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敏

作品数:6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玉米
  • 2篇滞育
  • 2篇中红侧沟茧蜂
  • 2篇土壤
  • 2篇间作
  • 2篇茧蜂
  • 2篇HSP90
  • 2篇侧沟茧蜂
  • 1篇玉米根
  • 1篇玉米根际
  • 1篇玉米间作
  • 1篇生物富集
  • 1篇水分
  • 1篇水分特征
  • 1篇太行山山前平...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 1篇土壤酶活性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作者

  • 6篇张敏
  • 4篇陈源泉
  • 4篇隋鹏
  • 2篇姜莉
  • 2篇汪洪焦
  • 2篇高旺盛
  • 2篇李建成
  • 1篇张青文
  • 1篇赵章武
  • 1篇孙自广
  • 1篇刘海军
  • 1篇李媛媛
  • 1篇刘小侠
  • 1篇马丽
  • 1篇栾琛

传媒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昆虫知识
  • 1篇中国昆虫学会...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马唐与玉米间作对镉的富集效果研究初探被引量:27
2009年
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马唐与玉米间作对玉米吸收和积累镉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单作玉米还是间作玉米,同一镉浓度处理下,玉米各器官的含镉量均为:根>茎>叶>籽粒;同一器官不同镉浓度处理的镉含量大小顺序为:10mg>5mg>0mg。在没有镉胁迫情况下,单作马唐地上部积累的镉略高与间作马唐;当加入外源镉时,间作马唐积累的镉高于单作马唐,且达到显著水平。马唐对镉的积累量随着镉浓度的增加,马唐地上部积累镉的量也在相应增加。玉米与马唐间作系统,促进了玉米根部对镉的吸收,而籽粒中镉的含量反而有所降低。研究初步表明,玉米与马唐间作之后,能够相互促进对镉的吸收。
刘海军陈源泉隋鹏高旺盛姜莉汪洪焦张敏
关键词:玉米马唐间作重金属生物富集
热激蛋白90与中红侧沟茧蜂的发育关系被引量:4
2009年
根据热激蛋白90(the heat shock proteins90,Hsp90)基因序列的保守性,设计引物,采用PCR结合RACE扩增的方法克隆得到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Haliday Hsp90cDNA全序列,并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研究Hsp90与中红侧沟茧蜂发育及滞育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滞育条件和非滞育条件下,热激和冷激都能诱导Hsp90的表达;不论在滞育还是非滞育条件下,Hsp90表达量均在2龄初期最高,随发育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成虫期表达量又显著升高;滞育褐茧在4℃保存初期,Hsp90呈现高表达且随保存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张敏李建成刘小侠张青文赵章武
关键词:中红侧沟茧蜂HSP90滞育半定量RT-PCR
中红侧沟茧蜂中HSP90基因的克隆及检测
以RT-PCR法得到1448bp的中红侧沟茧蜂HSP蛋白90基因,并检测其在中红侧沟茧蜂滞育茧和非滞育茧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SP90在中红侧沟茧蜂非滞育茧中表达量很高,但在滞育茧中不表达。说明中红侧沟茧蜂的滞育与热...
张敏李建成刘小侠张青文
关键词:中红侧沟茧蜂HSP90基因基因检测
文献传递
不同间作形式对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0
2010年
为了探究间作群体地下部土壤生物化学环境,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不同间作群体玉米关键生育时期3种主要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生育时期的推进,玉米单作、玉米‖向日葵、玉米‖花生、玉米‖红薯4个处理的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均在喇叭口期出现活性高峰;玉米整个生育期各处理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大小顺序均表现为玉米‖花生>玉米‖红薯>玉米‖向日葵>玉米单作,且在喇叭口期差异较显著(P>0.05)。玉米‖花生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整个玉米生长期一直高于玉米单作,玉米‖红薯除喇叭口期外均低于玉米单作、玉米‖向日葵在喇叭口期和开花授粉期也均低于玉米单作;间作群体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因此,研究表明合理的间作可以改善土壤酶活性,提高作物产量。
姜莉陈源泉隋鹏栾琛张敏汪洪焦李媛媛高旺盛
关键词:间作土壤酶活性
太行山平原小麦玉米复种长期节水条件下的产量变化
通过9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太行山前的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在不同灌溉制度下生产力的大小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小麦0水到1水、1水到2水,产量增加明显,增幅达28.4%和19.8%,且产量的稳定性也明显增加,继续增加灌...
王光亚陈源泉刘连华张敏隋鹏
关键词:节水稳定性
文献传递
太行山山前平原节水替代模式耗水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模式的高耗水特征,结合当地作物生态适应性、粮棉安全及经济效益要求,从2003—2010年筛选确定了麦玉-春甘薯-春棉-春甘薯模式(粮棉薯)、黑麦草/春棉-花生-麦玉模式(粮棉油)、麦玉-花生模式(粮油)进行定位试验研究,分析3种模式替代麦玉模式的可行性。笔者重点研究了各模式的水分消耗特征,分析了一个轮作周期内(2006—2009年)各模式土壤贮水量、耗水量、各层次体积含水量变化和水分平衡。研究结果表明:与麦玉对照相比3种替代型模式土壤贮水量和不同层次水分利用表现出显著茬口效应,可更好的实现年际间水分互补利用;粮棉薯和粮油模式比麦玉模式生育期节水18%以上,2种模式下土壤贮水量平均每年增加20mm以上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这2种模式4年间土壤水分无效蒸发量显著高于对照。粮棉油模式与麦玉模式相比生育期节水5.4%,平均每年土壤贮水量增加13.8mm,显著低于麦玉模式(21.9mm),水分无效蒸发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替代型模式土壤贮水量整体水平较高,土壤水分变化率相对较小。因此,粮棉薯模式和粮油模式节水效果较好,粮棉油模式无明显节水效果,但综合粮食安全,粮油模式为最优替代模式。
张敏隋鹏陈源泉孙自广马丽
关键词:土壤水分特征耗水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