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传染
  • 6篇传染性
  • 4篇鸡传染性
  • 4篇传染性支气管...
  • 3篇鸡传染性支气...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炎
  • 2篇支气管炎病毒
  • 2篇气管
  • 2篇气管炎
  • 2篇纤突蛋白
  • 2篇法氏囊
  • 2篇法氏囊病
  • 2篇IBD
  • 2篇IBV
  • 2篇病毒
  • 2篇传染性法氏囊
  • 2篇传染性法氏囊...
  • 2篇传染性支气管...
  • 1篇蛋白

机构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7篇李德山
  • 5篇武志强
  • 2篇陈冠春
  • 2篇王笑梅
  • 2篇尹训南
  • 2篇谷守林
  • 1篇郝桂玉

传媒

  • 6篇中国畜禽传染...
  • 1篇中国病毒学

年份

  • 5篇1992
  • 2篇199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健康鸡胚尿囊膜凝血作用的发现
1992年
首次发现14日龄健康来航鸡胚尿囊膜乳剂有很强的凝血作用,其与0.5%鸡红细胞悬液凝集的效价可达1:160。鸡新城疫病毒阳性血清对尿膜乳剂的凝血作用无任何抑制作用。
李德山武志强
关键词:鸡胚尿囊膜凝血活性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被引量:13
1992年
从死亡率达30%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BI)发病鸡群中分离到一株IB病毒(IBV),命名为NB_(90)株。该株可使鸡于接种后48小时80%发病,20%死亡。鸡胚接种试验和电镜形态学观测证明该分离物为IBV,血清中和试验表明,与国外肾型IBV标准株(美国的G株和澳大利亚的T株)抗原性相同;与IBV标准株M_(41)抗原性不同。初步鉴定分离株NB_(90)是肾型IBV株。
武志强李德山谷守林尹训南
关键词: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纤突蛋白裂解与致病性的研究被引量:5
1992年
冠状病毒的致病机理一直不清楚。对副粘病毒和正粘病毒的研究结果表明病毒的致病力与病毒纤突蛋白裂解程度有关,反过来纤突蛋白裂解程度是由纤突蛋白的连结多肽的氨基酸顺序决定的。本文试图从IBV致细胞病变作用,纤突蛋白裂解状态和连结多肽氨基酸顺序三个方面探讨IBV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IBV毒株在不同细胞培养(CK.CEF和Vero)中,从宿主细胞范围、致细胞病变作用和引起细胞融合几项指标表现了不同的致病力,但不同毒株从同一种细胞释放后其纤突蛋白的裂解程度无差异。连结多肽的氮基酸序列表明23株IBV的连结多肽均由5个氨基酸组成即二对碱性氨基酸Arg—Arg和Arg—Arg,中间由苯丙氨酸或丝氨酸联接。这些结果说明在致病机理方面,冠状病毒可能不同于副粘病毒和正粘病毒。
李德山D.Cavanagh
关键词:纤突蛋白IBV
传染性法氏囊病BDC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被引量:1
1992年
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Univax-BD 弱毒株培育成为一株鸡胚成纤维细胞适应疫苗,简称 BDC 疫苗,病毒滴度高达2.0×10~9PFU/ml。雏鸡免疫后一周开始出现琼扩抗体,10天抗体阳转率80%以上.15日龄鸡一次免疫后,临床保护100%,病理保护80%以上。免疫效力比较试验证明,BDC 疫苗明显优于 TAD、2512和 B_2疫苗。
李德山陈冠春王笑梅武志强
关键词:IBDBDC疫苗免疫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A和HI试验方法的研究被引量:6
1992年
用传染性支气管炎(IB)红细胞凝集抑制(HI)试验对SPF鸡血清、健康鸡血清、用SPF鸡制备的IBV标准阳性血清、感染鸡血清和自然发病鸡血清及野外样品测定结果证明,本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需时短、结果易判定。IBV HI抗体于感染后3周开始出现,然后持续上升,二个月后仍呈上升趋势.本法可定性或定量检测鸡IBV抗体,特别适用于现地诊断和免疫监测。
李德山武志强
关键词: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毒株的分离和初步鉴定被引量:54
1991年
从死亡率高达55%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病鸡群的病例中分离到一株IBD强毒。该强毒可使人工发病鸡36小时发病,发病率100%,死亡率60%。剖检可见到与野外病例相同的病理变化,如肌肉、心脏、腺胃出血,法氏囊呈“紫葡萄”样外观。免疫保护性试验、血清学试验、鸡胚接种和电镜形态学观察均证明该分离物为IBD病毒。并排除了新城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从而表明,我国鸡群中存在不同于经典IBD病毒的超强毒变异株。
李德山武志强陈冠春王笑梅谷守林郝桂玉尹训南
关键词:IBD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冠状病毒的结构蛋白分析及胰酶对纤突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
1991年
用 SDS-PAGE 分析了代表不同血清型的7株 IBV 毒株从不同细胞培养中释放后的病毒结构蛋白.来自同一细胞培养的不同毒株的结构蛋白基本相同,但纤突蛋白(S)和膜蛋白(M)的分子量育所差异.从鸡肾和鸡胚成纤维细胞释放的病毒具有完全裂解的 S,而从 Vero 细胞释放的病毒 S 呈部分裂解.用放射性免度沉淀技术对细胞结合性病毒多肽的分析表明,S 蛋白合成后呈非裂解状态(So),而裂解是在病毒装配过程中或释放之前完成的.6μg/ml浓度的胰酶可促进 IBV 在 Vero 细胞单层上形成蚀斑和增强病毒引起的致细胞融合作用(FFWI).为探讨胰酶促IBV 蚀斑形成和增强 FFWI 的机理,观察了用胰酶体外处理病毒的站构蛋白变化.结果表明,胰酶只降解 So 为S_1和 S_2,而其它结构多肽无明显变化.
李德山D.Cavanagh
关键词:IBV蛋白分析胰酶纤突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