择脑膜炎双球菌对之敏感的青霉素类、利福平、环丙沙星等药物以取代传统的磺胺类药物。
熊劲光张巧利刘艳璋张泽武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
东莞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出对策。方法对东莞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对患者的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型。结果东莞市2009年和2010年分别报告手足口病9263例和22721例,发病率分别为127.34/10万和373.28/10万。5岁以下婴幼儿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91.68%和92.15%;散居儿童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78.26%和73.58%;男性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65.29%和65.27%;每年的4月份和10月份有2个发病高峰,前者为全年的发病高峰;暴发疫情均发生在托幼机构;分别有49.30%和53.65%的病例由EV71引起,所有死亡病例均由EV71引起。健康人群肠道病毒隐性感染率为11.67%,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其他肠道病毒(95.24%)。结论东莞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大于2009年;应重点做好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及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熊劲光刘艳璋曾耀明钟新光张巧利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感染流行病学
东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夏宪照刘志权熊劲光张巧利陈绮文刘志鹏赵明王水能沈逸雄刘小松毛东波熊俊丁耀泉朱建琼王洁钟新光张怀娜王晓霞赵朔虹王莹刘艳璋刘思渊
成果由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创实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完成。2008年7月11月由广东省科技厅组织鉴定。该成果解决了国内地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处置等一些难点,在地市级预警...
关键词: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预防控制计算机软件
一起登革热和一起基孔肯雅热暴发疫情的对比分析
目的了解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这两种伊蚊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学异同点,为这两种疾病的防控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面对面调查和查阅患者就诊资料的方法搜集东莞市2010年发生的一起登革热和一起基孔肯雅热社区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和...
熊劲光黄振宇陈平华钟新光张萌袁汝钊张巧利
关键词: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
文献传递
一起登革热和一起基孔肯雅热暴发疫情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了解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这两种伊蚊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异同点,为预防控制这两种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患者就诊资料的方法,搜集东莞市2010年发生的一起登革热和一起基孔肯雅热社区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起疫情共同点为:输入性疫情;发生在夏秋季节;具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发生疫情的社区蚊媒密度高;采取以杀灭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疫情;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临床表现类似,以发热、疼痛为主。两起疫情的不同点:与登革热暴发疫情相比,基孔肯雅热暴发疫情强度更大、扩散范围更广、家庭聚集性更强,但疫情持续时间短;在临床表现方面,基孔肯雅热患者关节痛、皮疹、肌肉痛的发生率高于登革热患者,而登革热患者头痛、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高于基孔肯雅热患者。结论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类似。但与登革热相比,基孔肯雅热传播能力更强;病人更常见关节痛、皮疹,而白细胞、血小板则多正常。
熊劲光黄振宇陈平华钟新光张萌袁汝钊张巧利
关键词: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疾病暴发流行流行病学
男性建筑业工人口学特点及艾滋病知信行调查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了解男性建筑业工人口学特点及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制定针对该人群的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现况调查。结果:被调查的男性建筑业工年龄中位数为36岁,以在婚、初中文化程度及省外流动人口为主。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45.21%。对商业性和临时性性行为赞成率分别为34.70%和48.40%。近一年内商业性和临时性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9.59%和5.48%,在商业性性行为和临时性性行为中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率分别为76.19%和8.33%。结论:男性建筑业工存在文化水平较低、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性观念开放、非婚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率低等感染H IV的危险因素,应加大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熊劲光张巧利刘金祥陈柏芬王晓霞
关键词:艾滋病建筑工人知信行行为干预
2005—2011年东莞市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点及报告质量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了解2005—2011年东莞市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点及报告质量。方法对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2011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所有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自行设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质量评价表》对每起事件的报告质量进行评价,选用39个变量对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规范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东莞市2005—2011年共报告传染病类突发事件143起,发病4 148例,死亡4例,病死率0.10%。其中未分级事件占81.12%(116/143)、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占78.32%(112/143)、呼吸道传染病占85.31%(122/143)。按病种来分,居前3位的分别是甲流(占41.26%,59/143)、流感(占18.18%,26/143)和水痘(占16.08%,23/143)。2009年是传染病类突发事件发生的高峰年,发生的事件数占总数的53.15%(76/143);11月是发生的高峰月份,发生的事件数占总数的32.87%(47/143)。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最常见于学校,占84.62%(121/143);其次为工厂,占8.39%(12/143)。用于评价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报告质量的39个变量平均得分率85.21%。甲类、乙类、丙类及非法定报告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报告质量平均得分率分别为93.59%、84.79%、85.54%、85.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得分率最低的3个变量分别为在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建立病例定义"、"有现症人数"和"有首发病例情况描述",得分率分别为2.80%、13.29%和27.27%。结论学校、工厂是东莞市传染病类突发事件发生的重点场所;流感、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是东莞市传染病类突发事件的主要病种;东莞市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报告质量良好。
熊劲光卢志慧张泽武钟新光袁汝钊陈婉雯陈平华陈光中张巧利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