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家滨

作品数:21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电镜
  • 6篇电镜观察
  • 5篇扫描电镜
  • 5篇扫描电镜观察
  • 4篇吸虫
  • 4篇细胞内
  • 4篇胞内
  • 3篇蛋白
  • 3篇尾蚴
  • 3篇胃癌
  • 3篇华支睾吸虫
  • 3篇PAK1
  • 2篇蛋白表达
  • 2篇荧光
  • 2篇质粒
  • 2篇实效
  • 2篇实效性
  • 2篇实效性教学
  • 2篇片段基因

机构

  • 2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体育学院

作者

  • 21篇李家滨
  • 8篇李丰
  • 7篇刘芙蓉
  • 5篇宋今丹
  • 5篇苏若萍
  • 4篇张福会
  • 4篇王桂玲
  • 3篇于秀华
  • 3篇邓立军
  • 3篇王芸庆
  • 3篇黄集前
  • 3篇周颖
  • 3篇李秉正
  • 3篇刘彤
  • 3篇李晓东
  • 2篇张惠丹
  • 2篇安春丽
  • 2篇梁彬
  • 2篇邓立君
  • 2篇赵燕妮

传媒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电子显微学报
  • 2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Curren...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医学教育探索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2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1
  • 1篇199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PAK1重组蛋白质的表达及在人胃癌BGC-823细胞内定位
2007年
为检测人PAK1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在真核细胞中的定位,利用RT-PCR技术获得PAK1目的基因,构建GST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GEX-5X-1/PAK1,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及Western印迹检测,并用体外激酶实验测定其生物学活性;同时,构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PAK1,利用脂质体法转入人胃癌BGC-823细胞系中,在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观察癌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pGEX-5X-1/PAK1载体能在大肠杆菌BL-21中正确表达GST-PAK1融合蛋白,大小约为94kDa,具有生物活性;PAK1绿色荧光蛋白定位于细胞浆。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探索PAK1的生物学特性及信号转导通路打下了基础。
王桂玲周颖赵大林李家滨刘芙蓉李丰
关键词:PAK1蛋白表达转染绿色荧光蛋白
应用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研究细胞内FLNa与PAK1相互作用
2004年
梁彬周颖王桂玲刘芙蓉李家滨张福会李丰
关键词:细胞观察MCF-7乳腺癌细胞
一种制备培养细胞整装内质网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标本的新方法
1995年
一种制备培养细胞整装内质网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标本的新方法黄集前,李家滨,苏若萍,宋今丹(中国医科大学卫部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沈阳l10001)喹啉蓝活染细胞内质网时,荧光的快速粹灭是影响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onfOcallaserscannin...
黄集前李家滨苏若萍宋今丹
关键词:细胞内质网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标本制作
华支睾吸虫在大鼠体内发育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
1991年
华支睾吸虫在大鼠体内发育中,随着体长的增大,体表上的细微结构也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包括体嵴增高,继而形成许多结节,并由结节上发出点状,指状或枝状突起;体棘逐渐减少和消失;腹吸盘唇上和口、腹吸盘周围的感觉乳突数量明显增多。
李秉正邓立军于秀华庞昕黎李家滨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发育扫描电镜
人SCG10基因原核质粒构建及其重组蛋白表达
2011年
目的构建SCG10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纯化和鉴定其表达。方法 pcDNA3.1-SCG10质粒用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克隆至pGEX-5X-1载体,IPTG(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在BL21大肠杆菌中诱导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CG10融合蛋白表达,利用GST-beads纯化诱导的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印迹鉴定。结果 SCG10全长编码序列克隆至pGEX-5X-1载体中,双酶切鉴定片段大小为500 bp,在BL21大肠杆菌中IPTG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分子量为47 kDa,成功纯化出GST及GST-SCG10蛋白,Wstern blot检测到蛋白表达。结论构建了SCG10基因原核表达载体,鉴定了GST-SCG10融合蛋白表达。
刘芙蓉李彦姝张红艳苏楠李家滨李丰
关键词:融合蛋白WESTERNBLOT
怡乐村并殖吸虫后尾蚴体表结构的进一步观察
1996年
作者应用扫描电镜对怡乐村并殖吸虫后尾蚴体表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观察。结果发现:后尾蚴呈长椭圆形。大小约为160×90μm。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开口为22.8×14.5μm。腹吸盘在虫体中部稍前,开口为27.9×10.9μm排泄孔在虫体末端。整个虫体表面被从皮层突出的嵴覆盖,嵴纵横交错呈网格状。在体后部,嵴变宽,网格变大,并在峭表面出现密集排列的圆形凹陷。除排泄孔外,体表其余部分均有成行排列的单尖棘。棘的外形有三种:在虫体腹面,体前部的为稻粒状和尖刀状;体后部的为舌状。在体背面均为尖刀状。体表上可见四种类型的感觉乳突:大圆形无纤毛扁平乳突(A型);大圆丘状中心带结节乳突(B型);大圆丘状无纤毛和结节乳突(C型);表面叠层中心带短纤毛乳突(D型)。A型乳突分布于口吸盘唇上;B型和C型乳突分布于虫体腹面,背面和两侧面,大体呈对称性排列。此外,C型乳突还分布于腹吸盘唇上。D型乳突仅见于口吸盘周边。
罗恩杰苏晓平邓立军李家滨
关键词:后尾蚴并殖吸虫
一种高效而经济获得长片段基因突变体的方法被引量:8
2006年
重组PCR方法的发展为体外突变技术提供了更快捷、准确的方法.通过改进引物设计和PCR保真性等方法,应用重叠延伸PCR的原理成功地实现了对BA基因的定点突变,并构建了其含有m1,m2,m3和m4的突变体.实验证明通过这种改进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长片段基因的突变,并且这种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简便、快捷、经济、高效的特点.
刘彤李晓东王桂玲李家滨李丰
关键词:定点突变
PAK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胃癌细胞内的表达与定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构建PAK2真核表达载体及证实在胃癌细胞内的表达与定位。方法提取HeLa细胞的mRNA,反转录为cDNA。PCR扩增PAK2全长编码基因,克隆至pcDNA3.1A表达载体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测序并转染到胃癌细胞SGC-7901中,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PAK2在胃癌细胞内的定位。结果 hPAK2全长基因序列克隆到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中,酶切鉴定片段为2 000 bp。Western blot检测到重组质粒蛋白表达,分子量约为75 kDa。免疫荧光检测pcDNA3.1A-PAK2在胃癌细胞内的定位以细胞浆为主,细胞核内少许。结论成功构建hPAK2全长基因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主要定位于胃癌细胞浆。
刘芙蓉李晓东李家滨李丰
关键词:真核表达免疫印记免疫荧光胃癌
医学检验本科电镜技术课实效性教学模式初探被引量:3
2005年
中国医科大学在第二学年的第四学期为本科检验专业学生开设了20学时的电镜技术课。目的是通过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和电镜设备的实际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初步的科研能力。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总体满意率达到了83%。文章分析总结了电镜技术课实效性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经验。
张惠丹方瑾张福会李家滨赵燕妮苏若萍
关键词:教学模式
人体眼内猪囊尾蚴表面超微结构的观察被引量:1
1996年
人体眼内猪囊尾蚴表面超微结构的观察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眼科张劲松,雷虹中国医科大学第一电镜室李家滨关于人体眼内猪囊尾蚴(下称囊尾蚴)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的文献国内、外报告较多[1-4],但对其超微结构尚未见报告。为了解眼内囊尾拗超微结构的表...
张劲松雷虹李家滨
关键词:猪囊尾蚴超微结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