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瑞茂

作品数:114 被引量:349H指数:10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7篇科技成果
  • 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0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1篇油菜
  • 72篇甘蓝
  • 72篇甘蓝型
  • 57篇甘蓝型油菜
  • 42篇不育
  • 39篇杂交
  • 32篇选育
  • 26篇杂交油菜
  • 24篇雄性不育
  • 21篇核不育
  • 19篇双低
  • 19篇不育系
  • 15篇油菜新品种
  • 14篇隐性核不育
  • 13篇黄籽
  • 12篇性状
  • 12篇雄性不育系
  • 12篇制种
  • 12篇细胞质
  • 11篇基因

机构

  • 51篇贵州省油料科...
  • 49篇贵州省油菜研...
  • 14篇贵州省农业科...
  • 7篇遵义市农业科...
  • 6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贵州大学
  • 1篇南县农业局
  • 1篇贵州省农业厅
  • 1篇安县农业局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14篇张瑞茂
  • 56篇陈大伦
  • 42篇李敏
  • 24篇汤晓华
  • 19篇侯国佐
  • 17篇曾章丽
  • 13篇胡腾文
  • 12篇王华
  • 10篇李超
  • 9篇赵继献
  • 8篇杜才富
  • 6篇陈芝能
  • 6篇程尚明
  • 6篇张莹
  • 5篇田世刚
  • 5篇王燕玲
  • 4篇侯燕
  • 4篇赵德刚
  • 4篇罗绮霞
  • 3篇王敏

传媒

  • 37篇种子
  • 31篇贵州农业科学
  • 7篇耕作与栽培
  • 6篇中国油料作物...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农技服务
  • 2篇中国油料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安徽农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作物研究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2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省百万亩油菜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候国佐张瑞茂冯泽蔚赵继献黄俊明等
该项目是在贵州省13个县实施的并将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油菜优质高产工程。项目完成了油菜亩产200~250kg模式化栽培、大面积亩产150kg的应用、施肥技术等10个项目的研究,最后分别组装成油菜亩产250kg、200kg和...
关键词:
关键词:丰产栽培施肥油菜
NaCl溶液克服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不亲和性的研究被引量:4
1989年
甘蓝型油菜为常异交作物,它自交结实一般均很正常。但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自交和兄妹交都不结实,利用这一特点可用自交不亲和系作母本配制油菜杂种。为了保持繁衍自交不亲和系本身,以前均采用开花前剥蕾授粉的方法,这种方法靠手工操作,工效极低,且不适应油菜大面积制种对亲本需要量较大的情况。据有关信息透露,在蔬菜的大白菜、甘蓝的杂优制种中,已用 NaCl 溶液采克服白菜、甘蓝自交不亲和系的不亲和性,繁殖自交不亲和系的种子。油菜与白菜、甘蓝一榉同属十字花科作物,NaCl
侯国佐张瑞茂
关键词:NACL溶液油菜自交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浔油8号”(JG518)的选育
2008年
浔油8号系江西省九江市农科所和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利用隐性核不育系501A与恢复系C168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2005~2007年在江西省区域试验中表现出产量潜力大、品质优、适应性广、抗性较强等特点。并于2008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沈福生张瑞茂江满霞张玉玲王由法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双低选育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杂交种纯度与产量的关系被引量:7
2007年
通过对油研七号、油研十号设置5个纯度处理,研究了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杂交种的纯度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纯度每降低1%,该品种的产量下降0.5%左右;不育株率为5%,即种子纯度为90%,减产幅度在5%以上,减产达极显著水平。
曾章丽陈大伦张瑞茂李敏汤晓华
关键词:隐性核不育两型系杂交种纯度
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86AB的选育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以油研10号(82278 A×942 R)F1为基础,采用自交、测交的方法,并经连续夏繁加代选择,历经5年7代的选育于2003年育成稳定了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型系86 AB。其芥酸均在1%以下,硫甙20.6~26.8μmol/g,含油量46.6%~49.3%,种子蛋白质23.7%~25.1%。黄籽株率分别平均为98.9%,色级(粒色指数)在3.28~3.58之间,平均色级为3.5。全生育期在210 d左右,不育系株高适中,分枝多,分枝位较低,不育株天然结荚结实好,抗倒性强,在海拨386 m的塘头地区10月上旬播种,密度8 000株/667 m2的情况下,株高186.3 cm,一次分枝高度47.6 cm,一次分技数9.8个,单株有效角586.4角,角长5.3 cm,角粒数18.8粒,千粒重3.6g,单株产量25.1 g。以该不育系组配的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NR 168于2006~2009年完成了贵州省预备区试、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益油1号。
张瑞茂陈大伦李敏胡腾文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
黄籽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被引量:1
2004年
蔡典明张瑞茂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品种比较试验选育
油研七号与秦油二号综合效益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通过’96~’98油研七号与秦油二号在遵义、湄潭县等 1 0县的 2 8个点同田对比试验分析 ,油研七号平均产量1 5 0 .72kg/ 6 6 7m2 ,比秦油二号增产 1 4 .1 8kg ,增加产值 34 .0 3元 ;含油率平均比秦油二号高 3.35 % ,产油量多 5 .0 5kg/6 6 7m2 ,增加产值 40 .39元 ;两项合计可增产值 74.42元 ,其总产值比秦油二号提高 35 %。油研七号芥酸和硫甙含量分别为 1 .0 8,1 0 .5 4μmol,比秦油二号分别低 39%和 6 9.2 μmol,如开发其优质产品 。
程尚明张瑞茂赵继献王华陈大伦
关键词:杂交油菜优质油菜芥酸硫甙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118A的遗传与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经遗传研究表明:核不育系118 A的不育性受两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和一对隐性上位互作基因控制,不育基因与117 AB、S45 AB的不育基因为非等位基因,当两对基因隐性纯合,另一对上位互作基因为显性(RfRf或Rfrf)时,植株表现不育(aabbRfRf或aabbRfrf),其相应临保系的基因型为3对隐性纯合体(aabbrfrf)。纯合两型系内不育株与可育株(AabbRfRf或aaBbRfRf)杂交,F1为1∶1的育性分离,系内可育株自交为3∶1的育性分离。利用纯合两型系AabbRfRf或aaBbRfRf中不育株和可育株成对兄妹交可生产纯合两型系和不育系118 A,不育系和临保系杂交生产全不育系118 CA(aabbRfrf),全不育系与恢复系(AA—或—BB)杂交生产杂交种。
张瑞茂陈大伦汤晓华李敏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重叠基因
甘蓝型油菜隐性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原种繁殖技术规程被引量:7
1998年
通过研究与实践验证,总结并制订了既可连年保持所配杂交种的产量优势和增产潜力,又可防止其优良种性和品质因繁殖代数增加造成混杂退化的隐性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原种繁殖技术规程:即一级原原种干燥低温保存,以后5~6年内分年取种隔离繁殖二级原原种,翌年又以之作供繁种进行原种繁殖,生产原种下年再用于大田制种。
张瑞茂侯国佐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用系原种
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0大面积实用制种技术被引量:1
2012年
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大量转移情况下,通过制种实践,从生产布局、苗床、大田移栽,可育株拔除与清理几个环节,总结出了完成油研50大面积制种生产及种子质量保纯实用制种技术。
胡腾文张瑞茂陈大伦李敏
关键词:劳动力制种技术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