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芹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病毒
  • 3篇疫病
  • 3篇新城疫
  • 3篇新城疫病
  • 3篇新城疫病毒
  • 3篇鸡传染性
  • 3篇鸡传染性法氏...
  • 3篇鸡传染性法氏...
  • 3篇法氏囊
  • 3篇法氏囊病
  • 3篇传染
  • 3篇传染性
  • 3篇传染性法氏囊
  • 3篇传染性法氏囊...
  • 2篇疫苗
  • 2篇载体疫苗
  • 2篇重组新城疫病...
  • 2篇细小病毒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原性

机构

  • 9篇吉林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吉林省五星动...

作者

  • 9篇李芹
  • 7篇丁壮
  • 5篇王建忠
  • 3篇李想
  • 2篇杨闽楠
  • 2篇丛彦龙
  • 2篇高超
  • 2篇穆昱
  • 2篇周玉龙
  • 1篇刘新鑫
  • 1篇刘华栋
  • 1篇母连志
  • 1篇王泽
  • 1篇詹海杰
  • 1篇周丽光
  • 1篇刘慧
  • 1篇刘晓飞
  • 1篇唐娟
  • 1篇赵静
  • 1篇陆冰洋

传媒

  • 5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新城疫病毒3′及5′末端非编码区序列的反向遗传研究
2014年
以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株感染性克隆PCI-La为平台进行反向遗传操作,并利用PCR技术将其3′端和5′端非编码区分别替换为鹅源NDV NA-1株3′端和5′端非编码区,以及3′端和5′端非编码区同时替换,通过生物学软件DNAStar对替换后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所替换的序列未出现基因突变现象,证明非编码区替换成功,从而分别获得3株突变全长感染性克隆pCI-rL-NL、pCI-rL-NT、pCI-rL-NL-NT;将所获得的这3株突变感染性克隆分别与辅助质粒pCI-NP、pCI-P、pCI-L共转染BSR细胞,进行重组病毒的拯救。结果显示,pCI-rL-NL、pCI-rL-NT两种质粒表达系统均可拯救到有感染活性的病毒粒子,其HA效价为24,23,HI试验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均为阳性,并且通过电镜观察到具有典型副黏病毒科特征的、有囊膜的NDV颗粒。本试验成功构建了2株NDV LaSota突变株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为后期进行重组NDV致病性的研究奠定基础,也为进一步研究筛选新型分子标记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提供了可能。
李想高超李芹王建忠杨闽楠王泽张晓东丁壮
关键词:NDV拯救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株的分子鉴定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RT-PCR方法从山西省不同地区养鸡场病、死鸡法氏囊组织中扩增得到IBDV SX/12 VP2基因全长,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测序分析结果表明,IBDV SX/12 VP2全长为1 356 bp,推导其编码452个氨基酸;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二者均与超强参考毒株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9.2%和99.6%;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IB-DV SX/12与超强参考毒株位于同一进化分支,IBDV SX/12高变区关键氨基酸具有以下特征:222S,249Q,254G,256I,279D,284A,294I,299S以及SWSASGS七肽区不变,超强参考毒株高变区关键氨基酸为:222A,249Q,254G,256I,279D,284A,294I,299S,除222S外,其他关键位点氨基酸均符合超强毒株特征,因此,从分子水平推断IBDV SX/12属于超强毒株。
詹丽娥陆冰洋刘华栋王彩先唐娟詹海杰李芹王建忠丁壮
关键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分子鉴定
IBDV JL株VLPs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杀伤淋巴细胞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幼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在淋巴细胞中增殖的同时也能使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进而引起免疫抑制,诱...
李芹
关键词:IBDVVP2VLPS免疫原性
文献传递
一种表达鹅细小病毒VP3基因的重组新城疫病毒及其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达鹅细小病毒VP3基因的重组新城疫病毒及其构建方法,属于重组病毒疫苗领域。该重组新城疫病毒为鹅源分离株,其F蛋白的裂解位点氨基酸是GRQGRL,P3基因位于新城疫病毒P基因和M基因之间非编码区。将转录质...
丁壮王建忠丛彦龙李芹李想
文献传递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病毒样颗粒的制备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制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病毒样颗粒,本试验通过RT-PCR技术扩增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JL株的VP2全长基因,并将其插入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供体质粒pFastBacHTA中,构建含有IBDV VP2基因的重组供体质粒pFast-VP2,转化DH10Bac E.coli感受态细胞中,经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rBacmid-VP2,将重组杆粒rBacmid-VP2转染sf9细胞后得到重组杆状病毒vBac-VP2。rBac-VP2感染sf9细胞,提取DNA,经PCR电泳分析,得到1条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特异性条带;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见特异性荧光;Western-blotting分析,在大约53 000处出现1条特异性的蛋白条带;电镜观察感染重组杆状病毒的细胞上清和沉淀,均可见重组VP2蛋白自行组装形成的病毒样颗粒。试验结果表明IBDV 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并自组装成了IBDV病毒样颗粒。本试验为研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样颗粒疫苗奠定了基础。
李芹王建忠黄楚荻穆昱周玉龙高超杨闽楠赛度丁壮
关键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真核表达病毒样颗粒SF9细胞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病毒样颗粒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病毒样颗粒(VLPs)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探讨,并将其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进行比较。分别用VLPs及VLPs+Poly IC对14日龄非免鸡进行免疫,并用IBDV B87株弱毒商品疫苗作为阳性对照,同时设置空杆粒蛋白组作阴性对照及PBS对照。免疫前进行颈静脉采血,首免后每隔1周进行3次采血,通过间接ELISA抗体水平检测、中和试验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来进行分析比较。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首免后第7天,在鸡的体内可检测到IBDV特异性抗体的组别为:VLPs组、VLPs+Poly IC组和B87株组,且在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明显增高(P<0.05)。首免后第14天,在3组鸡的体内均检测到高水平的抗IBDV中和抗体,且呈快速增长趋势。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VLPs组、VLPs+Poly IC组和B87株组鸡体内淋巴细胞增殖动态明显高于接种PBS和空杆粒蛋白组的鸡(P<0.01),并且在加强免疫后明显提高(P<0.05)。动物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攻毒后第2天PBS组和空杆粒蛋白组的鸡均表现出IBD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且在攻毒后第6天全部死亡,VLPs组鸡的存活率为88.7%;VLPs+Poly IC组鸡存活率为80%;B87疫苗组鸡存活率为88.7%。器官指数分析结果显示,3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制备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样颗粒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王炜李芹张平仄刘新鑫谢光耀钱晶薛聪尹仁福丁壮
关键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病毒样颗粒免疫
一种表达鹅细小病毒VP3基因的重组新城疫病毒及其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达鹅细小病毒VP3基因的重组新城疫病毒及其构建方法,属于重组病毒疫苗领域。该重组新城疫病毒为鹅源分离株,其F蛋白的裂解位点氨基酸是GRQGRL,P3基因位于新城疫病毒P基因和M基因之间非编码区。将转录质...
丁壮王建忠丛彦龙李芹李想
文献传递
水貂绿脓杆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分析和Eric-PCR指纹图谱多样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掌握山东地区水貂出血性肺炎流行情况,从2012年山东省内多个养貂社区进行水貂出血性肺炎流行病学调查。从病貂中分离获得48株绿脓杆菌,分别测定了分离株的生化特性、血清型以及部分菌株对小鼠与水貂的半数致死量(LD50),同时运用Eric-PCR方法对分离进行了进行分型。结果显示,48株分离菌株与标准菌株生化特性基本一致,血清型G型为36株,血清型Ⅰ型为7株,血清型C型为4株;48株分离株大多数对恩诺沙星最敏感;动物试验显示,48株分离株对小鼠与水貂均能致病,所选4株分离株对小鼠与水貂的LD50有差异,且水貂对所选菌株显著敏感于小鼠;分子分型分为13个基因型。结果表明,该地区水貂出血性肺炎病原呈现遗传多样性。本试验为水貂出血性肺炎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明明刘旭平赵静母连志李芹刘晓飞刘慧范永鑫陈建国周丽光
关键词:水貂绿脓杆菌生物学特性血清分型
Bac-to-Bac系统表达鹿源BVDV E2蛋白及其免疫原性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制备针对鹿源BVDV E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本试验通过RT-PCR技术扩增出鹿源BVDV E2的全长基因,并将其插入杆状病毒bac to bac表达系统的供体质粒pFast BacHTA中,构建含有BVDV E2基因的重组供体质粒pFast-E2,转化至含穿梭载体Bacmid的受体菌DH10Bac E.coli感受态中,经半乳糖苷酶的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rBacmid-E2,然后将其转染sf9细胞后得到重组杆状病毒vBac-E2,E2基因会随着杆状病毒的增殖而获得表达。表达产物经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见特异性荧光;Western-Blot定性分析,在大约38 000处出现1条特异性的蛋白印迹与预期大小相符,表明BVDV E2基因在该系统中得到了表达。本研究为研制针对鹿源BVDV E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胶体金试纸条奠定了基础。
穆昱操时伟周玉龙李芹丁壮
关键词:E2杆状病毒表达系统SF9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