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督脉电针促进脊髓挫伤后神经干细胞的激活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对脊髓挫伤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激活作用以及对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 2 组(n=5):单纯脊髓挫伤组和脊髓挫伤后督脉电针组。单纯脊髓挫伤组建模成功后不给予其任何干预,对电针组大鼠则给予督脉电针刺激,然后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 2 组大鼠损伤区的 nestin 阳性细胞反应情况,用 Western blot 检测 2 组大鼠损伤头端 2 mm 脊髓 nestin 的表达情况,用BBB 评分评估 2 组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结果脊髓挫伤后电针组大鼠损伤区 nestin 阳性细胞增加数目及损伤头端 nestin 的表达都多于单纯脊髓挫伤组及正常对照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针组 BBB 评分改善优于单纯脊髓挫伤组。结论督脉电针能够促进促进脊髓挫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生及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 杨湘伟林敏
- 关键词:督脉电针脊髓挫伤神经干细胞
- 早期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5人。其中,实验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早期吞咽训练,并进行康复训练,1个月后观察疗效;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85例患者中,治愈20例(23.5%),有效45例(52.9%),总有效率达76.4%);对照组治愈5例(5.9%),有效16例(18.8%),总有效率为24.7%,两组疗效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O.01);两组治疗后吞咽障碍恢复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明显,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吞咽困难的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湘伟
- 关键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 强化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卒中(TIA)患者81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强化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强化组给予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1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面积。结果:强化组的临床有效率高达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化组治疗后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强化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卒中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斑块面积,值得临床作进一步的研究及应用。
- 杨湘伟吴振东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临床疗效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失眠肝郁化火证4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失眠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失眠肝郁化火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疗程均为20d,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PSQI评分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6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失眠肝郁化火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苏丽湘何剑荣黄少妮林丽莉杨湘伟
- 关键词:失眠中西医结合疗法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艾司唑仑
-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通过本研究探索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发病48h内入院12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首次300mg,以后75mg/d),对照组应用标准剂量氯吡格雷治疗(75mg/d),两组连用14d。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有脑水肿者适当应用甘露醇脱水治疗。治疗前、治疗后72h、第7天、第14天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定,并于随访3个月时再评估。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用药第8天复查头颅CT或MRI,观察梗死灶面积是否扩大或出血。结果治疗后72h、7d、14d,治疗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头颅CT或MRI,治疗组有1例梗死灶出现点状出血,对照组未见脑出血;两组各1例皮疹;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完成3个月随访者98例,治疗组50例,BI≥75者35例(70.0%),有效率≥18%者40例(80.0%);对照组48例,BI≥75者19例(39.6%),有效率≥18%者21例(43.8%)。治疗组BI≥75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早期应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明显较标准氯吡格雷更能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未发现安全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 陈汉波彭卓惠谢文燕黄斌杨湘伟
- 关键词:卒中氯吡格雷
- 较大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 陈汉波彭卓惠谢文燕黄斌杨湘伟
- 技术领域:探索较大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progressive stroke,PS)的疗效及安全性。主要技术内容:将入选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及对照两组。治疗组应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即首次口服300mg,以后每天服用...
- 关键词:
- 关键词:进展性脑卒中氯吡格雷临床疗效安全性
- 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均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作为治疗指导依据,对照组行拜阿司匹林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个体化治疗,随访1个月和6个月,观察两组新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1个月,观察组患者未发生新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及脑血管病死亡情况,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5.26%、5.26%、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新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0.00%、出血事件2.63%均低于对照组10.53%、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血管病死亡0.00%与对照组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行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具有较高价值,可发现患者实际代谢情况,作为调整用药剂量的可靠依据,保证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 唐小荣罗栋为郭剑虹杨湘伟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
-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后痴呆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的关系。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MSE)分为痴呆组96例和非痴呆组30例,痴呆组根据其评分的高低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痴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结果痴呆组血浆HCY水平高于非痴呆组,不同程度的痴呆患者血浆HCY则有显著性差异:轻度痴呆组〈中度痴呆组〈重度痴呆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血浆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成正相关(OR=1.09,95%可信区间为1.048-1.140,P〈0.05)。结论血浆高HCY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高HCY血症脑卒中患者应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对预防脑卒中痴呆具有重要作用。
- 杨湘伟
-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脑卒中痴呆
- CT灌注成像在诊断急性脑缺血中的运用和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研究C T灌注成像(C T perfusion imaging,CTPI)在诊断急性脑缺血中的运用效果,为急性脑缺血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放射科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缺血患者,运用GE Lightspeed 128层螺旋CT扫描机对患者进行检查,然后对CT灌注成像各个参数及CTPI各个参数图异常灌注区面积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72例患者CTPI异常,急性脑缺血诊断的敏感性为90.00%(72/80);CTPI的CBF、CBV、MTT、TTP、PE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单层CPCI(P<0.05);CBF、CBV、MTT呈线性正相关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I在诊断急性脑缺血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异常率,运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 黄文清蔡辉杨湘伟翁义
- 关键词:CT灌注成像急性脑缺血
- 尿酸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临床研究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尿酸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进行观察与研究,以期探讨二者关系指导临床、协助诊疗.方法:选取156例缺血性脑卒中者且按照尿酸水平将其分为高尿酸水平组和尿酸水平正常组、每组78例,同时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尿酸水平和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然后对其所得数据在统计学处理基础上进行分析.结果:高尿酸水平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高于尿酸水平正常者(p〈0.05)、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高尿酸水平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差于尿酸水平正常者(p〈0.05).结论:加强对尿酸水平的监测与积极防治对评估病情、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 杨湘伟汪兰君
- 关键词:尿酸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