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其发

作品数:134 被引量:599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6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2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3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92篇教育
  • 23篇农村
  • 20篇农村教育
  • 16篇教育思想
  • 10篇教师
  • 9篇陶行知
  • 8篇教育综合
  • 8篇教育综合改革
  • 8篇基础教育
  • 7篇教育史
  • 6篇义务
  • 6篇义务教育
  • 5篇督导
  • 5篇师范
  • 5篇师生
  • 5篇史论
  • 5篇农村教育综合...
  • 5篇终身
  • 5篇教育研究
  • 5篇课程

机构

  • 109篇西南大学
  • 21篇西南师范大学
  • 8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成都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安徽工业经济...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市教育科...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教育学会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作者

  • 131篇廖其发
  • 19篇刘秀峰
  • 13篇邵晓枫
  • 5篇魏登尖
  • 4篇张军凤
  • 4篇刘远碧
  • 3篇何光全
  • 3篇张惠
  • 3篇范涌峰
  • 3篇王冰
  • 3篇张颖夫
  • 3篇凌飞飞
  • 3篇刘小红
  • 3篇周昆
  • 2篇任莉
  • 2篇江东华
  • 2篇严怡
  • 2篇宋乃庆
  • 2篇袁丹
  • 2篇苟亚春

传媒

  • 14篇河北师范大学...
  • 9篇教育与教学研...
  • 8篇西南大学学报...
  • 7篇成人教育
  • 6篇西南师范大学...
  • 6篇教育史研究辑...
  • 4篇现代中小学教...
  • 4篇重庆陶研文史
  • 4篇教育学术月刊
  • 4篇首届中国农村...
  • 3篇南京晓庄学院...
  • 2篇教育理论与实...
  • 2篇重庆教育学院...
  • 2篇教育导刊(上...
  • 2篇国家教育行政...
  • 2篇教育学报
  • 2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教育与职业
  • 1篇成人高教学刊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16篇2012
  • 15篇2011
  • 10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10篇2007
  • 10篇2006
  • 1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2
1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与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关系的思考被引量:4
2010年
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与当前正在兴起的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提出的背景不同,改革的内容不同,改革的具体方式不同,但两者都是综合性的改革,都采用统筹的策略,两次改革的终极目标趋于一致。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与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应相互衔接,共同推动我国农村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刘秀峰廖其发
关键词: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
论女性主义对教师专业化的批判及启示被引量:3
2007年
女性主义者主要对教师专业化中"专业化"的起源、"教师专业化"的哲学基础、教师专业化标准以及学校教师人事结构等方面中蕴涵的男性价值倾向进行了批判。由此带来启示:关注女性的权益,宣传社会性别公平化的教师教育理念;推动男女平等的教师教育改革,注重男女性别特质优势的合理发挥;加强我国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间的联系。
张惠廖其发邵晓枫
关键词:女性主义教师专业化
心系国和民 追求活与新——论陶行知活的乡村教育思想与启示(上)
2007年
本文论述了陶行知先生关于建设活的乡村教育的基本思想及其启示;我们要有奉献社会、改造社会的精神;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农民;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教育对于建设新中国、新农村的意义;需要建立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要有“活的乡村教师”;以培养活的国民为目标;乡村学校的课程要切合乡村的生活;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方法;乡村教育要与乡村各种力量相联合。
廖其发邵晓枫
学前教育体制与机制的学术史研究
本文在对学前教育体制与机制现有研究文献进行较为全面梳理的基础上,从概念內涵的界定与构成要素划分、学前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思想、培养体制与机制、托幼机构制度、办学体制与机制、幼小衔接与管理制度等方面对迄今中外学前教育体制与机...
廖其发刘小红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体制教育改革教育管理制度学术史
论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基本原则与主要策略被引量:3
2018年
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需遵循以下十大原则:公平与效率并重;普及与提高并重;当前与长远兼顾;多数与少数兼顾;综合统筹、均衡发展;三教统筹、协调发展;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稳步推进;政府主导、民间参与;思想引领、制度保障。根据发达与基本发达城市群、一般县域、地广人稀的人口小县三类地区具体情况的不同,应分别采取不尽相同的学校布局思路。发达与基本发达城市群的基础教育学校布局采取以下基本思路:高端统筹、全域一体;老区挖潜、新区增校;高段出城、低段就近;集团办学、以强带弱。一般县域的基础教育学校布局采取以下基本思路:高中到路;初中到镇;高小到"乡";初幼到联村。地广人稀的人口小县的学校布局采取以下基本思路:高中到县;初中到路;高小到乡镇;初幼到联村;少数流动。为保障布局调整的顺利进行,需要实行以下七大主要制度:适宜的学校标准制度;方便的学生寄宿制度;数质兼优的教工队伍建设制度;全员免费的学生资助制度;政府为主的基础教育财政制度;"就近入学"与"选择入学"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富有弹性和效率的培养体制与机制。
廖其发
论叶圣陶的自学思想
2011年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均离不开学习者的自学,可以说自学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根基和灵魂。其实从广义上讲,学习本就是自学,古代教育并不存在自学这一概念,古代的学习就是自学,只是在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确立之后,似乎受教育与学习成了对立的两个方面,以“教”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取代了以“学”为核心的话语体系,以至于“学风”尽失。
刘秀峰廖其发
关键词:叶圣陶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学校教育制度古代教育话语体系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基于实证调查的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我国重新试行免费师范教育意义重大,但相关政策在实施范围、免费对象责权利的规定等方面还需要完善。本文提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扩大实施范围;实行灵活多样并更加科学的招生、奖惩与就业制度;免费师范生责权利的规定应更合理、具体;进一步改善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
何光全廖其发臧娜
关键词:师范生免费教育
论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被引量:6
2018年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一场持续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这场改革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酝酿和初步试点阶段(1978-1988年);全面实施和深入推进阶段(1989-2000年);平稳开展与转型阶段(2001年至今)。40年来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绩:人们的农村教育观念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农村教育战略地位有所落实;农村"两基"目标基本实现;农村教育结构有所变化,初步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共同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与技术素质;促进了农科教或经科教一定程度的结合与协调发展;提升了农村教育直接服务"三农"或"科教兴农"的能力及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能力。40年来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也留下了一些经验教训: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是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引导和积极支持是农村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兼顾各方教育需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农村教育必须坚持的办学方向;综合改革与单项改革相统一、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相统筹应该是农村教育改革的常态;三教统筹、共同发展是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适切的"农科教结合"或"经科教结合"是农村教育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完善相关体制与机制是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扎实实验、稳步推进是农村教育改革的基本路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农村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础。
廖其发
关键词: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论建立职教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被引量:1
2014年
文章认为,在我国建立职教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有较强的可行性。要建立职教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可率先在部分重点理工科大学试行,然后在8所职技高师院校推广,其所需经费以中央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省级财政投入为辅,同时需要完善招生与就业政策,改革培养办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李静廖其发
关键词:免费师范可行性
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方针的重大论争被引量:3
2022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方针变化历程中有四次大的论争,论争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教育的性质、基本任务、培养目标以及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几个方面。通过争议或讨论,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不断走向科学与完善:其教育性质从共产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再走向社会主义;教育基本任务走向“二为”,凸显了教育的人民性;培养目标坚持全面发展且全面发展的内容走向“德智体美劳”;为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其实现途径走向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继续坚持党对教育的领导和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教育的人民性,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同时,我们还应对教育方针的内涵与主要内容、指导的范围,教育方针中个人与社会、教育规律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教育方针确立的方式等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或研究。
邵晓枫廖其发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论争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