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忱

作品数:5 被引量:91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地貌
  • 2篇冰川
  • 1篇地貌特征
  • 1篇新生代
  • 1篇遥感
  • 1篇遥感技术
  • 1篇遥感监测
  • 1篇夷平面
  • 1篇祁连山中段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响应
  • 1篇晚新生代
  • 1篇现代冰川
  • 1篇雷达
  • 1篇湖相
  • 1篇湖相沉积
  • 1篇河湖相沉积
  • 1篇冰川变化

机构

  • 5篇兰州大学

作者

  • 5篇张忱
  • 4篇潘保田
  • 2篇曹泊
  • 2篇王杰
  • 2篇张国梁
  • 1篇胡小飞
  • 1篇李宗盟
  • 1篇高红山
  • 1篇刘芬良
  • 1篇管东升
  • 1篇胡振波
  • 1篇李富强

传媒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冰川变化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0年
总结分析冰川变化遥感监测中使用的影像数据和方法,探讨全球范围内冰川变化遥感监测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分辨率较高时间序列较长的Landsat影像适合大区域长周期的冰川变化研究.ASTER影像在近几年冰川变化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分辨率达到米级的影像数据适合面积小、精度要求高的冰川变化研究.冰川边界的提取通常采用比值阈值法,同时也应尝试其他方法,以选择最佳的方案.全球范围内,现代冰川退缩速率不尽相同,新几内亚与非洲地区冰川退缩最为严重,反应了低纬度地区的小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更为敏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两极地区冰川规模大,冰川变化相对较小.
张国梁王杰潘保田张忱曹泊
关键词:冰川变化遥感监测气候响应
贺兰山水系流域数值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指示意义被引量:15
2012年
基于Arcgis9.3与ASTER GDEM数据,提取了贺兰山两侧主要水系及其流域边界,根据河流及流域指标提取河流纵剖面、流域的Strahler曲线,并计算其面积高度积分值(Hypsometric Interg-ral)、河流纵剖面的凹度值(Concavity)。通过HI值、凹度值同河流落差、河流长度、流域面积之间相关性分析发现,后3种地貌参数与HI值、凹度值间的相关性较差。对比分析贺兰山两侧河流HI值及凹度值发现:贺兰山东侧北段活动性大于南段,西侧构造活动性分布规律不明显。结合9条河流所处流域的Strahler曲线、河流纵剖面形态和HI值、凹度值分析发现:汝箕沟及其以北贺兰山地区处于地形演化的老年期,汝箕沟以南贺兰山段处于均衡调整的壮年期。
李宗盟高红山潘保田张忱刘芬良管东升
祁连山中段榆木山地区地貌指数分析及其活动构造意义
祁连山脉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整体呈北西西-南东东方向,绵延1000多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榆木山分布于祁连山中段,位于活跃的仍在生长的祁连山山前地带,是在东北向逆冲的隐伏断层上盘发育的一个生长褶皱。新生代以来榆木山...
张忱
文献传递
晋陕峡谷北段晚新生代河流演化初步研究被引量:35
2012年
晋陕峡谷黄河形成的时代是地学界十分关注的科学问题,长期存在比较大的意见分歧,至今没有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山西保德地区发育一套晚中新世-早上新世的河湖相沉积,年代为>8.3~3.7Ma,地貌与地层分析表明,它们是唐县期夷平面的相关沉积。河湖相地层所含砾石层的组构和岩性统计揭示,当时汇入古湖的河流是发源于周围抬升区的短小河流,形成一个局地规模的湖泊水系。晋陕峡谷北段唐县期夷平面之上分布两期红粘土覆盖的河流砾石层,形成年代分别在4.9Ma前和3.7Ma前;砾石组构和岩性统计揭示,它们所指示的河流流向向北,与黄河流向相反,是一个不同于现代黄河的古河流,它将保德古湖水系与河套盆地联系起来。3.7Ma前,强烈的地面上升导致河湖相沉积结束和唐县期夷平面抬升,风成红粘土堆积其上,地形起伏增大,河流溯源侵蚀加剧,水系进入重新组织阶段;1.2Ma前,黄土高原南部的河流将原北流水系袭夺,黄河形成;最近1.2Ma的强烈地面上升,导致黄河不断下切并发育多级阶地,逐渐形成现代壮观的深切峡谷地貌。
潘保田胡振波胡小飞张忱李富强
关键词:河湖相沉积夷平面
遥感技术在现代冰川变化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11年
传统的现代冰川变化研究主要以实地观测和经验公式来获得冰川的面积变化、体积变化和冰川表面运动速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航空遥感光学图像、数字高程模型、雷达等新技术数据的不断出现和发展,借助遥感手段研究冰川的性质和特征、监测冰川的动态变化成为冰川学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有效解决了现代冰川研究中高山区资料受限等问题。冰川面积变化的计算机自动解译方法主要有阈值法和雪盖指数阈值法、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法、比值阈值法等。阈值法和雪盖指数阈值法操作简单,但是在阈值选取方面不好把握;非监督分类法操作简单但限制因素较多;如果训练区选择准确,监督分类法分类结果比较精确;波段比值阈值法操作相对简单,精度准确,是目前运用最多的计算机自动分类方法。数字高程模型和雷达数据在冰川体积变化研究中的应用,较好地提高了传统方法的精度和适用性;而且雷达数据具有不受大气传播和气候影响的特点,很好地弥补了遥感光学影像数据极易受云雪等影响的不足。高精度GPS和雷达数据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在冰川表面运动速度的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曹泊王杰张忱张国梁潘保田
关键词:现代冰川遥感雷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