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承森

作品数:96 被引量:485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2篇生物学
  • 51篇天文地球
  • 15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植物
  • 13篇植被
  • 13篇上新世
  • 13篇古气候
  • 12篇化石
  • 11篇孢粉
  • 8篇气候
  • 6篇遗址
  • 6篇古植被
  • 5篇演替
  • 5篇植被演替
  • 5篇水杉
  • 5篇中新世
  • 5篇环境变迁
  • 5篇古环境
  • 4篇地质
  • 4篇叶表皮
  • 4篇英文
  • 4篇杉科
  • 4篇气孔指数

机构

  • 94篇中国科学院植...
  • 10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人民大学
  • 5篇北京自然博物...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北京动物园
  • 2篇聊城大学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聊城师范学院

作者

  • 96篇李承森
  • 33篇王宇飞
  • 12篇姚轶锋
  • 11篇孙启高
  • 9篇杨健
  • 8篇马清温
  • 6篇耿宝印
  • 6篇李肖
  • 4篇周俊
  • 4篇李凤兰
  • 4篇徐景先
  • 4篇赵友兴
  • 4篇宋书银
  • 4篇陈立群
  • 4篇扆铁梅
  • 4篇肖方
  • 4篇程业明
  • 3篇罗晓东
  • 3篇冯广平
  • 3篇刘照华

传媒

  • 11篇古地理学报
  • 10篇Acta B...
  • 7篇植物分类学报
  • 6篇植物学通报
  • 6篇生命世界
  • 5篇人与生物圈
  • 5篇科学通报
  • 4篇中国植物学会...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军事文摘
  • 2篇植物杂志
  • 2篇云南植物研究
  • 2篇中国科学基金
  • 2篇极地研究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植物文化环境...
  • 1篇生命科学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7
  • 2篇2006
  • 8篇2005
  • 6篇2004
  • 12篇2003
  • 8篇2002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aleocene Wuyun Flora in Northeast China: Ulmus furcinervis of Ulmaceae被引量:1
2003年
Ulmus furcinervis (Borsuk) Ablaev is first recognized and described in the Paleocene Wuyun flora from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The combination of key characteristics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se leaf specimens is that they have craspedodromous secondary veins forked near the leaf marginal, tertiary veins percurrent and marginal teeth convex. Specimens formerly described as leaves of Planera cf. microphylla auct. non Newberry and Sorbaria wuyunensis Tao et Xiong in Wuyun flora are reexamined and assigned to U. furcinervis.
冯广平Albert G.ABLAEV王宇飞李承森
关键词:ULMACEAE
新疆地区全新世植被演替与气候环境演变被引量:5
2015年
综述了近20年来新疆地区全新世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通过时间序列和空间格局的对比,初步认识了新疆地区全新世气候环境的变化特征与荒漠植被格局的演变规律.早全新世气候温暖干旱,北疆地区出现荒漠植被,南疆地区发育荒漠草原和荒漠植被,但荒漠植被在不同区域出现和持续的时间有差异.中全新世气候环境逐渐改善,北疆地区植被由荒漠类型向荒漠草原和草原转变,南疆地区仍以荒漠、荒漠草原为主.晚全新世气候环境趋向干旱化方向发展,北疆地区以荒漠草原和草甸草原占优势,但是旱生成分明显增加,南疆地区覆盖荒漠植被.新疆不同区域全新世植被演替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也存在差异性,而研究地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海拔、天山山脉的阻挡和西风环流的演化等因素可能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姚轶锋王霞谢淦德李金锋王宇飞李承森
关键词:孢粉全新世植被演替气候环境演变
上新世云南铁杉木化石的化学成分(英文)被引量:6
2007年
为了研究在褐煤中发现的上新世云南铁杉(Pliocene Tsuga dumosa)木化石的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柱层析方法分别检测了22个挥发性成分和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1-9),化学成分类型包括烷烃(C16-C32)、脂肪酸、甾体、三萜、邻苯二甲酸酯及酚性成分。化合物结构采用波谱方法鉴定。
赵友兴李承森罗晓东周露扆铁梅周俊
关键词:化学成分
山西上新世榆属炭屑的发现及其生态学意义
山西太谷盆地发育了一套上新世河湖相地层,富含动、植物化石。Chaney于1933年报道了太谷盆地上新世植物群,包含Picea sp.,Cyperacites sp.,Ulmus shansiensis,Ribes bar...
程业明王宇飞李承森
文献传递
新疆吐鲁番考古遗址中出土的粮食作物及其农业发展
  吐鲁番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大量考古遗址得以保存.这些考古遗址中粮食作物的遗存为揭示吐鲁番地区农业发展的历程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本文以洋海古墓群、胜金店墓地和阿斯塔那古墓群为代表,对古墓中出土的保存在吐鲁番博物馆的植...
李亚李肖曹洪勇李春长蒋洪恩李承森
关键词:绿洲农业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内蒙古集宁路城遗址孢粉分析与古植被、古气候初探
集宁路元代建制,原系金代集宁县,该城池始建于金代(公元1192年),元代沿用并有所扩建。该遗址经过多次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本文对城内探方T024062和T056054,以及城外东南磨子河剖面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孢...
姚轶锋郭殿勇李承森
关键词:孢粉分析古植被古气候
北京地区全新世植被和气候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该文综述了北京地区全新世以来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资料,这些资料反映了当前阶段对该地区该时段植被与气候环境格局特征的认识。北京地区全新世早期(约12 000–8 000 cal a B.P.)植被为森林草地和/或针叶树占主导的针阔混交林,森林中阔叶树类群逐渐增多,指示了气候由寒冷干燥转为温暖湿润;全新世中期(约8 000–2 000 cal a B.P.前后)植被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指示暖湿气候;全新世晚期(约2 000 cal a B.P.以来)转为森林草地和/或针叶树占主导的针阔混交林,气候转向凉干。植被演替反映的湿润度变化与季风区其它地区变化趋势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前人研究揭示北京地区山区与平原中植被类型和类群组成已经出现空间分异。今后如能深入开展定量古气候重建研究,有可能精确描述其气候变化的过程,增进中国不同地理单元同时期气候变化的对比。
谢淦白加德徐景先郝慧李金锋姚轶锋张林源李承森杨健王宇飞
关键词:全新世植被气候
山西上新世杜仲果实的发现
杜仲科杜仲属,现存一种,为高大、落叶乔木,分布于我国华中、华西,西南及西北102°~120°E,25°~35°N的丘陵山区,为中国特有植物。在地质历史上杜仲曾广泛见于欧亚与北美大陆北半球地区第三纪地层,经历了晚第三纪至第...
王宇飞李承森
文献传递
山旺中新世植被演替及古气候定量研究被引量:23
2001年
本文详细研究了山旺中新世 2 2 .95m厚的硅藻土沉积剖面上以 10~ 30cm为间距所采集的 130块孢粉样品 ,鉴定出 111个孢粉类型。古植被演替的研究结果表明由老至新经历了 5个阶段 :“湿润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干旱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湿润湖岸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山地、湿润及碱性等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和“碱性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同时 ,首次成功地运用共存分析法定量地恢复了山旺中新世古气候 ,得出古气候参数定量值 :年平均温度 15 .6~ 17.2℃ ,最热月份平均温度 2 4 .7~ 2 7.8℃ ,最冷月份平均温度 5 .0~ 6 .6℃ ,温度年较差 2 0 .5~ 2 5℃ ;平均相对湿度 72 %~ 75 % ,年平均降雨量 116 2~ 130 8mm ,最湿月份平均降雨量 148~ 180mm ,最干月份平均降雨量 16~ 5 9mm ,最干及最湿月份降雨量的差值 81~ 15 3mm ,最热月份的平均降雨量 10 8~ 111mm。山旺中新世时期的气候波动范围为 :年平均温度波动约 3℃左右 ,最冷月份平均温度波动约 4℃左右 ,最热月份平均温度波动约 1℃左右 ,年平均降雨量波动约 10 0mm左右。总体反映出山旺中新世气候温暖潮湿 ,冬季凉爽 。
梁明媚王宇飞李承森
关键词:山旺中新世植被演替古气候
On Cuticular Compressions of Glyptostrobus europaeus (Taxodiaceae) from Kaydagul Formation (Lower Miocene) of the Central Kazakhstan$V. L. Komarov Botanical Institut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St Petersburg 19737被引量:3
2003年
Numerous leaf compressions of Glyptostrobus europaeus (Brongn.) Ung. (Taxodiaceae) are found in Aquitanian (Lower Miocene) lignified clay localities Bolattam and Akzhar in the Southern Turgay, on the right bank of the Dulygaly-Zhilanshik river (Central Kazakhstan). The finely preserved lignified compression remains of leafy shoots make micro-morphological investigation feasible.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epidermal features both living G. pensilis C. Koch and a new finding of G. europaeus from Early Miocene of Kazakhstan and illustrate their certain difference. The cuticular organization and epidermal features of fossil leaves, which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these of 'the nearest living relative', G. pensilis, were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light microscopy (LM). The fossil leaves of G. europaeus from Kazakhstan are distinguished by stronger, than in living species, G. pensilis, developed 'micro-papillae' ('Kristallucken'), visible in SEM as ring-like structures left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cuticle in both nonstomatal and stomatal zones.
Sergei Vasilyevich VICKULIN马清温Sergey Glebovich ZHILIN李承森
关键词:CONIFERSTAXODIACEAESTOMATA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