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路

作品数:20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动脉
  • 8篇血管
  • 8篇冠状
  • 7篇血管成像
  • 7篇冠状动脉
  • 6篇心肌
  • 6篇成像
  • 6篇磁共振
  • 4篇心脏
  • 4篇图像
  • 4篇肺动脉
  • 4篇肺动脉高压
  • 3篇心脏磁共振
  • 3篇造影
  • 3篇冠状动脉CT...
  • 3篇冠状血管
  • 2篇单抗
  • 2篇对比剂
  • 2篇心肌受累
  • 2篇心肌炎

机构

  • 20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西门子(深圳...
  • 1篇北京医准智能...

作者

  • 20篇林路
  • 19篇王怡宁
  • 18篇金征宇
  • 14篇曹剑
  • 10篇李潇
  • 7篇孔令燕
  • 7篇王健
  • 3篇周慷
  • 3篇薛华丹
  • 3篇易妍
  • 3篇王沄
  • 2篇王志伟
  • 2篇张龙江
  • 2篇王悦
  • 2篇卢光明
  • 2篇王明
  • 2篇宋兰
  • 1篇秦绪珍
  • 1篇韩菲
  • 1篇吴炜

传媒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脏磁共振定量T_(1)mapping成像在肺动脉高压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索心脏磁共振(CMR)定量T_(1)mapping成像用于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危险分层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确诊PAH、明确危险分层并接受CMR检查的59例患者,男12例,女47例,年龄4~77(31±13)岁。根据危险分层情况将患者分为低危组(30例)和中高危组(29例)。纳入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男6名,女19名,年龄20~56(35±8)岁。测量所有患者及对照组CMR短轴位心肌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下室间隔右心室插入部(IRVIP)平扫T_(1)值。分别对PAH患者与对照组、低危组与中高危组PAH患者间各项平扫T_(1)值进行比较,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在PAH患者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结果PAH患者CMR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IRVIP平扫T_(1)值均较对照组增高[基底段:(1439.31±129.96)比(1282.36±37.18)ms;中间段:(1450.32±111.55)比(1287.56±53.16)ms;心尖段:(1444.12±109.15)比(1266.36±75.31)ms](均P<0.001)。中高危组PAH患者CMR中间段IRVIP的平扫T_(1)值较低危组增高[(1493.24±126.32)比(1428.50±85.73)ms,P=0.026]。CMR中间段IRVIP的平扫T_(1)值用于鉴别中高危和低危组患者的AUC为0.741。中高危组PAH患者CMR基底段和心尖段IRVIP的T_(1)值也较低危组增高[分别为(1458.21±134.96)比(1421.03±104.75)ms、(1465.90±125.36)比(1423.07±87.87)m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间段IRVIP的CMR平扫T_(1)mapping成像用于辅助评估PAH患者的危险分层有一定价值。
王悦林路曹剑李潇王健荆志成金征宇王怡宁
关键词:放射学心脏磁共振肺动脉高压病例对照研究
一种评估SLE病人心肌受累的量化指标的计算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估SLE病人心肌受累的量化指标的计算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SLE病人心脏的原始T1 mapping图像数据和原始CINE图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T1 mapping图像数据和预处理C...
王怡宁金征宇李潇林路王文集岳乾蔡涛
文献传递
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第一版)被引量:13
2021年
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MRCA)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已逐步应用于临床,无电离辐射、可不注射对比剂成像的优势使其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具有独特价值,临床需求逐步增强。MRCA成像技术的相对复杂性是限制其临床推广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业界尚无可遵循的MRCA检查操作规范。本共识针对MRCA检查人员及设备要求、检查适用人群、检查流程、扫描序列选择及参数设置、图像后处理及报告书写等方面提出具体、操作性强的应用标准及建议,以期促进该技术的临床推广及规范化应用。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磁共振应用专业委员会金征宇王怡宁李小虎林路代静文
关键词:冠状血管磁共振成像
PD1/PDL1单抗致免疫性心肌炎模型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PD1/PDL1单抗致免疫性心肌炎模型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AAV9介导模型心肌组织高表达PDL1,再对心肌组织高表达PDL1的模型应用PD‑1/PD‑L1单抗造模。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动物模型的...
王怡宁曲婵娟王健李颜玉周慷曹剑林路李潇金征宇
文献传递
1.5T无对比剂全心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评价无对比剂1.5T磁共振自由呼吸全心冠状动脉成像(MRCA)对冠心病≥50%及≥70%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性能。方法前瞻性纳入41例冠心病拟行介入冠状动脉造影(ICA)的患者,行无对比剂1.5T自由呼吸全心MRCA。同时判断是否存在≥50%及≥70%管腔狭窄,以ICA为参考标准评估诊断效能,比较两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准确性。结果41例患者均完成MRCA,平均扫描时间(10.1±2.2)min。MRCA诊断≥50%及≥70%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在患者水平分别为100%(95%CI:89%~100%)及82%(95%CI:63%~94%)、38%(95%CI:9%~76%)及54%(95%CI:25%~81%)、88%(95%CI:73%~95%)及73%(95%CI:57%~85%);在血管水平分别为95%(95%CI:87%~99%)及86%(95%CI:73%~95%)、58%(95%CI:45%~71%)及76%(95%CI:65%~85%)、78%(95%CI:69%~84%)及80%(95%CI:71%~86%)。MRCA在血管节段水平诊断≥50%狭窄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诊断≥70%狭窄(97%比88%;χ^(2)=5.73,P=0.017),特异性明显低于诊断≥70%狭窄(86%比94%;χ^(2)=14.12,P<0.001)。结论无对比剂1.5T自由呼吸全心MRCA诊断冠状动脉≥50%及≥70%狭窄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与诊断≥50%狭窄相比,MRCA诊断≥70%狭窄在血管节段水平的敏感性较低,特异性较高。
林路张晓娜雷红王亮沈珠军陈未陈未金征宇金征宇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冠状动脉造影
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室间隔延迟对比增强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
孔令燕王怡宁曹剑林路金征宇
基于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和逻辑回归方法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肺动脉高压
2023年
目的评估基于心脏磁共振平扫T1 mapping的影像组学模型用于鉴别肺动脉高压(P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并接受心脏磁共振检查的175例患者,其中116例为PH患者,59例为非PH患者。将其中140例患者(93例PH患者和47例非PH患者)归入训练集,其余35例患者(23例PH患者和12例非PH患者)归入验证集。采用专用的影像组学研究平台对平扫T1 mapping图像进行勾画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基于逻辑回归方法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鉴别PH患者和非PH患者。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基于平扫T1 mapping的逻辑回归模型用于诊断PH的准确性。结果基于逻辑回归方法的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诊断PH的AUC分别为0.973(95%CI:[0.930,0.993])和0.841(95%CI:[0.678,0.942])。采用最佳截断值0.829,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诊断PH的准确度分别为91.43%和80.00%。结论基于平扫T1 mapping的和逻辑回归方法的影像组学模型在诊断PH中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王悦林路李潇曹剑王健李森刘浩王鑫荆志成金征宇王怡宁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心脏磁共振
高灵敏度探测器结合迭代重建在低管电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价值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 评估应用第二代双源CT新型探测器对患者进行低管电压(80 kV)冠状动脉CTA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3例临床怀疑或已知冠心病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分别以第二代双源CT普通探测器(A组)和新型探测器(B组)进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A组管电压为100 kV,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B组管电压为80 kV,对原始数据进行FBP(B1组)和迭代(B2组)重建。各组CT图像的辐射剂量[CT剂量容积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以及背景噪声绝对值、主动脉根部CT值、图像信噪比(SNR)、冠状动脉近段的对比噪声比(CNR)进行系统测量.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每例患者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进行4分法评估.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辐射剂量(CTDIvol和ED)。应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A、B1和B2组主动脉根部CT值、图像噪声、SNR和冠状动脉近段CNR。应用卡方检验比较3组冠状动脉平均分可评价节段数百分比。用Kappa分析评价不同观察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结果A组52例、B组51例患者,B组CTDIvol和ED显著低于A组,2组CTDIvol分别为(8.93 &#177;2.55)和(13.87 &#177;4.62) mGy(t =6.71,P<0.01),ED分别为(1.77±0.51)和(2.65±0.89)mSv(t =6.09,P<0.01).B1组图像噪声显著高于A组和B2组(A、B1和B2组分别为:30.52&#177;4.45、41.17&#177;7.68和30.91 &#177;6.04;F=48.75,P<0.01).B2组图像SNR(A、B1和B2组分别为:17.50±3.40、17.13±4.51和22.85±5.79,F=24.12)及冠状动脉近段CNR[A、B1和B2组分别为:(左主干)23.35±6.20、27.78±6.90、38.49±12.48,F=38.70;(右冠状动脉)23.61±6.18、28.83±6.54、39.81±11.65,F=48.77]显著高于A和B1组(P值均<0.01)。图像质量评分:A组(1.29±0.23)分,B1组(1.34±0.29)分,B2组(1.33±0.31)分;3组可评价血管段的百分比[96.9% (813/839)、96.2%(789/82
王怡宁曹剑孔令燕林路薛华丹李烁宋兰王志伟周慷王沄金征宇
关键词:冠状血管血管造影术
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应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对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并与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比较,评估二者的图像质量及放射剂量。方法对4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的AF患者行二代128层双源CT增强扫描。随机分为两组:组1共21例(序列组),使用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组2共19例(螺旋组),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基于AHA-15段冠状动脉分段法及4级评分法(1分-优秀至4分-差),由两位阅片者独立对所有冠状动脉按节段进行图像质量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及有效放射剂量。结果序列组平均心率(94±25)次/min,心率波动(69±25)次/min;螺旋组平均心率(86±22)次/min,心率波动(65±22)次/min,组间平均心率(t=1.019,P=0.315)及心率波动(t=0.598,P=0.5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序列组与螺旋组的图像质量优良,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9±0.55 vs 1.25±0.55;Z=-1.290,P=0.197);序列组的有效放射剂量较螺旋组显著降低(4.90±1.62 mSv vs 10.04±3.57 mSv;t=-5.988,P=0.000)。结论 AF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相比,可以提供同样高质量的图像满足诊断需要,同时有效减低放射剂量。
林路王怡宁金征宇卢光明张兆琪孔令燕薛华丹曹剑张龙江
关键词:心房纤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血管造影术
PD1/PDL1单抗致免疫性心肌炎模型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PD1/PDL1单抗致免疫性心肌炎模型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AAV9介导模型心肌组织高表达PDL1,再对心肌组织高表达PDL1的模型应用PD‑1/PD‑L1单抗造模。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动物模型的...
王怡宁曲婵娟王健李颜玉周慷曹剑林路李潇金征宇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