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卿
-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癌中Tiam 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12年
-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 1)表达与肾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肾组织、肾癌石蜡组织标本中Tiam 1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用三种不同浓度2μmol/L(T1低浓度)、4μmol/L(T2中浓度)、8μmol/L(T3高浓度)的索坦干扰786-0细胞24h、48h、72h;同时设正常对照组T4(常规培养液)。应用TUNEL法检测各组作用48h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Tiam 1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8例肾细胞癌组织中Tiam 1阳性表达率63.2%(43/68),有淋巴结转移组Tiam 1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10例正常肾组织中Tiam 1表达均为阴性。Tiam 1基因在786-0细株中表达与肾癌组织中表达相一致。结论:Tiam 1表达与肾癌转移存在密切关系,Tiam 1表达可作为肾癌转移过程中一个有价值的指标;索坦可抑制肾癌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的凋亡,可特异性抑制肾癌786-0细胞中Tiam 1蛋白及mRNA的表达,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 孟庆泽乔保平宫璀璀刘德海张喜卿
- 关键词:肾癌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肿瘤转移凋亡
- 索坦对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生长与Tiam1表达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索坦对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生长与Ti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分为4组:索坦低、中、高浓度处理组和正常对照组。索坦低、中、高浓度处理组细胞分别用2、4和8μmol/L索坦培养24、48和72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Tiam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采用MTT和TUNEL法检测培养48h各组细胞凋亡和存活情况。结果:各组细胞培养24、48和72h时间点的Ti-am1蛋白及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8.782、551.191、510.484,294.803、460.127、358.019,P均<0.05)。索坦高、中、低浓度处理组不同时间点Tiam1蛋白及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01、81.324、262.601,120.671、509.902、56.464,P均<0.05)。同一时间点随着索坦浓度增加,细胞Tiam1蛋白及mRNA的表达减弱(P<0.05);同一浓度处理组中,随着时间延长,Tiam1蛋白及mRNA的表达降低(P<0.05)。培养48h,各组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432和120.341,P均<0.001),随着索坦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增加(P<0.05)。结论:索坦可能通过抑制Tiam1基因在肾癌细胞株786-0中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生长。
- 孟庆泽乔保平宫璀璀刘德海张喜卿
- 关键词:TIAM1肿瘤转移凋亡
- 胃肠道间质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 2006年
- 张喜卿张同全孙明祥孙天玉程倩
- 关键词:胃肠肿瘤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
- 胃肠间质瘤30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分析30例GIST的临床资料和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30例GIST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53.2岁。15例发生于胃,3例位于食管,9例位于空肠和十二指肠,2例位于结肠,1例位于肠系膜。良性12例,恶性12例,交界性6例。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腹部包块、血便等。30例中梭形细胞型20例,上皮细胞型6例,混合细胞型4例。免疫组化:28例CD117(+),27例DOG1(+),25例CD34(+),vimentin30例全部(+),3例SMA(+),2例desmin(+),1例S-100(+)。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好发于中老年人,CD117、DOG1和CD34联合检测可提高GIST的诊断率,手术是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 张喜卿王志成初霞王巧云薛江波
-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 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的表达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0例正常肾组织及68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Tiam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68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Tiam1蛋白及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2%(43/68)、54.4%(37/68),10例正常肾组织中Tiam1蛋白及mRNA表达均为阴性,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蛋白<0.001;PmRNA=0.001)。Tiam1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χ2蛋白=15.308,P<0.001;χ2mRNA=10.329,P=0.001)、淋巴结转移(χ2蛋白=5.620,P=0.018;χ2mRNA=9.379,P=0.002)及远处转移(χ2蛋白=6.654,P=0.010;χ2mRNA=4.148,P=0.042)有关,而与肿瘤大小无关(χ2蛋白=0.651,P=0.420;χ2mRNA=0.005,P=0.941)。结论:Tiam1对判断肾透明细胞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 孟庆泽乔保平宫璀璀刘德海张喜卿
- 关键词: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肾透明细胞癌预后
- 超常胎盘部位反应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超常胎盘部位(exaggerated placental site,EPS)反应,是一类滋养层细胞病变,1991年WHO将其正式冠名并分类.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许多病理学家及妇产科医师对其特有的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还认识不足,文献报道也不多.本文报道3例超常胎盘部位反应,结合文献对其光镜及免疫组化进行研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 张喜卿张同全孙明祥孙天玉
- 关键词: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
- 胃肠道间质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l tumor,GIST)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对25例GIST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进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GIST最常见的症状是...
- 张喜卿张同全孙明祥孙天玉程倩
- 文献传递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sofpancreas,SPT)是一种较少见的、好发于青年女性的胰腺肿瘤,1959年由Frantz首先报道,该肿瘤又称为实性囊性或乳头状囊性肿瘤、实性和乳头状上皮性肿瘤和Frantz瘤等,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病理学分类中将其列为胰腺外分泌源性肿瘤,统一命名为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瘤,由形态比较一致的细胞形成实性巢状和乳头状结构的上皮性肿瘤,常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常表现为良性过程,偶尔可为恶性,本研究收集了5例经过病理明确诊断的SPT,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免疫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SPT的认识。
- 张喜卿初霞王志成王巧云薛江波
- 关键词:假乳头状瘤胰腺肿瘤病理分析实性
- 甲状腺髓样癌1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 (MT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 16例经病理诊断为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组织化学及光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结果 患者大多以颈部肿块就诊 ,可伴腹泻症状。术后 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 85. 7%和 5 7.1%。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 15例 ,家族型甲状腺髓样癌 1例。癌组织中降钙素 (CT)阳性 16例、CgA阳性 15例、NSE阳性 10例、Syn阳性 7例、3例见甲状腺球蛋白 (Tg)阳性细胞 ,淀粉样物质染色均阳性。结论 MTC具有多分化肿瘤的特点 ,可以表达多种神经内分泌标志物 ,少数可出现类癌综合征或顽固性腹泻。其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和组织化学 ,并须结合其临床资料。
- 张喜卿张哉根张同全孙明祥孙天玉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病理学
- 结节性甲状腺肿内非典型增生病变的克隆性和CK19表达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内非典型增生病变的克隆性,探讨高级别非典型增生与CK19表达和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06-01-2011-06-3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20例)和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病理科(27例)的女性甲状腺疾病组织47例,包含9例乳头状癌、4例滤泡癌、12例滤泡型腺瘤和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利用巢式PCR技术对47例甲状腺疾病组织进行AR、PGK基因的多态性筛选。对有多态性的标本(包括9例乳头状癌、4例滤泡癌、7例滤泡型腺瘤和1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应用激光显微切割获取肿瘤性病变和18个非典型增生病变(取自1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3例乳头状癌)进行AR、PGK基因的克隆性检测,再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CK19的表达。结果甲状腺癌和腺瘤均为单克隆性。83.3%(15/18)的非典型增生病变是单克隆性增生,具有肿瘤性质,光镜下细胞核具有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核的部分特征,核呈毛玻璃样,有异型性,可见核仁、核沟和核重叠,无纤维间质反应,是高级别非典型增生。3个取自乳头状癌的高级别非典型增生与对应癌组织具有相同的单克隆起源。多克隆性增生的非典型增生镜下核浆比增加,核染色质增粗、颗粒状分布,仅个别细胞核呈毛玻璃样改变,未见核沟,是低级别非典型增生,属于有可能逆转的反应性增生。CK19表达在乳头状癌呈弥漫一致的强阳性,在高级别非典型增生呈弥漫但强度不均一的阳性,在低级别非典型增生阴性或仅灶性阳性,腺瘤部分阳性,正常甲状腺阴性。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出现的具有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核部分特征的非典型增生是高级别非典型增生,呈单克隆性增生,其CK19弥漫阳性表达,具有癌前病变性质,可进一步进展为乳头状癌。对伴此类病变的甲状腺良性病变,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并加强密切随诊。
- 初霞杨建华张喜卿王志成张伟
- 关键词:克隆性非典型增生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乳头状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