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仲毅

作品数:18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基因
  • 9篇突变
  • 9篇基因突变
  • 9篇肠癌
  • 9篇大肠
  • 9篇大肠癌
  • 7篇肿瘤
  • 6篇P53基因
  • 6篇P53基因突...
  • 5篇肿瘤转移
  • 5篇细胞
  • 4篇流产
  • 4篇肠肿瘤
  • 4篇大肠肿瘤
  • 3篇癌转移
  • 3篇癌组织
  • 3篇倍性
  • 3篇CD44基因
  • 3篇大肠癌组织
  • 2篇蛋白

机构

  • 10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上海市免疫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8篇沈仲毅
  • 15篇陆佩华
  • 13篇周光炎
  • 8篇欧启水
  • 4篇林其德
  • 3篇兰斌
  • 3篇洪燕
  • 3篇沈天伟
  • 2篇孙宜
  • 2篇李东至
  • 2篇邱丽华
  • 2篇李卫平
  • 2篇汪希鹏
  • 2篇王育
  • 2篇丁传伟
  • 1篇孙宜
  • 1篇黄立东
  • 1篇臧人杰
  • 1篇张庆华
  • 1篇张庆华

传媒

  • 4篇上海免疫学杂...
  • 3篇中华妇产科杂...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肿瘤
  • 1篇生殖与避孕

年份

  • 1篇2004
  • 5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肠癌组织CD44基因拼接变构体、P<'53>基因突变与肿瘤转移关联的研究
欧启水沈仲毅兰斌陆佩华周光炎
利用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检测技术,探讨CD44v6、P<'53>基因突变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CD44v6与大肠癌转移中的关联及血清可溶性CD44v6(sCD44v6)在大肠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
关键词:
关键词:大肠癌CD44基因基因突变肿瘤转移
天花粉蛋白抑制抗CD3mAb诱导的淋巴细胞内PKCα激活被引量:6
1997年
利用免疫印迹技术和蛋白激酶自身磷酸化方法,研究了天花粉蛋白(Tk)对在淋巴细胞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的PKC的影响。天花粉蛋白脉冲处理过的PBMC,其经由抗CD3mAb诱导的PKCα的活化转位情况受阻, PKC自身磷酸化也被遏制,表明Tk能够抑制PBMC中PKCα的激活。研究结果提示Tk诱发人体免疫低反应至少部分是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内PKC激活而实现的。
洪建陆佩华沈仲毅富赛里周光炎
关键词:天花粉蛋白蛋白激酶C淋巴细胞
大肠癌组织CD44基因拼接变构体、p53基因突变与肿瘤转移关联的研究
欧启水沈仲毅兰斌陆佩华周光炎
该研究以p53基因为参照,应用RT-PCR、Southern blot、图象分析、PCR -SSCP、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对正常对照组、腺瘤、未转移大肠癌和转移大肠癌等实验组进行研究,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结果发现:...
关键词:
关键词:CD44P53基因
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主动免疫前后IL-4、IL-12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UHA)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IL-4和 IL-12mRNA水平的变化。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0例正常非孕妇女和30例UHA妇女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IL-4和IL-12mRNA表达水平的相对含量(%)。结果:①UHA组妇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IL-4mRNA的相对含量,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妇女(P<0.01)。而IL-12 mRNA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正常非孕组妇女(P<0.05)。②主动免疫治疗后,UHA组妇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IL-4 mRNA的相对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IL-12mRNA的相对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③主动免疫治疗后,UHA组妇女上述细胞因子mRNA的相对含量与正常非孕组妇女相比无显著差异。④主动免疫治疗后,妊娠成功者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IL-4 mRNA的相对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IL-12 mRNA的相对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妊娠失效者IL-4和IL-12 mRN的相对含量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结论:IL-4和IL-12的表达异常与UHA的发生密切相关,主动免疫治疗可上调IL-4的表达及下调IL-12的表达,可能进一步诱导TH2分化和抑制TH1分化,从而促使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向TH2为主的模式转换,并使妊娠获得成功。
邱丽华林其德李东至沈仲毅陆佩华
关键词:习惯性流产主动免疫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2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致死基因mRNA的表达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致死基因维甲酸受体 (RXR)α、N myc和转录增强因子 1(TEF 1)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对 3 8例自然流产患者的绒毛组织中RXRα、N myc和TEF 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并和 3 3例正常早孕妇女对比。结果  ( 1)RXRα和TEF 1基因mRNA表达水平 ,自然流产患者分别为 0 4± 0 3和 1 6± 1 1,正常早孕妇女分别为 0 6± 0 3和 2 3± 1 2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N myc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 2 1± 1 2和 2 2± 0 9,两者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 2 )复发性流产者 ( 2 3例 )与非复发性流产者 ( 15例 )的RXRα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 0 3± 0 2和 0 6± 0 4(P <0 0 5 ) ,TEF 1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 1 0± 1 1和 1 9± 1 2 (P <0 0 5 )。结论 RXRα、TEF 1基因可能参与调控人类胚胎的生长 。
王育林其德汪希鹏陆佩华沈仲毅丁传伟洪燕李卫平
关键词:自发性流产绒毛膜致死基因维甲酸受体DNA结合蛋白质类基因
用猴的类DPB基因诱导的PCR指纹图对HLA-DP基因快速相容性测定
2001年
目的 将PCR指纹图用于个体间HLA DP的基因水平交叉配型 ,确定供 受体间DPB基因的相容性。方法 引入猴的类DPB等位基因的扩增产物作通用性异源双链生成物 (UHG) ,使原不能产生PCR指纹图的DPB基因扩增产物在非变性PAGE中显示特定的“卫星条带” ,从而可用于供 受体间HLA DP基因的相容性测定。结果  11株HLA纯合的B淋巴细胞系和随机个体进行PCR DPB指纹图及交叉配型分析 ,能敏感地反映个体间DP基因的差异 ,特别是在纯合子DPB 0 2 0 1和杂合子DPB 0 40 2 0 5 0 1中初步发现了可能存在着未能被PCR RFLP区分的新的亚型或新的等位基因 ,但是尚不能区分DPB 0 2 0 1和DPB 0 40 2两个等位基因 ,有待今后进一步探索。结论 初步表明该技术可有效判别供 受体DPB基因匹配性 ,并有简单、快速等优点。
沈仲毅沈天伟张庆华孙宜陆佩华周光炎
关键词:HLA-DP聚合酶链反应指纹图骨髓移植
大肠癌组织CD44基因拼接变构体、P^(53)基因突变与肿瘤转移关联的研究
欧启水沈仲毅兰斌陆佩华周光炎
利用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检测技术,探讨CD44v6、P^(53)基因突变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CD44v6与大肠癌转移中的关联及血清可溶性CD44v6(sCD44v6)在大肠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
关键词:
关键词:CD44大肠癌基因突变肿瘤转移
p53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倍性与大肠癌转移之间关系初探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研究大肠癌转移与p53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特异合成引物对p53基因的有关外显子进行PCR扩增,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银染技术,检测15例大肠癌手术标本p53基因的突变;使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其染色体的倍性。结果8例有转移灶大肠癌病人中7例表现有p53基因的突变,而7例未转移大肠癌病人只显示3例有p53基因的突变。异倍体的9例病人中7例有p53基因突变,二倍体的6例病人中有3例有p53基因突变。
沈仲毅欧启水沈天伟史桂英陆佩华周光炎
关键词:P53基因突变大肠肿瘤染色体倍性肿瘤转移
银染PCR-SSCP检测大肠癌p53基因突变被引量:6
1997年
采用银染PCR-SSCP法检测肠癌细胞株及30例新鲜肠癌P53基因突变。结果发现LOVO细胞p53基因外显子5、6、7发生突变,LS174T细胞P53基因的外显子5、8发生突变,30例新鲜肿瘤标本p53基因外显子5、6、7、8的突变例数各为4、0、4、4例。大肠癌P53基因突变热点为外显子5、7、8。
欧启水王灏沈仲毅陆佩华周光炎
关键词:P53基因基因突变大肠癌银染SSCP
大肠癌CD44v6、p53基因突变体的表达被引量:2
1999年
探明CD44v6 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了解p53 基因突变、CD44v6 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应用银染PCRSSCP检测p53 基因的突变; 应用特异CD44v6 探针进行Southern blot 杂交, 对杂交条带进行X光片暴光, 并对X 光片上的杂交条带进行灰度扫描, 定性、定量分析CD44v6 的表达。结果显示, 正常对照组、腺瘤组、未转移组和转移组的p53 基因突变率分别为:0 % 、50-0 % 、35-3% 和55-6% 。四个实验组的CD44v6 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 % 、25-0% 、64-7 % 和88-9% ; CD44v6 表达量分别为175-87 ±43-16 、2017-31 ±1429-9、2039-88±1568-78 和10004-47±8013-36 , 转移组CD44v6 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它实验组。CD44v6 与转移有关; 在肿瘤转移组和未转移组, CD44v6 阳性率明显高于p53 基因突变率。与p53 基因相比,CD44v6
欧启水孙宜沈仲毅陆佩华周光炎
关键词:P53突变体CD44V6大肠癌基因突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