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武
- 作品数:19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分子心瓣膜材料的体内评价:一种新型大动物模型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建立无需体外循环,同时在体循环和肺循环植入高分子心瓣膜材料的实验模型,对比研究材料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的生物相容性和耐久性.方法 雄性绵羊5只,体质量为(22.4±1.8) kg.左胸后外侧切口,将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单瓣植入到降主动脉起始部和左肺动脉开口处.术后饲服阿司匹林1个月.随访20周后尸检.结果 5只羊手术均成功,均存活到20周.ePTFE薄膜除1个在左肺动脉处贴壁外,其余均保持张开状态,且无论在降主动脉还是左肺动脉,均无血栓、钙化或降解.左肺动脉ePTFE上有明显新生内膜,致其增厚、欠柔软;降主动脉ePTFE无新生内膜,表面光滑、柔软.结论 该模型提供了一种对高分子心瓣膜材料行体内评价的有效、安全的方法,既节约动物数量,又能对照观察材料在体循环、肺循环中的不同表现.
- 张本徐同毅李鑫张锡武熊普熹龚德军徐志云
-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人工心脏瓣膜聚四氟乙烯
- 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自膨式介入肺动脉瓣膜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价自主研制的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自膨式介入肺动脉瓣膜动物体内原位置换后的早期实验效果。方法选用厚度0.1mm经磷酰胆碱表面接枝的超微孔ePTFE材料制作成三叶自膨式介入心脏瓣膜。雄性绵羊7只,体质量(27.2±1.2)kg,全麻右侧开胸,右室近心尖处缝荷包,将人工瓣膜经导管从右室心尖送入肺动脉瓣行原位置换。术后即时通过心血管造影、右心导管检查,术后4周通过经胸心脏超声、右心导管检查对介入瓣膜功能进行早期评价。结果 7只羊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即时心血管造影提示人工瓣膜位置满意,开闭良好。1只羊因肺部感染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于术后16d死亡,其余6只羊随访4周状况良好。术后4周经胸心脏超声提示人工瓣膜工作正常,无明显血栓或赘生物,4只羊无明显反流,2只羊微量反流。右心导管检查提示术后即时人工瓣膜峰值跨瓣压差为(6.0±2.2)mmHg(1mmHg=0.133kPa),术后4周为(9.5±2.7)mmHg,且术后4周与术前[(3.5±1.0)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微孔ePTFE自膨式介入肺动脉瓣经右室心尖入路置入成功率高,人工瓣膜早期功能良好。
- 张本张锡武龚德军安朝杨帆王杨陈翔张志钢徐志云
- 关键词:人工心脏瓣膜
- TWIST1调控人主动脉瓣瓣膜间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 目的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 CAVD)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类型之一。该病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已有研究表明,钙化瓣膜中存在大量成骨细胞标志物的表...
- 张锡武
- 关键词:TWIST1RUNX2
- 文献传递
- 真菌性心内膜炎的诊治被引量:2
- 2011年
- 真菌性心内膜炎是一种发病率低但病死率很高的疾病。随着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心脏手术的开展、深静脉置管的应用以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危险因素及病原学也发生相应变化。与细菌性心内膜炎相比,除了赘生物大、动脉栓塞发病率高外,该病临床表现并无特殊,其早期诊断相对困难。目前诊断仍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及血培养或赘生物培养。虽然新型抗真菌药物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病死率仍然很高。该病最佳治疗为外科手术联合药物治疗。
- 张锡武徐志云
- 关键词:真菌心内膜炎心脏手术
- 人核心结合因子基因P2启动子区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构建含核心结合因子(RUNX2)基因P2启动子区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在人主动脉瓣瓣膜间质细胞中检测其活性,并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RUNX2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人RUNX2基因P2启动子区域,扩增产物经Kpn Ⅰ和Nhe Ⅰ双酶切后插入到pGL3-Basic中,重组质粒pGL3-RUNX2-P2经测序正确后转染人主动脉瓣瓣膜间质细胞,并以BMP-7处理细胞,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变化.结果 将RUNX2基因P2启动子区域1.5 kbp大小基因片段克隆入pGL3-Basic中,测序结果表明序列正确.转染pGL3-RUNX2-P2的瓣膜间质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较转染空载体pGL3-Basic组明显增加(0.273±0.032比0.028±0.005,P<0.05).BMP-7可增强RUNX2启动活性(0.474±0.059比0.273±0.032,P<0.05).结论 成功构建含有人RUNX2基因P2启动子区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BMP-7可通过增强RUNX2启动子活性调控其表达.
- 张锡武张本王树伟龚德军刘晓红袁扬徐志云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7荧光素酶
- 微小RNA心肌缺血后心脏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11年
-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含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其序列高度保守,可以在转录后水平特异性识别靶基因的3′非翻译区(3′UTR)上的相应靶位点,通过抑制或降解特定的靶基因而发挥调节蛋白质合成的作用[1].自从1993年第一个miRNA lin-4被发现以来,短短十几年间已经有近千种miRNA陆续被发现.大量研究表明,其几乎参与人类生命活动及疾病进程各个方面的调控[2].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日趋升高,miRNA在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尤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的心肌保护机制方面,其可能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正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主要方向.
- 解冰张锡武何斌
- 关键词:微小RNA心脏保护机制缺血后病理生理过程蛋白质合成
- 人主动脉瓣间质细胞原代培养及体外钙化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原代培养人主动脉瓣间质细胞并建立体外瓣膜细胞钙化模型,诱导人主动脉瓣间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观察其表型变化。方法采用胶原酶两次消化法原代培养人主动脉瓣间质细胞,取传代3~7代间质细胞,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以钙化诱导培养基培养,对照组以标准培养基培养。1周后,行von Kossa染色观察钙化结节形成情况,分光光度计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瓣膜间质细胞表型蛋白,real-time PCR及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成骨相关因子的表达,评价模型建立情况。结果培养1周后实验组出现钙化结节,每孔钙化结节数量[(51.20±14.31)个]高于对照组[(3.60±1.8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组升高(约上升4倍,P<0.05),细胞收缩表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增高。Real-time PCR及蛋白质印迹分析提示,实验组中成骨相关因子Runx2、osteocalcin及osteopontin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磷酸化Smad1/5/8蛋白表达也同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人主动脉瓣间质细胞体外诱导钙化模型,诱导后间质细胞呈现相对激活状态,表型向收缩表型和成骨表型转化,为今后实验提供了可靠的细胞模型。
- 张米刘晓红张伯尧韩林陆方林张锡武龚德军徐志云
- 关键词:主动脉瓣间质细胞细胞培养技术细胞表型
- 钙化性心脏瓣膜间质细胞培养方法的应用与改进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比较胶原酶消化两段处理法与传统酶消化法培养获得的细胞质量。方法Ⅱ型胶原酶两段处理法为实验组(2g/L),传统酶消化法为对照组(2g/L)。观察两组细胞贴壁时间和24h贴壁细胞数量的差异;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钙化性瓣膜间质细胞免疫表型。结果胶原酶消化两段处理法培养24h后贴壁细胞数量为传统酶消化法获得细胞数量的4倍,两组细胞获得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流式细胞术证实实验组具有活性的原代瓣膜间质细胞量为94.39%,细胞免疫表型检测提示99.2%呈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53.3%呈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结论应用改进后的培养技术获得的细胞数量、细胞活性及细胞表型均优于传统酶消化法且可以应用于体外模型的建立等实验。
- 张伯尧张米张锡武龚德军徐志云刘晓红
- 关键词:钙化细胞培养
- 心脏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报告被引量:2
- 2011年
- 1病例资料患者,69岁,男性。因"体检发现心脏占位9个月,发作性胸闷不适20 d"于2010年8月23日入院。患者9个月前在外院查心脏彩超时发现心尖部可见33 mm×30 mm疏松结构低回声团块(性质不明);其后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心尖部团块未见明显变化。入院查体:
- 唐杨烽徐激斌徐志云张锡武
- 关键词:心脏肿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外科手术
- 磷酰胆碱表面改性增强聚四氟乙烯心脏瓣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4
- 2014年
-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将膨体聚四氟乙烯单瓣同时植入绵羊降主动脉和左肺动脉20周,无明显血栓、钙化或降解,验证了其优良的特性,但在左肺动脉处有明显的新生内膜增生。目的:观察磷酰胆碱表面改性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的生物相容性变化。方法:以磷酰胆碱对膨体聚四氟乙烯进行表面改性,观察改性前后膨体聚四氟乙烯表面形状、接触角、屈服点拉伸应力及弹性模量、蛋白吸附能力的变化。1溶血实验:在稀释人血中分别加入改性膨体聚四氟乙烯浸提液、膨体聚四氟乙烯浸提液、生理盐水及蒸馏水。2血小板计数实验:在健康人全血中分别加入改性膨体聚四氟乙烯、膨体聚四氟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及酵母聚糖A。3血小板激活实验:在健康人全血中分别加入改性膨体聚四氟乙烯、膨体聚四氟乙烯、γ-球蛋白及酵母聚糖A。结果与结论:与改性前比较,改性后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面积显著减小(P<0.001),亲水性及抑制蛋白吸附能力显著增强(P<0.001),生物力学性能及溶血性能无明显变化。体外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激活实验显示,改性后膨体聚四氟乙烯的抗血栓性能显著增强。说明磷酰胆碱表面改性可以增强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的抗血栓性和抗蛋白吸附能力,改善其生物相容性。
- 张本龚德军张锡武徐同毅韩林唐昊陆方林徐志云
- 关键词:生物材料聚四氟乙烯表面改性磷酰胆碱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