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林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电气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主题

  • 3篇多层膜
  • 3篇磁电
  • 3篇磁电阻
  • 2篇永磁
  • 2篇永磁体
  • 2篇稀土永磁
  • 2篇巨磁电阻
  • 2篇溅射
  • 2篇溅射设备
  • 2篇SM
  • 2篇层间耦合
  • 2篇磁体
  • 2篇Y
  • 1篇电磁
  • 1篇电磁装置
  • 1篇永磁材料
  • 1篇粘结磁体
  • 1篇真空
  • 1篇射频
  • 1篇转盘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作者

  • 7篇尹林
  • 4篇阎明朗
  • 4篇赖武彦
  • 3篇王震西
  • 3篇王亦忠
  • 2篇刘英烈
  • 2篇胡伯平
  • 2篇刘蕾
  • 2篇饶晓雷
  • 2篇刘贵川
  • 2篇李华
  • 2篇曹飞
  • 2篇宋琪
  • 2篇王德文
  • 1篇张登霞
  • 1篇葛世慧
  • 1篇李世海
  • 1篇袁懋森
  • 1篇姜宏伟
  • 1篇特古斯

传媒

  • 4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物理学会...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Fe/Mo多层膜巨磁电阻及层间耦合振荡
1994年
近年来研究发现,由磁性材料和非磁性材料交替沉积而构成的金属多层膜和三层(Sandwich)结构系统中,非磁性层厚度发生变化时,相邻磁性层之间出现铁磁性耦合和反铁磁性耦合的交替变换,这种现象称为层间耦合的振荡.零场时若多层膜的相邻磁层呈反铁磁耦合,在外磁场作用下将导致多层膜电阻的大幅度下降,即产生巨磁电阻(Giantmagnetoresistance)效应.巨磁电阻效应最初在Fe/Cr多层膜系统中发现,随之在Fe/Cu,
阎明朗李淑祥俞成涛尹林王亦忠赖武彦库万军葛世慧
关键词:多层膜磁电阻层间耦合
新型稀土永磁体——Sm_2Fe_(17)N_y粘结磁体被引量:4
1991年
众所周知,永磁材料作为一种功能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医疗和日常生活。自从SmCo稀土过渡族合金永磁体问世以来,从事永磁材料研究的科技人员一起在设法用廉价的Fe代替Co,寻求Fe基的稀土永磁材料。Nd-Fe-B永磁体的研制成功。
刘英烈王德文胡伯平商景兰宋琪刘蕾饶晓雷许建民刘贵川曹飞李华尹林唐宇俞明君特古斯王震西
关键词:永磁体粘结磁体
用于稳流磁控靶与射频靶共溅射的电磁兼容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溅射设备中的部件,特别是一种溅射设备中提供磁控直流的电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直流靶与射频靶共溅射时,直流靶能够在快速高精度的小溅射束流下工作,提供一种由射频靶用绝缘带材绕一层绝缘区,外套金属屏蔽室...
阎志忠尹林袁懋森赖武彦阎明朗
文献传递
Fe/Ag多层膜的巨磁电阻效应
1994年
自1988年Baibich等人在Fe/Cr多层膜中发现巨磁电阻(GMR)效应以来,人们对各种磁/非磁金属多层膜做了大量的研究.Fe/Cr,Co/Cu和Fe/Cu是最为人们熟悉的存在GMR效应的多层膜系统.金属多层膜中出现GMR效应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相邻磁性层之间必须存在反铁磁耦合.最初人们对Fe/Ag多层膜的研究没有观察到反铁磁耦合.然而,Bruno等人对磁性过渡族金属/贵金属多层膜的理论计算表明。
俞成涛李淑祥阎明朗尹林王亦忠赖武彦王震西库万军
关键词:多层膜磁电阻层间耦合
Ni 80Fe20/cu多层膜界面粗糙度对磁电阻的影响
磁控溅对方法,在不同溅射气压下制备了具有巨磁电阻效应的Ni 20Fe20/cu金属多层膜。室温下,饱和磁电阻值随着Cu层厚叵的增加呈振荡变化,对应于溅射气压为0.25Pa的样品,在cu层厚度tcu=10A、22A时,磁电...
姜宏伟尹林
关键词:NI粗糙度磁电阻
爆炸烧结Sm_2Fe_(17)N_y永磁体被引量:2
1992年
自从1990年初Coey和孙弘发现R_2Fe_(17)N,化合物以来,人们对R_2Fe_(17)N,的内禀磁性和永磁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Sm_2Fe_(17)N_y(y>2)
许建民胡伯平饶晓雷刘贵川董晓琳刘英烈王德文高景兰曹飞王亦忠宋琪刘蕾王震西张登霞蔡铭李世海李华尹林
关键词:稀土永磁材料SMFEN
用于溅射设备中的多基片、多功能载片机构
一种由档板①、基片装载转盘③组成的多基片、多功能载片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档板②、档板上、下位置调整装置④、定位销⑤、定位刻度指示⑥、二个步进马达⑦,一个步进马达⑦由一台微机控制,一个步进马达⑦与上档板①转轴真空动态...
阎明朗赖武彦尹林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