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檀慧芳

作品数:22 被引量:229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鼻炎
  • 13篇变应性
  • 13篇变应性鼻炎
  • 6篇免疫
  • 4篇疗效
  • 4篇鼻阻
  • 4篇鼻阻力
  • 3篇特异
  • 3篇特异性
  • 3篇特异性免疫
  • 3篇特异性免疫治...
  • 3篇免疫治疗
  • 3篇变应原
  • 3篇尘螨
  • 2篇序列对
  • 2篇血管
  • 2篇血管运动
  • 2篇血管运动性
  • 2篇血管运动性鼻...
  • 2篇运动性

机构

  • 1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同济医科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2篇檀慧芳
  • 15篇施秋梅
  • 15篇项济生
  • 14篇孔维佳
  • 13篇陈建军
  • 12篇舒宏
  • 6篇周月
  • 4篇黄选兆
  • 3篇乐建新
  • 3篇乐建新
  • 2篇章许晶
  • 2篇王彦君
  • 1篇陈建军
  • 1篇张松
  • 1篇鲁忠元
  • 1篇钟刚
  • 1篇熊新高
  • 1篇舒宏
  • 1篇张小萌

传媒

  • 8篇临床耳鼻咽喉...
  • 5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第一届全国变...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3
  • 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罗格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阿罗格脱敏液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阿罗格脱敏试剂对256例变应性鼻炎患进行12580次脱敏治疗,根据点刺试验情况,选择相应敏感的典型过敏原进行脱敏。观察并记录分析其脱敏治疗期间局部及全身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发生局部反应84例,共560例次,总发生百分率为4.45%(560/12580);全身反应发生21例,共39例次,总发生百分率为0.31%(39/12580);局部及全身反应均较轻。结论:阿罗格脱敏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但适合于国人及个体的脱敏方案仍需在实践中进一步进行完善。
陈建军项济生孔维佳舒宏施秋梅檀慧芳
关键词:阿罗格免疫疗法
免疫刺激序列对大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免疫刺激序列(CpGDNA)对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形成的干扰作用。方法在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初始致敏阶段,给予CpGDNA腹腔注射,观察其对模型形成的影响。观测指标包括症状得分、鼻黏膜局部及骨髓嗜酸粒细胞表达、鼻黏膜IL-4和IFN-γmRNA表达、脾细胞培养IL-4和IFN-γ表达情况。结果与阳性对照组相比,给予CpGDNA后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症状得分减少,鼻黏膜局部及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减少,鼻黏膜IL-4mRNA产生减少,而IFN-γmRNA产生显著增多。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4明显减少,IFN-γ浓度则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在致敏初始阶段给予CpGDNA对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形成具有明显的干扰作用,可抑制变应性鼻炎模型的形成。
陈建军孔维佳项济生舒宏施秋梅檀慧芳
关键词:免疫刺激序列变应性鼻炎
鼻音与鼻阻力之间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乐建新孔维佳黄选兆檀慧芳
关键词:鼻音鼻阻力
IL-10,12,13,16在变应性鼻炎及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探讨IL-10,12,13,16在变应性鼻炎及血管运动性鼻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变应性鼻炎及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L-10,12,13,16的浓度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L-1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IL-13,16水平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L-10,13,16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IL-1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L-13与IL-16,IL-10与IL-12均存在明显正相关(r=0.94及r=0.73,均P<0.01)。结论:IL-12,13,16的失衡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具有调节作用。IL-12在血管运动性鼻炎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陈建军孔维佳周月项济生舒宏施秋梅檀慧芳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
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免疫治疗卫生经济学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以尘螨过敏为主的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行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成本-效果。方法:对临床上40例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分为免疫治疗组及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具体指标包括鼻部及哮喘症状得分,生活质量,鼻炎及哮喘主观改善程度的成本-效果及增量成本-效果比,并应用敏感度分析来验证结果的稳定性。结果:免疫治疗组1年治疗成本(6 578元)高于对照组(1 733.3元),但各项指标的成本-效果比及增量成本效果比均优于对照组,进行价格上下波动10%的敏感度分析,免疫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尘螨过敏为主的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成本-效果优于药物治疗组。
陈建军项济生王彦君施秋梅檀慧芳孔维佳
关键词: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成本-效果分析
不同状态下的鼻阻力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1年
檀慧芳
关键词:鼻塞
慢性鼻窦炎I型患者鼻内镜术后鼻音及鼻腔通气程度的变化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通过对慢性鼻窦炎I型患者行内窥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前后鼻音及鼻腔阻力检测,探讨ESS后鼻腔鼻窦共鸣特性的改变及鼻腔阻力的变化特点。方法对资料记录完整的75例成人慢性鼻窦炎I型患者(1期38例,2期15例,3期22例),ESS前后使用鼻声图仪和鼻压计分别对鼻音和鼻阻力进行检测。结果I型1期患者术后1月鼻音和总鼻阻力与术前无明显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单侧上颌窦炎对鼻音有一定影响,手术后1月及3月基本恢复正常;单侧额窦炎或蝶窦炎对鼻音无明显影响。I型2期和3期患者术后1月总鼻阻力无明显改变,而鼻音较术前改善(P<0.05),但仍低于正常范围,术后3月术腔上皮化后,鼻音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对于慢性鼻窦炎I型患者,ESS术后虽然总鼻阻力正常,鼻音仍在一段时间里表现异常。若术中过多破坏鼻腔、鼻窦正常结构,使鼻腔、鼻窦的共鸣特性发生了改变,可能对从事语音工作者(如播音员、外语及语言老师)的语音产生影响。
乐建新孔维佳檀慧芳熊新高张小萌王彦君张松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鼻音鼻阻力
变应性鼻炎与非感染性非变应性鼻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探讨临床上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及非感染性非变应性鼻炎(noninfectious,nonallergic rhinitis,NINA)在年龄、性别分布、起病年龄和发病季节性等方面的特性及差异情况。方法对2003年10月~2005年10月首次确诊为AR及NINA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发作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R最高发年龄段在10~19岁,而NINA最高发年龄段在30~39岁。AR发病性别比例,在10~19岁前男性高于女性,2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NINA发病患者数各年龄段无明显性别差异。61.6% AR起病年龄在20岁以前,男性起病年龄多早于女性;66.5%的NINA在20岁以后出现症状,起病高峰年龄为20~29岁。本地区AR发病高峰季节为7~11月,NINA无明显季节差异。结论AR与NINA在年龄分布、性别、起病年龄和发病季节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陈建军孔维佳项济生舒宏施秋梅檀慧芳
关键词:发病年龄性别因素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对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对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临床拟诊为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按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方法分为卡介菌多糖核酸组和对照组(2组各30例),卡介菌多糖核酸组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治疗,每次1.0mg,每周2次,共2个月,必要时予氮卓斯汀鼻喷剂对症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氮卓斯汀鼻喷剂,每日2次,症状缓解后酌减。均随访至停药后6个月。观察并记录治疗后症状得分、药物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治疗2个月刚结束时,卡介菌多糖核酸组症状得分及药物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至6个月后末次随访时,卡介菌多糖核酸组较对照组症状得分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时不良反应仅1例诉有局部疼痛。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是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陈建军孔维佳周月项济生舒宏施秋梅檀慧芳
关键词:卡介菌多糖核酸血管运动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AR)伴(不伴)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55例患者,其中AR伴哮喘者40例,均符合免疫治疗入选标准,分为免疫治疗组及对照组。AR伴或不伴哮喘者分别进行观察。免疫治疗组以安脱达屋尘螨疫苗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照组行单纯对症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初始时记录鼻部及哮喘症状得分、用药得分、生活质量影响程度,1年观察结束后回访以上指标,并进行主观症状改善评价。结果:AR伴哮喘者免疫治疗组治疗1年后其鼻部及哮喘症状得分、用药得分、生活质量影响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明显差异。对照组中除用药得分外,其余指标治疗1年前后均未见明显差异。AR不伴哮喘者免疫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1年后其鼻部症状得分、用药得分、生活质量影响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但免疫治疗组改善程度强于对照组。结论:AR伴哮喘者在临床上行单纯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而行SIT可取得极佳的临床疗效。
陈建军孔维佳项济生舒宏施秋梅檀慧芳鲁忠元周月章许晶
关键词: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屋尘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