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柏燕燕

作品数:24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胶质
  • 5篇血管
  • 5篇细胞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胶质瘤
  • 4篇梗死
  • 4篇成像
  • 3篇凋亡
  • 3篇丁苯
  • 3篇丁苯酞
  • 3篇阵发
  • 3篇脑梗死患者
  • 3篇急性
  • 3篇苯酞
  • 3篇EPHA2
  • 2篇眩晕
  • 2篇增殖
  • 2篇阵发性
  • 2篇神经胶质

机构

  • 14篇江阴市人民医...
  • 5篇东南大学
  • 5篇苏州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第二军医...

作者

  • 24篇柏燕燕
  • 15篇朱祖福
  • 10篇陆强彬
  • 8篇孔玉
  • 7篇高志强
  • 7篇杨江胜
  • 7篇孔玉
  • 6篇张慧萍
  • 5篇周国庆
  • 4篇金由辛
  • 4篇董万利
  • 4篇周国庆
  • 3篇张慧萍
  • 3篇惠国桢
  • 3篇徐静泓
  • 2篇邵福源
  • 2篇胡锦
  • 2篇高志强
  • 2篇沈丽萍
  • 1篇刘书芳

传媒

  • 5篇江苏医药
  • 3篇海南医学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09
  • 1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丁苯酞联合小剂量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小剂量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研究方法,设小剂量组rt-PA(0.7mg/kg,最高总剂量50mg)36例,其中20例加用丁苯酞为A组,16例未加用丁苯酞为B组,rt-PA标准剂量0.9mg/kg(最高总剂量90mg)16例为C组,于治疗前、治疗后24h、15d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90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预后,并观察颅内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采用rt-PA0.7mg/kg其NIHSS评分与rt-PA0.9mg/kg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溶栓前明显改善,且进行溶栓前及治疗后(24h、15d)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采用rt-PA0.7mg/kg颅内出血发生率为5.56%,低于0.9mg/kg发生率12.25%;死亡率三组无差异;90d预后加用丁苯酞组预后良好达70.0%,明显高于单用rt-PA两组患者。结论丁苯酞联合小剂量rt-PA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率低。
朱祖福杨江胜孔玉张慧萍陆强彬高志强柏燕燕
关键词:脑梗死丁苯酞
可缩回针头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缩回针头注射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注射器本体和活塞杆,活塞杆设置于注射器本体内部,活塞杆能够在注射器本体内来回往复运动;注射器本体前端还设有一个注射口;所述注射器本体一侧设有独立的空腔,空腔...
柏燕燕
文献传递
丁苯酞对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评估口服丁苯酞对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执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8例,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服用丁苯酞200 mg,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维生素E 100 mg,每日3次,共9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连线A和连线B测试、数字广度顺背倒背、言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画钟测验量表评分,评价丁苯酞对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认知和执行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连线A([53.65±0.88)vs(56.22±0.87)]和连线B([174.95±1.99)vs(177.41±1.44)]测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字广度顺背倒背测试([5.05±1.22)vs(4.59±0.33)]和VFT([13.29±0.88)vs(12.43±1.02)]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画钟测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可以改善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执行功能。
柏燕燕孔玉周国庆陆强斌朱祖福
关键词: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丁苯酞
PU-440靶向反义寡核苷酸单链沉默microRNA-221抑制胶质瘤生长的研究
董万利柏燕燕胡锦金由辛惠国桢
以感觉障碍为首发表现而无蛋白-细胞分离的吉兰-巴雷综合征一例
2016年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类自身免疫介导的急性炎性周围神经病,年发病率为(1~2)/10万[1],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但均以肢体对称性迟缓性瘫痪为主要表现,其次为感觉障碍、颅神经损害、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等,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而以感觉障碍为首发表现,且无蛋白-细胞分离的病例,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近来收治1例,报道如下:
陆梦茹徐静泓朱祖福孔玉柏燕燕邵福源
关键词:免疫吉兰-巴雷综合征
合并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与未合并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能力及阿司匹林抵抗在合并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对105例合并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及116例未合并糖尿病脑梗死患者服用7 d阿司匹林后血小板聚集率及生化等方面的检测,评价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结果:合并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高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明显增高,临床工作中积极监测血小板聚集率、防治阿司匹林抵抗对脑梗死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柏燕燕孔玉高志强朱祖褔
关键词:糖尿病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
TLR4介导小鼠小胶质细胞自噬在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研究TLR4介导小胶质细胞自噬在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从C57BL/6J小鼠中提取分离原代小胶质细胞,分组1中,A组:小胶质细胞;B组:小胶质细胞+阴性siRNA转染;应用C组:小胶质细胞+TLR4-siRNA转染。应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分组1中TLR4的表达。分组2中,D组:小胶质细胞+等量的对照溶剂(0.9%NaCl);E组:小胶质细胞+自噬抑制剂(3-MA);F组:小胶质细胞+control-siRNA+3-MA;G组:小胶质细胞+TLR4-siRNA+等量的对照溶剂(0.9%NaCl);H组:小胶质细胞+TLR4-siRNA+3-MA。Western Blot检测LC3-Ⅱ/Ⅰ比值、TLR4、MyD88和核转录因子(NF-κB)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1)A组和B组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B组相比,C组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 <0.05)。(2)D组、E组和F组TLR4、MyD88和NF-κB p65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D组相比,G组TLR4、MyD88和NF-κB p65蛋白水平下调(P <0.05);与F组相比,H组TLR4、MyD88和NF-κB p65蛋白水平下调(P <0.05)。E组和F组LC3-Ⅱ/Ⅰ比值、TNF-α、IL-1β、IL-6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F组相比,H组LC3-Ⅱ/Ⅰ比值、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P <0.05);与G组相比,H组LC3-Ⅱ/Ⅰ比值、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P <0.05)。结论 TLR4-siRNA可抑制TLR4介导的小胶质细胞自噬,从而减轻自噬引起的脑出血炎症损伤。
陆梦茹朱祖福张慧萍孔玉高志强杨江胜陆强彬柏燕燕周国庆沈丽萍
关键词:核转录因子白细胞介素-1Β
丁苯酞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血管性抑郁的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血管性抑郁临床疗效.方法:85例血管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组(实验组)45例和单用米氮平治疗组(对照组)40例,疗程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临床...
朱祖福周国庆孔玉陆强彬柏燕燕
关键词:血管性抑郁丁苯酞胶囊米氮平短期疗效
文献传递
PU-441研究EphA2在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中的作用
董万利柏燕燕胡锦金由辛惠国桢
MR弥散张量成像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嗅觉障碍检测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探讨MR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嗅觉障碍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早期PD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匹配的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五位嗅觉测试液"测定嗅觉察觉阈值(DT)和嗅觉辨别阈值(IT),计算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扩散图(MD)。结果实验组的DT、IT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嗅觉中枢的初级嗅皮质、直回和钩束的FA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嗅觉中枢的M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TI是检测早期PD患者嗅觉障碍的敏感方法。
孔玉朱祖福高志强柏燕燕刘冬柏孟宪平姜岐涛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帕金森病嗅觉障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