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令燕

作品数:69 被引量:658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8篇动脉
  • 33篇冠状
  • 32篇冠状动脉
  • 23篇血管
  • 16篇动脉成像
  • 15篇造影
  • 15篇冠状动脉成像
  • 15篇成像
  • 12篇血管造影
  • 11篇图像
  • 11篇图像质量
  • 10篇动脉疾病
  • 10篇血管成像
  • 10篇冠状动脉疾病
  • 9篇血管造影术
  • 9篇造影术
  • 9篇冠状血管
  • 9篇X线
  • 9篇X线计算
  • 9篇X线计算机

机构

  • 65篇北京协和医院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西藏自治区人...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7篇孔令燕
  • 57篇金征宇
  • 47篇王怡宁
  • 27篇张竹花
  • 26篇薛华丹
  • 22篇宋兰
  • 18篇王沄
  • 16篇张抒扬
  • 12篇曹剑
  • 11篇牟文斌
  • 11篇赵文敏
  • 10篇林松柏
  • 9篇李烁
  • 8篇王志伟
  • 7篇周慷
  • 7篇张立仁
  • 6篇林路
  • 6篇苗齐
  • 6篇丁宁
  • 5篇梁继祥

传媒

  • 18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协和医学杂志
  • 6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中国医疗设备
  • 2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肿瘤影像学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西藏医药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2004北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64层螺旋CT初步比较被引量:24
2007年
目的比较双源CT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对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计为A组,男54例,年龄(57.9±11.3)岁]进行双源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对另外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计为B组,男59例,年龄(58.0±11.1)岁]进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B组患者检查前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对两组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冠状动脉节段显示率和最佳重建时相分析。结果A组的心率显著高于B组,分别是(71±12)次/min,(61±6)次/min,P〈0.05,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分别是1.31±0.53和1.25±0.50,P〉0.05。A、B组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显示率分别是98.9%和99.1%,P〉0.05。平均心率〈70次/min的患者,绝大多数最佳重建时相在50%-80%R-R间期范围内;平均心率≥70次/min的患者,绝大多数最佳重建时相在30%-80%R-R间期范围内。结论与64层螺旋CT相比,时间分辨力的提高使双源CT能够在相当宽的心率范围内提供优良的图像质量,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怡宁金征宇孔令燕张竹花宋兰牟文斌王沄赵文敏
关键词:冠状动脉影像质量
高灵敏度探测器结合迭代重建在低管电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价值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 评估应用第二代双源CT新型探测器对患者进行低管电压(80 kV)冠状动脉CTA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3例临床怀疑或已知冠心病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分别以第二代双源CT普通探测器(A组)和新型探测器(B组)进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A组管电压为100 kV,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B组管电压为80 kV,对原始数据进行FBP(B1组)和迭代(B2组)重建。各组CT图像的辐射剂量[CT剂量容积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以及背景噪声绝对值、主动脉根部CT值、图像信噪比(SNR)、冠状动脉近段的对比噪声比(CNR)进行系统测量.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每例患者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进行4分法评估.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辐射剂量(CTDIvol和ED)。应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A、B1和B2组主动脉根部CT值、图像噪声、SNR和冠状动脉近段CNR。应用卡方检验比较3组冠状动脉平均分可评价节段数百分比。用Kappa分析评价不同观察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结果A组52例、B组51例患者,B组CTDIvol和ED显著低于A组,2组CTDIvol分别为(8.93 ±2.55)和(13.87 ±4.62) mGy(t =6.71,P<0.01),ED分别为(1.77±0.51)和(2.65±0.89)mSv(t =6.09,P<0.01).B1组图像噪声显著高于A组和B2组(A、B1和B2组分别为:30.52±4.45、41.17±7.68和30.91 ±6.04;F=48.75,P<0.01).B2组图像SNR(A、B1和B2组分别为:17.50±3.40、17.13±4.51和22.85±5.79,F=24.12)及冠状动脉近段CNR[A、B1和B2组分别为:(左主干)23.35±6.20、27.78±6.90、38.49±12.48,F=38.70;(右冠状动脉)23.61±6.18、28.83±6.54、39.81±11.65,F=48.77]显著高于A和B1组(P值均<0.01)。图像质量评分:A组(1.29±0.23)分,B1组(1.34±0.29)分,B2组(1.33±0.31)分;3组可评价血管段的百分比[96.9% (813/839)、96.2%(789/82
王怡宁曹剑孔令燕林路薛华丹李烁宋兰王志伟周慷王沄金征宇
关键词:冠状血管血管造影术
乳腺磁共振扫描文胸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乳腺磁共振扫描文胸,包括文胸主体、乳托、上置缓冲垫、下置缓冲垫;所述上置缓冲垫和所述下置缓冲垫均设置在所述文胸主体上,所述上置缓冲垫设置在乳托上部,所述下置缓冲垫设置在所述乳托下部;所述文胸主体采用弹性...
丁宁孔令燕薛华丹金征宇
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2011年
目的探讨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DSCT增强扫描检查先心病患者20例,年龄4个月~53岁,平均19岁;所有病例均以心脏超声(echocardiography,ECHO)为对照,并经手术证实。结果 20例患者经手术证实的心内外结构畸形共63处,DSCT检出59处,诊断敏感性为93·7%;ECHO检出55处,诊断敏感性87·3%,两种方法诊断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4,P=0·225)。63处结构畸形中,心脏部分畸形41处,DSCT检出37处(90·2%),ECHO检出37处(90·2%),两者敏感性相当(P=1·000);心脏-大血管连接处畸形9处,DSCT检出9处(100%),ECHO检出8处(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血管部分畸形13处,DSCT检出13处(100%),ECHO检出10处(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CT能够显示心内外结构畸形,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对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合并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王怡宁孔令燕苗齐方理刚李烁周慷王志伟徐凯樊红苓金征宇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体外标记SD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
2011年
目的评估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标记SD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标记细胞体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点。方法将USPIO40μg/ml及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1·5μg/ml的培养基与ADSCs共孵育培养24h,检测USPIO标记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用MRI对标记细胞进行体外成像。结果普鲁士蓝染色显示USPIO标记ADSCs的阳性率为99%,透射电镜提示USPIO颗粒主要位于胞质内溶酶体中;台盼蓝染色实验显示活细胞数大于95%,MTS[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2H-tetrazolium,溴化噻唑蓝四氮唑]实验提示USPIO浓度为10、20、40、80和160μg/ml时不影响ADSCs增殖。ELISA结果表明标记细胞与未标记细胞组间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无显著差异;体外条件下,MRI图像信号强度与标记细胞数量呈正相关。结论 USPIO标记ADSCs安全有效,MRI图像信号强度与标记细胞数量存在一定相关性,提示USPIO可用于在体条件下MRI成像示踪标记细胞。
曹剑王怡宁孔令燕薛华丹雷晶何泳蓝李琢孟洁金征宇
关键词:脂肪来源干细胞磁共振成像
心脏磁共振成像评价健康志愿者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MR)电影成像在评价左右心室结构和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快速稳态平衡进动序列对3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CMR检查,用Report Card软件分析左右心室的结构和收缩功能,并分析CMR测量结果与超声心动图(UCG)测量结果的相关性。结果CMR电影成像显示左心室的室间隔厚度、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分别为(9.2±2.1)、(8.0±2.1)、(48.6±5.5)和(30.3±5.3)mm,右心室的长径和短径、长径指数和短径指数分别为(69.2±9.7)和(30.6±6.6)mm、(39.4±5.5)和(18.1±3.4)mm/m2。上述左心室结构指标的测量结果与UCG的测量结果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43,0.784,0.686,0.730,均P<0.01)。心功能分析显示左、右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分别为(93.6±17.2)和(108.6±28.2)ml,收缩末期容积分别为(39.5±13.0)和(45.6±15.1)ml,射血分数分别为(58.5±8.19)%和(58.2±7.4)%。左心室射血分数CMR成像的结果与UCG(64.1±6.8)%呈正相关(r=0.75,P<0.01)。结论CMR电影成像技术结合标准平面定位能准确评价左右心室的结构和功能,尤其在评价右心室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周璐金征宇张竹花王怡宁孔令燕宋兰张立仁
关键词:心脏磁共振
第3代双源CT低剂量心脏一站式成像的可行性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低剂量心脏一站式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2016年3月至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3例,采用第3代双源CT行ATP负荷70 kV动态心肌灌注成像(MPI)(前瞻性心电触发摇篮床扫描模式,收缩末期采集,扫描时间32 s)联合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基于AHA-17段模型,定量计算ATP负荷下心肌血流量(MBF),比较血流灌注正常及异常节段MBF值;基于SCCT-18段模型评价CCTA图像质量,计算CT检查有效剂量(ED)。以后续介入冠状动脉造影(CCA)为参照,分析CCTA(对CCA≥50%狭窄)及MPI(分别对CCA≥50%及≥70%狭窄)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23例行ATP负荷MPI联合CCTA检查的患者中,有12例行后续CCA检查。ATP负荷MPI中,共13例(56.5%)患者的77个(19.7%)心肌节段有血流灌注缺损,其MBF值明显低于血流灌注正常心肌节段[(93±22)ml/(100 ml·min)比(147±27)ml/(100 ml·min);t=15.978,P=0.000]。CCTA检查中,93.9%(308/328)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可用于诊断。分别以冠状动脉血管及节段为单位评价,CCTA对CCA中≥50%狭窄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1%、93.5%和93.7%及90.9%、97.8%、96.8%;ATP负荷MPI对CCA中单支血管≥50%及≥70%狭窄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8.7%、100%和89.5%及91.7%、100%和97.9%。MPI联合CCTA一站式扫描的总ED为(3.9±1.3)m Sv[MPI:(3.5±1.2)m Sv,CCTA:(0.3±0.1)m Sv]。结论第3代双源CT下ATP负荷70 kV动态MPI联合前瞻性大螺距CCTA扫描方案具有临床可行性和诊断可靠性,并可显著降低检查辐射剂量。
林路王怡宁易妍曹剑孔令燕钱浩张洪芝吴炜王沄金征宇
关键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第3代双源CT 70 kV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不同体质量指数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 70 kV和超低对比剂用量方案下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接受第3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A检查且管电压值均自主选择为70 kV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MI分为A(BMI≤24 kg/m2)、B(24 kg/m20.05)。A、B、C组的平均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13±0.11)、(1.16±0.14)和(1.76±0.44)分,A组(Z=2.91,P=0.004)和B组(Z=2.27,P=0.021)均明显低于C组,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P=0.37)。结论在70 kV结合超低对比剂用量方案下,第3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A检查在BMI<28 kg/m2患者中的效果可能优于BMI≥28 kg/m2的患者。
易妍曹剑林路孔令燕江舒李潇刘珮君王明王曼王沄金征宇王怡宁
关键词:体质量指数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
64层螺旋CT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整体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以磁共振成像(MRI)为参考标准,探讨64层螺旋CT(64SCT)在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左心室整体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OMI患者同期行心脏64SCT、MRI及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和舒张末心肌质量(MM)。结果64SCT和MRI在测定左室功能参数方面(EDV、ESV、SV、EF和MM)具有高度相关性(r=0.788~0.976,P<0.001),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一致性可被临床接受。Echo与MRI的一致性界限显著大于64SCT与MRI的一致性界限(P<0.05)。64SCT诊断EF<50%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是84.6%,100%和92.9%,Echo分别是61.5%,66.7%和64.3%。配对McNemar检验示64SCT的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Echo(P<0.01)。Echo较64SCT更大地高估了EDV、ESV及SV(P<0.05),但EF的均值差差异无显著性。结论64SCT在定量评价OMI患者左心功能方面准确、可靠,准确性高于Echo,64SCT与MRI相关性及一致性好,优于Echo与MRI的相关性及一致性。
宋兰张竹花王怡宁孔令燕周璐张抒扬冯逢张立仁金征宇
关键词:左心室功能超声心动图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触发模式的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比较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与回顾性心电触发螺旋扫描模式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及放射线剂量。方法将70例临床怀疑或已知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分别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和回顾性心电触发螺旋扫描冠状动脉CT成像,对两种成像模式的图像质量及放射线剂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匹配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模式组和回顾性心电触发螺旋扫描模式组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显示率分别为99.62%和99.6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13±0.36和1.04±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73,P=0.000);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模式的放射线剂量为(3.47±1.00)mSv,明显低于回顾性螺旋扫描模式的(14.28±1.81)mSv(P=0.032)。结论对于心律齐且心率≤70次/min的患者,尽管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的图像质量略差于回顾性螺旋扫描模式,但两者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显示率无明显差异,而前者的有效放射剂量明显减少。
李烁王怡宁孔令燕王志伟周慷樊红苓王明金征宇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影像质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