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婷婷
- 作品数:25 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电生理监测对三叉神经后根纤维的解剖学定位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 通过电生理监测,研究三叉神经各分支纤维在后根的空间位置.方法 选择手术的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别刺激三叉神经进入脑干区的头端、尾端、背侧、腹侧,在眶上孔、眶下孔、颏孔同时记录复合神经动作电位,观察外周分支的波形出现情况.结果 刺激部位不同,波形在不同分支的出现情况也不同.根据电生理监测,V1支主要位于头端,V2支主要位于头端背侧和腹侧,V3支主要位于尾端腹侧和背侧,与疼痛部位及术中所见血管压迫位置一致.结论 通过逆向电刺激记录复合神经动作电位,可以帮助定位三叉神经各分支纤维在后根的位置,用于微血管减压术中能帮助判断责任血管,为血管减压提供参考.
- 冯保会郑学胜应婷婷王旭辉李心远孟佑强李世亭
- 关键词:电生理监测微血管减压术
-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究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后迟发性面瘫(delayed facial palsy,DFP)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MVD治疗562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与DFP发生相关的因素、术前病程及恢复程度。结果术后出现DFP34例,未发生DFP528例。术前病程及面神经是否有压痕与DFP的发生率显著相关(P〈0.05),面瘫持续时间为15~136 d,平均51.2 d。随访1~3年,所有面瘫病人应用药物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DFP是面肌痉挛MVD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预后良好。术前病程越长、面神经受压越重,越容易引起DFP。
- 赵华王旭辉朱晋唐寅达应婷婷袁艳李世亭
-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
- 右美沙芬在治疗眼睑痉挛或梅杰综合征中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右美沙芬在治疗眼睑痉挛或梅杰综合征中的应用。实验显示,使用右美沙芬治疗眼睑痉挛或梅杰综合症疗患者主观症状缓解明显,BFM下降70%,JRS下降3.7,疗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明显,不会产生耐药性。
- 李世亭唐寅达郑学胜王晓强应婷婷
- 文献传递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辅助检查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0年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最为常见的糖尿病(DM)性神经病变,其发病率可高达60%~90%.DM神经病变是造成DM患者下肢及足慢性难冶性溃疡及干性、湿性坏疽与截肢(趾)的主要原因之一.DM神经病变可使截肢危险升高1.7倍,如已发生足畸形则危险性升高12倍,既往有足溃疡史者则截肢危险率上升36倍.目前非创伤原因造成的截肢中50%~75%是DM神经病变造成的.
- 应婷婷张文川
- 关键词: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湿性坏疽足溃疡截肢发病率
- 三叉神经痛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波形特征及微血管减压术后变化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痛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BTEP)波形特征,及微血管减压术(MVD)后波形变化。方法对10例三叉神经V2支疼痛病人行MVD手术,收集MVD前后BTEP电位波形,观察波形分化,记录潜伏期、波形持续时间,并观察病人术后疗效。结果 10例病人中,术前7例W2、W3波形消失,减压术后5例出现波形分化差;2例出现波形分化差,减压术后潜伏期缩短。术后10例病人疼痛症状均缓解。结论三叉神经痛病人BTEP电位异常,MVD术后BTEP电位波形改善。BTEP监测可用来指导MVD。
- 冯保会郑学胜应婷婷王旭辉李心远李世亭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诱发电位脑干
- 面神经功能损伤电生理评估中国专家共识被引量:12
- 2022年
- 面神经走行迂曲,成分复杂[1]。面神经功能损伤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受其支配的面部表情肌瘫痪(简称面瘫):额纹变浅或消失、抬眉困难、闭眼露白、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嘴角向健侧歪斜、流泪以及流涎等;还可出现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的症状。此外,部分患者在恢复期还可出现面部联带运动、面肌萎缩、鳄鱼泪综合征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面神经功能损伤根据病因可分为特发性、感染性、免疫性、肿瘤性及外伤性等;其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国外发病率为(11.5~53.3)/10万[2],我国发病率为49.77/10万[3],而人群中面瘫和面瘫后遗症的治疗率很低,仅15.1%的患者能够通过准确、及时的诊治获得痊愈[4]。
-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生理监测学组李世亭王新军乔慧应婷婷张建国
- 关键词:面部表情肌味觉减退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肿瘤性听觉过敏
- 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电生理学特征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研究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BTEP)的波形特征。方法选择全麻开颅手术非三叉神经痛病人20例,采用针形电极刺激其三叉神经周围支,在头顶记录BTEP波形,统计潜伏期、波幅和波间期。结果本组均可记录到W1、W2、W3三个波形,其中W1为高幅三相波,W2、W3为单相负波。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增大,W1、W2、W3波幅增大而潜伏期不变。结论采用针形电极刺激能获得满意的BTEP波形,为进一步研究三叉神经痛病人在微血管减压术前后BTEP的变化提供依据。
- 冯保会李世亭孟佑强应婷婷王旭辉李心远万亮仲骏华续明张文川徐顺清
- 关键词: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电生理学手术中
- 异常肌反应变化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8
- 2011年
- 目的探讨异常肌反应(AMR)监测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中鉴别责任血管、评估减压效果以及判断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 305例典型面肌痉挛患者接受了面神经MVD术中AMR的实时监测,并分别在术后1 d、1个月和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分析术中AMR变化与手术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中记录到典型AMR波形,术后1 d、1个月和3个月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9.8%、93.8%、94.8%。术中监测AMR消失组和AMR显著变化组的疗效明显好于AMR未消失组(P<0.05)。结论术中AMR监测可辅助判断责任血管,评估减压效果,对提高手术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应婷婷李世亭
- 关键词:异常肌反应面肌痉挛术中监测微血管减压
- 全程减压与常规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面神经异常肌反应监测下全程减压与常规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的显微手术技术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0年3月采用两种方法治疗的1 860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650例,采用常规面神经出脑干区(REZ)微血管减压术治疗;B组1 210例,在面神经异常肌反应监测下行全程减压术。结果 A组:手术疗效:术后症状缓解共582例(89.53%),无效68例(10.46%);术后并发症:面瘫24例(3.69%),耳鸣、听力下降31例(4.76%),吞咽困难、呛咳3例。B组,手术疗效:术后症状缓解共1 185例(98%),无效25例(2.07%);术后并发症:面瘫46例(3.80%),耳鸣、听力下降76例(6.28%),吞咽困难、呛咳3例。B组与A组相比,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面肌异常肌反应监测下对面神经根全程充分减压,在未增加并发症的情况下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 李心远李世亭应婷婷王旭辉冯保会洪文瑶
- 关键词:面肌痉挛异常肌反应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影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我科收治的852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所见、电生理监测及疗效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面肌痉挛患者手术的预后因素。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病程长短(P=0.034)、术中发现明确的责任血管(P=0.029)、面神经表面有血管压迹(P=0.000)以及术后异常肌反应(AMR)完全消失(P=0.013)是影响面肌痉挛术后完全缓解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应全程探查面神经,寻找是否有神经压迹,对责任血管的准确判断及电生理监测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 王旭辉李心远李轶应婷婷仲骏张文川华续明李世亭
-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