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扈燕来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细胞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脐静脉内皮
  • 2篇脐静脉内皮细...
  • 2篇黏附分子
  • 2篇细胞黏附
  • 2篇细胞黏附分子
  • 2篇免疫
  • 2篇静脉内
  • 2篇静脉内皮
  • 2篇静脉内皮细胞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核细胞
  • 2篇分子
  • 2篇干细胞

机构

  • 7篇山东大学
  • 2篇济宁医学院
  • 2篇山东省血液中...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济南市第四人...
  • 1篇山东杏林科技...

作者

  • 7篇扈燕来
  • 5篇田铧
  • 2篇张肇林
  • 2篇房云海
  • 2篇徐蕴
  • 2篇王雪颖
  • 2篇田广平
  • 2篇索宁
  • 2篇张立平
  • 1篇赵婧
  • 1篇吕顺增
  • 1篇尹群生
  • 1篇宋涛
  • 1篇邓景惕
  • 1篇丁海玲
  • 1篇季冉
  • 1篇王长明
  • 1篇刘执玉
  • 1篇李菲
  • 1篇李贵宝

传媒

  • 2篇解剖学报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炎性环境下内皮微粒介导单核细胞促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炎性环境中内皮微粒(EMPs)在单核细胞参与的促内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并探讨EMPs对单核细胞表达内皮细胞标志物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内皮细胞,超速离心法获取EMPs;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和结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经EMPs激活的单核细胞株THP-1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VEGF-A、VEGF-C的表达情况;将HUVECs和THP-1细胞或者经EMPs诱导的THP-1细胞共培养,检测HUVECs的增殖情况;运用RT-PCR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观察经EMPs激活的THP-1细胞对内皮细胞标志物vW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表达情况。结果内皮细胞经炎性因子刺激后释放EMPs,EMPs刺激的THP-1细胞上清中VEGF-A和VEGF-C蛋白水平明显升高;HUVECs细胞增殖实验中,与THP-1细胞或者经EMPs诱导的THP-1共培养的两种情况下,HUVECs均显著增多;与EMPs共培养3 d后,THP-1中vWF和VEGFR-2蛋白表达为阳性,基因表达为阴性,共培养8 d后,vWF和VEGFR-2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均为阴性。结论炎性环境中内皮细胞释放EMPs可以促使单核细胞分泌VEGF-A和VEGF-C,后两者可使HUVECs增殖,EMPs仅能使单核细胞一过性呈现内皮表型,而不能将其转分化为内皮细胞。
王雪颖王世坤田铧索宁房云海魏玉梅扈燕来宋涛
关键词:内皮微粒单核细胞脐静脉内皮细胞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
TNF-α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组织黏附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TNF-α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向局部损伤组织迁移的可行性。方法将MSCs用不同浓度的TNF-α刺激,检测其表面黏附分子、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率及其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制作大鼠自体血栓微粒,建立后肢缺血模型,选取-合适浓度的TNF-α刺激MSCs,移植到后肢缺血损伤的大鼠,计数损伤处MSCs的数目。结果(1)TNF-α刺激24h后,MSCs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而细胞黏附分子-1(ICAM-1)、L-选择素(L-Selectin)、细胞黏附分子缓慢抗原-4(VLA-4)的表达无明显变化;MSCs的标志物表达率没有明显改变;(2)10ng/mlTNF-仅刺激的MSCs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能力明显增强;(3)10ng/mlTNF-仅刺激的MSCs移植到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后,损伤侧肌组织内MSCs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10ng/mlTNF-α短期内能够有效提高MSCs的VCAM-1表达,促进MSCs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及向受损部位迁移,且不影响MSCs的特性。
肖琼王春艳田铧索宁张肇林扈燕来田广平刘执玉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细胞黏附分子内皮细胞
孕晚期睡眠剥夺影响幼年小鼠行为及海马SIRT1和MeCP2表达
2019年
目的:研究孕晚期睡眠剥夺对幼年小鼠个体发育及行为和情绪的影响,并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和甲基Cp G结合蛋白2(MeCP2)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C57BL/6孕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睡眠剥夺组(SD),SD组于孕晚期实施睡眠剥夺,然后连续检测幼年小鼠出生后的体重,观察生长发育情况;利用旷场试验和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幼年小鼠行为学变化;取幼年小鼠海马组织,用Western Blot检测SIRT1以及MeCP2的表达变化。结果:SD组和对照组幼年小鼠体重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但在生后40 d时SD组幼年小鼠体重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其余时间点体重无明显差异。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SD组幼年小鼠在开场箱中央区活动距离和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内进入开放臂和闭合臂总次数亦显著增加(P<0.05)。蛋白检测结果显示,SD组幼年小鼠海马SIRT1表达降低(P<0.05),MeCP2表达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孕晚期睡眠剥夺影响幼年小鼠的生长发育及行为和情绪;海马SIRT1和MeCP2蛋白表达下调可能是导致幼年小鼠情绪障碍的原因之一。
申晓畅平硕张晗郭丽莹扈燕来李涛胡涛高伟
关键词:孕晚期睡眠剥夺SIRT1MECP2
体外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淋巴管内皮细胞表型
2011年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在体外转分化为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取成人新鲜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分别在层粘连蛋白 (FN)铺板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白介素-3(IL-3)、白介素-7(IL-7)刺激下诱导培养24h,通过形态学分析、RT-PCR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单核细胞中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LYVE1、 podoplanin、 Prox1及内皮细胞共同抗原vWF、 eNOS的表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内皮细胞培养基-2(EGM-2) 、 VEGF-C和FN铺板联合诱导单核细胞向淋巴管内皮细胞转分化。结果:单核细胞经FN、 VEGF-C、 IL-3、 IL-7短暂诱导即能表达LYVE-1、 podoplanin、 Prox1,而不表达vWF、 eNOS。结论:单核细胞在炎症或者内皮细胞生长环境中可以表达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但尚不能证实转化为真正的淋巴管内皮细胞。
王长明田铧张立平扈燕来徐蕴邰浩清丁海玲王雪颖
关键词:单核细胞转分化淋巴管内皮细胞
辛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TNF-α、IL-6及uPA/uPAR的抑制作用
2009年
目的应用脂多糖(LPS)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后,检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uPA/uPAR)的mRNA和蛋白含量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12h组和24h组,各组又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100ng/mL)组、辛伐他汀(5μg/mL)组、辛伐他汀(5μg/mL)和脂多糖(100ng/mL)共作用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测定12h组、24h组TNF-α、IL-6及uPA/uPAR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组TNF-α、IL-6及uPA/uPAR的mRNA表达和上清液中IL-6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均<0.05);与脂多糖组相比,辛伐他汀和脂多糖共作用组TNF-α、IL-6及uPA/uPAR的mRNA表达和上清液中IL-6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抑制HUVECs分泌的细胞因子TNF-α、IL-6及uPA/uPAR的表达。
窦姗姗邓景惕季冉扈燕来张伟红张立平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辛伐他汀细胞因子
核仁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核仁素(NCL)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6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NCL、趋化因子受体-7(CCR7)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分析NCL、CCR7与MMP-9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与有无转移的关系以及核仁素与CCR7、MMP-9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NCL在正常甲状腺及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总阳性率分别为0、100%。NCL在伴随转移组癌组织中表达于细胞核、细胞质与细胞膜;NCL在无转移组癌组织中仅表达于细胞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的NCL表达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仁素细胞核外阳性表达与CCR7与MMP-9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NCL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表达部位在转移与非转移组明显不同,且与CCR7、MMP-9表达有密切关系。核仁素可作为区别癌转移与非转移的标志。
吕顺增赵婧田铧李菲李贵宝房云海扈燕来尹群生
关键词:核仁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甲状腺乳头状癌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英文)
2010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统性输注后,何种因素促使其迁移到正确部位尤为关键,目前认为黏附分子在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缺血或损伤组织迁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的:观察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直接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直标法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抗原的表达率,RT-PCR半定量分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呈弱阳性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呈强阳性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率为6%,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率为100%。RT-PCR检测结果显示,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呈微弱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呈高度表达。提示在生理状态下,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低表达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高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
徐蕴扈燕来张肇林梁艳红田铧田广平
关键词:血管细胞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