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晓薇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天舒浸膏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 背景与目的
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尤其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其中87%是缺血性脑血管病[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缺血性梗死脑区在血液供应恢复后出现的更严重的脑损伤,其损伤...
- 毛晓薇
- 关键词: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文献传递
- 神经梅毒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测定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QALB),探讨神经梅毒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确诊的93例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38例)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55例),比较2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脑脊液生物化学资料。采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分析研究神经梅毒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神经梅毒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免疫球蛋白G(IgG)、IgG指数、IgG 24 h鞘内合成率、寡克隆带阳性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的QALB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16.42±9.24)×10-3 vs(3.60±1.11)×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07,P<0.01)。QALB偏高(>7×10-3)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QALB正常(≤7×10-3)的患者,分别为92.11%(35/38)和67.27%(3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7,P=0.002)。Pearson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示QALB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410,P=0.024)。结论血脑屏障损伤的神经梅毒患者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血脑屏障通透性越高认知功能障程度越严重,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有助于临床评估神经梅毒患者的智力损害情况。
- 毛晓薇王宗文毕晓莹
- 关键词:血脑屏障脑脊液神经梅毒
- Kennedy病1例报告并系统性回顾国内研究情况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报道1例经基因检测确诊的Kennedy病患者,并回顾文献总结我国Kennedy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报道1例经基因检测确诊的Kennedy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然后分别在万方数据、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Kennedy病”“肯尼迪病”“X连锁隐性遗传性脊髓延髓型肌萎缩”为关键词,检索并纳入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发表的文献63篇,包括本文报道1例患者共纳入Kennedy病患者170例,总结分析我国Kennedy病临床资料及生物化学指标。结果170患者均为男性,6例未标明发病年龄,余164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9.12±10.21)岁,发病年龄集中在30~50岁,平均就诊年龄为(48.04±8.94)岁。对161例明确CAG重复序列数的患者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和CAG重复序列数呈负相关(r=-0.272,P=0.001)。170例Kennedy病患者中,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双下肢近端无力(93例,54.71%),其次是四肢无力(38例,22.35%)。随着病程的发展,93例(54.71%)患者出现乳房发育和(或)性功能下降,143例(84.12%)患者有舌部肌肉的萎缩和纤颤。所有患者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均以下运动神经元体征为主,可见轻度的肌肉萎缩、束颤,肌力轻度减退且肢体近端更明显,腱反射减弱或消失。91.18%(155例)的患者肌酸激酶升高,部分患者合并了糖尿病、血脂升高、甲状腺功能异常和(或)肝功能轻至中度异常。结论随着临床医师对Kennedy病的认识及国内基因检测的普遍开展,对疑似患者及早行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 柴长凤胡瑞红刘振宇毛晓薇孙旭毕晓莹
- 关键词:基因检测
- 低三碘甲腺原氨酸综合征与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出现低三碘甲腺原氨酸(T3)综合征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32例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首次测定的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将患者分为低T3综合征组及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临床特征等。根据患者发病后2~4周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分析探究低T3综合征与抗NMDAR脑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32例患者中有14例(43.75%)出现低T3综合征。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相比,低T3综合征组患者的意识障碍发生率、入院时mRS评分、癫痫发作率、并发肺部感染率、头颅MRI异常率、死亡率均较高(P均<0.05)。预后不良组合并低T3综合征、癫痫持续状态、发热、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T3水平与mRS评分呈负相关(r=-0.514,P=0.003)。结论抗NMDAR脑炎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变可能与体内自我保护机制有关,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重症抗NMDAR脑炎患者不良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常规监测FT3水平对抗NMDAR脑炎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毛晓薇侯媌媌王宗文李占肖毕晓莹蒋建明
- 关键词: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预后
-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重症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9例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对重症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确诊的、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无效的9例重症抗NMDAR脑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患者在DFPP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脑电图、影像学检查资料,并分析DFPP的治疗效果。结果9例抗NMDAR脑炎患者(男4例、女5例)均入住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年龄为15~69岁,中位发病年龄为37岁,平均住院时间为(33.2±7.6)d。主要临床症状有精神行为异常(9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9例)、癫发作(7例)、中枢性低通气(5例)、意识障碍(5例)。1例合并卵巢畸胎瘤。9例患者脑脊液抗NMDAR均呈阳性,7例血清抗NMDAR阳性。9例患者均行脑电图检查,7例显示异常,以弥漫性改变、异常慢波为主要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示:4例患者额叶、顶叶、颞叶、海马等脑区可见异常信号,余5例未见异常。9例患者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均无效,行DFPP治疗后5例完全恢复,4例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遗留部分症状。结论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反应的重症抗NMDAR脑炎患者,DFPP作为一种可选择的替代血浆置换的治疗手段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受异体血浆资源的限制。
- 毛晓薇侯媌媌王宗文毕晓莹
- 关键词:双重滤过血浆置换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甲泼尼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