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旺盛

作品数:309 被引量:4,139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1篇期刊文章
  • 58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1篇农业科学
  • 111篇经济管理
  • 30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4篇政治法律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87篇农业
  • 48篇生态
  • 39篇土壤
  • 30篇玉米
  • 29篇保护性耕作
  • 25篇农牧
  • 23篇农牧交错带
  • 23篇交错带
  • 22篇生态系统
  • 22篇农田
  • 21篇可持续发展
  • 20篇耕作
  • 19篇水分
  • 17篇生态系统服务
  • 16篇小麦
  • 13篇农村
  • 12篇土壤水
  • 12篇土壤水分
  • 12篇作物
  • 10篇间作

机构

  • 28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7篇甘肃农业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北京师范大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内蒙古农业科...
  • 6篇石家庄信息工...
  • 6篇湖南省土壤肥...
  • 6篇中国农村技术...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江西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北京农业大学
  • 4篇河南省农业科...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吉林省农业科...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4篇河南师范大学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山东省农业科...

作者

  • 308篇高旺盛
  • 123篇陈源泉
  • 83篇隋鹏
  • 17篇杨世琦
  • 16篇董孝斌
  • 14篇曹世雄
  • 14篇秦红灵
  • 13篇王国升
  • 13篇陈冬冬
  • 12篇胡恒觉
  • 12篇黄坚雄
  • 10篇张海林
  • 10篇马月存
  • 9篇石彦琴
  • 9篇李向东
  • 9篇李媛媛
  • 8篇黄进勇
  • 8篇许翠
  • 7篇史学朋
  • 7篇吴雪梅

传媒

  • 30篇中国农学通报
  • 24篇农业现代化研...
  • 12篇生态学报
  • 12篇生态学杂志
  • 1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0篇2007年中...
  • 9篇中国农业资源...
  • 9篇中国农学会耕...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干旱地区农业...
  • 8篇作物杂志
  • 8篇现代农业与农...
  • 7篇中国生态农业...
  • 7篇中国人口·资...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农业系统科学...
  • 5篇作物学报
  • 4篇玉米科学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14篇2012
  • 11篇2011
  • 23篇2010
  • 13篇2009
  • 17篇2008
  • 49篇2007
  • 35篇2006
  • 37篇2005
  • 22篇2004
  • 11篇2003
  • 5篇2002
  • 6篇2001
  • 8篇2000
3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农村建设中的区域农村村容现状与问题调查
根据对全国东中西部26个省份、202个村庄、2411份调研问卷的结果,重点从农村家庭燃料结构、农村道路、农村家庭饮水、厕所、秸秆处理、生活垃圾、植被绿化等方面对中国不同区域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村容现状与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在此...
陈源泉高旺盛王国升隋鹏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生态环境秸秆处理
文献传递
农村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分析及解决途径被引量:24
2004年
本文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解决途径。从农村教育这一传统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隐含实现条件出发,提出农村教育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因素,进一步分析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业转型、农业深度和广度开发、非农产业等要求的不适应性;根据农村教育的瓶颈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主要途径。
陈冬冬高旺盛
关键词:农村教育剩余劳动力转移
甘肃粮食生产前景与技术策略的探讨
1990年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是农业的重点。近年来,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使甘肃农业获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1988年全省粮食总产比1949年增长1.9倍。但由于人口的迅猛增长,人均占有粮食1988年却比1956年尚低22公斤,人均粮食仅278公斤。本世纪末能否实现粮食自给?发展前景怎样?乃为各界共同关注之课题。
胡恒觉高旺盛黄高宝
关键词:粮食生产
黄土丘陵区路面种草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及成本效益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土质道路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农村、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由于设计标准低,常常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农村道路损坏的主要原因。1997~2001年,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延安市下砭沟小流域农业作业道路为背景,以防止和减轻路面汇流引发的水土流失对道路的破坏为目的,采用小区径流监测和施工统计的方法,在路面进行了为期5年的种草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路面种草后径流量减少76.38%,土壤侵蚀量减少69.47%,建设成本比石子路减少71.65%,维护费用比对照减少60.97%,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技术途径。对各地土质路面土壤侵蚀治理和道路维护具有广泛参考价值。
曹世雄陈莉高旺盛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
“双季稻-鸭”共生生态系统C循环被引量:6
2012年
"稻鸭共生"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在双季稻主产区湖南布置了稻田养鸭田间对比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稻鸭共生"生态系统C的输入输出及循环情况。结果表明:"早稻-鸭"生态系统碳输出中,水稻籽粒C占42.21%;水稻秸秆C占38.42%;气态C(CH4和CO2)占18.50%;鸭产品C仅占0.87%。"晚稻-鸭"生态系统碳输出中,水稻籽粒C占53.80%;水稻秸秆C占35.12%;气态C占8.67%;鸭产品C仅占1.07%。两季稻作里,"稻鸭共生"土壤截存C量是2103.2 kg/hm2,水稻植株地上部分固定的C量是15109.96 kg/hm2,水稻根固定的C量是1261.34 kg/hm2,归还给土壤的鸭粪C量是229.87 kg/hm2。鸭子系统C输入主要来自系统外投入的饲料C,早稻季鸭所食的杂草C和害虫C分别为60.53 kg/hm2和2.75 kg/hm2,晚稻季鸭所食的杂草C和害虫C分别为3.64 kg/hm2和6.73 kg/hm2。对"双季稻-鸭"共生生态系统的碳收支与平衡的分析表明,"稻鸭共生"生态系统是碳汇,且固碳潜力大于常规稻作。
张帆高旺盛隋鹏陈源泉
关键词:碳收支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不同作物生态效能研究被引量:17
1991年
深入研究特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不同作物生产力及其生态效能,对于合理调控农田生态系统,探讨提高系统生产力途径具有重要意义。60年代以来,在国际生物学计划(IBP)的影响下,美国、日本、菲葎宾等国先后进行了小麦、水稻、大豆等作物农田生态效能研究。我国于“六·五”期间分别在南方稻区、黄淮海平原以及北方灌区等不同农业区开展了多种作物种植制度生产力问题研究。
高旺盛胡恒觉
关键词:作物生产力生态效能半干旱区
武川县全面禁牧生态政策实施效果的调查被引量:5
2007年
生态保护政策能否真正起到积极作用取决于农民能否从该政策获得经济收益。针对全面禁牧生态政策面临的问题,采取农户调查的方式,剖析了内蒙古武川县禁牧实施的基本现状,不同乡镇农户对禁牧和退耕政策的基本态度,以及产生不同态度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农户认为禁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但农户对禁牧政策的态度取决于禁牧后农户的收入变化,而收入能否提高最终取决于当地能否适时地并且成功地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武川县东土城乡成功进行禁牧为典范,表明在实施禁牧退耕过程中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才能保证全面禁牧生态政策的可持续性。
马月存高旺盛陈源泉李向东杨世琦陈冬冬
关键词:禁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出路
技术结构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农业科技资源状况、技术组合与技术配置.良好的农业技术结构要与农业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农业结构变化相适应.农业技术结构与农业结构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农业结构对农业技术结构的牵动作用主要表现为:农业结...
李晶宜高旺盛
关键词:农业农业技术
生态脆弱区农业生态服务功能的作用及其保护途径
目前农业生产覆盖全球25﹪~30﹪的土地面积,约50﹪的可利用土地已经被农业占据.如果农业生态系统特别是生态脆弱区的系统服务功能得不到恢复与保护,那将会拖全球环境保护的'后腿'.由于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在生态脆弱区环境保护中...
陈源泉高旺盛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保护
文献传递
中国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健康问题与技术对策探讨被引量:5
2008年
粮食问题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必须走持续提高粮食单产的道路,但是高产再高产过程带来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压力不断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功能退化甚至破坏的态势日益严峻,严重制约了作物生产力的持续提高。如何构建健康型高产农田生产系统是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实施急需解决的重大保障技术。本文在对分析中国农业生态健康研究动态及进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农田生态健康存在的问题,从作物-土壤-环境的系统角度出发,构建我国健康型农田生态系统的技术支撑体系,并提出了技术对策与研究重点。
高旺盛陈源泉段留生李建民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高产农田生态健康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