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幸乐

作品数:67 被引量:466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9篇病毒
  • 18篇脑炎
  • 16篇肠道
  • 15篇肠道病毒
  • 14篇狂犬
  • 14篇狂犬病
  • 11篇手足
  • 11篇手足口
  • 10篇乙型
  • 10篇乙型脑炎
  • 10篇手足口病
  • 10篇流行病
  • 10篇流行病学
  • 10篇流行性
  • 10篇流行性乙型脑...
  • 9篇基因
  • 9篇肠道病毒71...
  • 8篇病例
  • 7篇毒性
  • 7篇抗体

机构

  • 63篇河南省疾病预...
  • 10篇郑州大学
  • 10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新乡医学院
  • 2篇郑州大学第五...
  • 2篇郑州市儿童医...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铁路职业...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新乡市疾病预...
  • 1篇云南省地方病...
  • 1篇郑州市疾病预...

作者

  • 63篇李幸乐
  • 48篇黄学勇
  • 46篇许汴利
  • 16篇陈豪敏
  • 15篇杜燕华
  • 14篇唐晓燕
  • 13篇康锴
  • 11篇马红霞
  • 11篇卫海燕
  • 10篇孙建伟
  • 10篇苏佳
  • 10篇李懿
  • 9篇许玉玲
  • 7篇刘国华
  • 7篇马宏
  • 7篇郭万申
  • 6篇吕新军
  • 5篇梁国栋
  • 5篇尤爱国
  • 5篇付士红

传媒

  • 9篇中华预防医学...
  • 9篇中华流行病学...
  • 6篇郑州大学学报...
  • 5篇疾病监测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河南预防医学...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病毒学报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1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培养分离寨卡病毒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应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培养并分离鉴定寨卡病毒。方法收集寨卡病毒病确诊病例的精液样本并在MRC-5细胞中进行培养,观察致细胞病变效应(CPE)。采用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方法鉴定培养,同时对培养物进行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结果病例精液样本经MRC-5细胞盲传3代,未观察到明显的特异性致CPE,MRC-5细胞3代培养物寨卡病毒经real-time PCR检测结果呈阳性。毒株命名为Henan/001/2016,GenBank编号为MF593625,属于亚洲基因簇系。Henan/001/2016与Natal RGN株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在E基因区段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7%和100%。结论 MRC-5细胞适用于寨卡病毒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李幸乐李懿王若琳苏佳康锴郭大城许汴利黄学勇
关键词:病毒分离进化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感染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的诊断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回顾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合并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感染的诊断方法。方法:收集1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核酸阳性咽拭子样本,采用Vero和Vero E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2019-nCoV核酸检测,采用MiSeq测序技术测定分离株基因组序列,采用MicroSpectrum病原体鉴定分析软件分析非2019-nCoV毒株组分。结果:12例12份咽拭子样本中分离得到5株病毒,其中4株病毒各代培养物均呈2019-nCoV核酸阳性,HN03株在培养过程中观察到支原体感染表现并逐渐表现为2019-nCoV核酸阴性。MiSeq测序获得4株2019-nCoV全基因组序列,HN03株获得部分2019-nCoV基因序列。HN03株的三代培养物经宏基因组序列测定、分析,结果提示HN03株为HSV-1和猪鼻支原体双阳性。结论:HN03株源病例为2019-nCoV和HSV-1合并感染。
李幸乐卢世栋马红霞马红霞叶莹李懿郭万申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肠道病毒71型外壳蛋白VP1基因克隆、表达及活性鉴定
2013年
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是引起手足口病最为常见肠道病毒,其中EV71是引起当前我国手足口病的病原优势株。目前临床对EV71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和早期诊断试剂是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经济有效地措施,为此进行以下相关研究。
黄学勇李幸乐胡晓宁杜燕华许玉玲卫海燕陈豪敏许汴利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原核表达抗原性
用于肠道病毒CoxB5的RT-LAMP检测试剂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肠道病毒CoxB5的RT?LAMP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针对肠道病毒CoxB5 VP1基因设计了6种LAMP引物,配合LAMP反应液构成肠道病毒CoxB5的RT?LAMP检测体系。本发明试剂盒具有快速、...
黄学勇李幸乐胡小宁马红霞杜燕华马宏许汴利刘国华
文献传递
新布尼亚病毒IgG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0
2012年
目的建立检测新布尼亚病毒IgG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方法用分离到的5株新布尼亚病毒株感染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制备抗原片,优化IFA工作条件,进行IFA法的特异度和敏感度评价,应用建立的IFA方法对2007—2011年在河南省信阳地区采集的126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并与RT—PCR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筛选出免疫荧光反应特异、稳定性较好的WZ69毒株作为建立新布尼亚病毒IFA检测方法的抗原种子株。IFA方法的最佳工作条件:一抗(患者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40;二抗(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人IgG抗体)最适稀释度为1:150;二抗中伊文思蓝最适稀释度为1:20000。在126例患者中,新布尼亚病毒IgG抗体阳性者96例,阴性者30例,抗体阳性率为76.19%,与RT—PCR的检测阳性率[72.22%(91/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的新布尼亚病毒IgG抗体IFA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可用于新布尼亚病毒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实验室检测。
黄学勇杜燕华李幸乐马宏满瑞琴康锴唐晓燕陈豪敏刘国华许汴利
关键词:抗体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一株埃可病毒25型河南分离株全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埃可病毒25型(Echo25)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病毒,2008年河南省从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分离出4株Echo25.鉴于目前除原型株JV-4外,尚未有Echo25全基因序列的测定,为了解其基因特征,本研究对其中1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晁灵黄学勇李幸乐许汴利
关键词:全基因序列
2009年河南信阳地区虫媒病毒分离鉴定初报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调查河南省信阳市虫媒病毒的种类。方法 2009年8月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采集蚊虫标本,利用BHK-21细胞培养分离虫媒病毒,对能够引起稳定的细胞病变的分离株利用虫媒病毒特异引物进行RT-PCR鉴定,RT-PCR结果阳性者进行序列测定。结果共采集蚊虫标本3 050只(36批),3批标本(XY0901、XY0904和XY0927)在BHK-21细胞中出现显著的、稳定的病变;2株病毒(XY0901/ChinaHN株和XY0904/China HN株)以甲病毒属特异引物进行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XY0927/ChinaHN株以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特异引物、各虫媒病毒属特异引物进行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XY0901/China HN株和XY0904/China HN株测序结果比对与盖塔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98.0%~99.1%。结论 2009年在河南省分离到2株盖塔病毒和1株未知虫媒病毒。盖塔病毒为河南省首次分离。
李幸乐黄学勇唐晓燕许汴利
关键词:虫媒病毒盖塔病毒黄病毒
河南省新安县和息县2012年蚊传虫媒病毒调查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部分地区蚊传虫媒病毒的种类分布及基因型别。方法于2012年5-8月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和信阳市息县的居民住房、猪圈、牛棚及树林中采集蚊虫。使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进行种属特异扩增鉴定,并用Clustal X2.1、Meg Align、Genedoc 3.2和Mega v5.1生物信息学软件完成病毒核酸序列的分子生物学分析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共采集蚊虫4属5种7149只,其中新安县以骚扰阿蚊居多(2055只,51.36%),息县以淡色库蚊(2964只,94.16%)为主。共分离获得5株病毒,直接接种BHK-21细胞无病变、C6/36细胞培养仅导致轻微病变,其C6/36细胞传代培养物转接BHK-21细胞后3 d可致细胞明显病变;序列分析表明这5株病毒均属基因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其中3株分离自淡色库蚊,2株来自三带喙库蚊。结论河南省部分地区依然存在JEV及其传播媒介,且目前当地自然界中循环的JEV仍以基因Ⅰ型为主。
郑雅匀付士红唐晓燕李幸乐尚思远徐超梁国栋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基因型
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与防控策略探讨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分析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和防控策略。方法对1980--2008年河南省64401例乙脑患者资料用Excel2003和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选取罗山、新安、西华、邓县、滑县为监测点,5—10月每旬1次,用人工小时法和蚊帐法采集蚊虫标本,计算蚊虫密度。同时每旬采集30~40头仔猪血液标本,用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方法检测猪血清乙脑IgG抗体。结果1980--2008年河南省乙脑累计发病64401例,发病率波动在0.34/10万(315/93599969)~6.72/10万(5246/78076567),其中1980--1994年平均发病率为4.39/10万(3530/80381469),1995--2008年平均发病率为0.86/10万(811/94217549),2008年达最低,为0.34/10万(315/93599969);发病集中于7一_9月,占89.40%(57572/64401);患者主要分布在信阳、南阳、驻马店、周口、洛阳五市,占81.02%(52175/64401);河南省发病年龄以0~14岁为主(79.01%,50884/64401),洛阳市≥15岁明显上升(57.83%,2120/3666),二者发病年龄构成比经x。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5.32,P〈0.05);监测点蚊虫密度高低的不同、猪乙脑抗体50%阳转日早晚的差异,反映了乙脑发病的强度。结论河南省乙脑发病呈下降性、季节性、地域性和年龄分布差异的特点,监测宿主动物猪乙脑抗体水平和媒介蚊虫密度可以预测乙脑流行趋势。控制全省小年龄组、洛阳市大年龄组和高发区人群的发病,加强监测和预测,是河南省乙脑防控的重点。
唐晓燕张彦平许汴利李幸乐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研究
肠道病毒71型外壳蛋白VP2基因重组表达及活性鉴定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克隆表达肠道病毒71型(EV71)外壳蛋白VP2,鉴定重组蛋白免疫活性,为EV71血清学检测试剂和疫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PCR技术从EV71/Henan/106/2009河南分离株基因组扩增VP2基因,经酶切连接到表达载体pMAL-c2X中,转化大肠杆菌(E.coli TB1);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目的基因表达,并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重组蛋白分析鉴定其免疫活性;建立ELISA检测EV71 IgM抗体方法,检测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中和抗体阳性血清60份,其中阳性52份,阴性8份;检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血清标本88份.结果 PCR方法扩增的VP2基因长度约为762 bp;经酶切鉴定插入到表达载体的基因片段与预期目的片段相一致;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1 500;经大肠杆菌高效表达和纯化获得了重组蛋白EV71-VP2,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该重组蛋白与手足口病患者血清反应产生特异杂交带;建立ELISA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87%,特异度为83%.在临床诊断的88份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血清标本中,抗EV71-IgM阳性48份,阳性率为55%.结论 本研究成功克隆并构建了EV71 VP2基因高效原核表达系统,初步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为EV71诊断试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黄学勇刘国华胡小宁杜燕华李幸乐许玉玲陈豪敏许汴利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属抗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