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丽娟

作品数:327 被引量:803H指数:15
供职机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9篇期刊文章
  • 59篇会议论文
  • 24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9篇理学
  • 103篇化学工程
  • 99篇石油与天然气...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冶金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03篇分子
  • 95篇分子筛
  • 76篇催化
  • 46篇催化剂
  • 35篇噻吩
  • 35篇吸附脱硫
  • 34篇酸性
  • 27篇脱硫
  • 24篇Y型分子筛
  • 23篇离子
  • 22篇频率响应
  • 22篇密度泛函
  • 22篇密度泛函理论
  • 22篇泛函
  • 22篇泛函理论
  • 21篇频率响应法
  • 21篇Y分子筛
  • 19篇脱附
  • 18篇汽油
  • 18篇加氢

机构

  • 320篇辽宁石油化工...
  • 10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8篇兰州大学
  • 12篇中国石油抚顺...
  • 1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0篇抚顺师范高等...
  • 8篇东北大学
  • 7篇北京化工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厦门大学
  • 4篇中国石油
  • 3篇山东大学
  • 3篇西南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抚顺石油化工...
  • 1篇北京服装学院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作者

  • 327篇宋丽娟
  • 121篇孙兆林
  • 113篇秦玉才
  • 110篇张晓彤
  • 56篇段林海
  • 38篇桂建舟
  • 22篇莫周胜
  • 21篇李强
  • 18篇王焕
  • 17篇姜恒
  • 16篇刘丹
  • 12篇刘道胜
  • 11篇万海
  • 11篇范景新
  • 10篇孟秀红
  • 10篇王红
  • 10篇王洪国
  • 10篇鞠秀芳
  • 10篇靳玲玲
  • 10篇李秀奇

传媒

  • 69篇石油化工高等...
  • 24篇石油炼制与化...
  • 2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4篇工业催化
  • 12篇物理化学学报
  • 12篇辽宁石油化工...
  • 10篇石油学报(石...
  • 10篇石油化工
  • 7篇石化技术与应...
  • 5篇大学化学
  • 4篇化工科技
  • 4篇化学与粘合
  • 4篇计算机与应用...
  • 4篇当代化工
  • 3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分子科学学报
  • 2篇应用化工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稀土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9篇2023
  • 10篇2022
  • 8篇2021
  • 15篇2020
  • 5篇2019
  • 15篇2018
  • 12篇2017
  • 22篇2016
  • 22篇2015
  • 29篇2014
  • 20篇2013
  • 18篇2012
  • 21篇2011
  • 24篇2010
  • 22篇2009
  • 18篇2008
  • 13篇2007
  • 16篇2006
  • 21篇2005
  • 3篇2004
3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频率响应法研究苯在RFCC催化剂上的吸附扩散行为
催化裂化技术己是现代炼油工业的核心技术,在催化裂化过程中反应物和产物分子在催化剂内部的吸附扩散决定着催化剂的整体催化性能和裂化产物的选择性.因此,研究RFCC 催化剂的传质性能,对RFCC催化剂的设计和研发有重要的研究意...
石利飞朱萌萌秦玉才张苏宏张若杰段林海宋丽娟
关键词:扩散
烷基噻吩在MoS_2团簇上吸附行为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采用Mo16S32团簇模型,在PW91/DNP水平上研究了噻吩(TP)及一系列烷基噻吩类硫化物如2-甲基噻吩(2-MT)、3-甲基噻吩(3-MT)、2,3-二甲基噻吩(2,3-DMT)、2,4-二甲基噻吩(2,4-DMT)、2,5-二甲基噻吩(2,5-DMT)及3,4-二甲基噻吩(3,4-DMT)等在加氢脱硫催化剂MoS2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η1S吸附构型中,Mo16S32团簇对烷基噻吩吸附能力的顺序为2,5-DMT>2,4-DMT≈2,3-DMT>2-MT>3,4-DMT>3-MT>TP.通过键长、Mayer键级、Mulliken电荷分析可知,当噻吩环的2-或5-位不含甲基时,吸附能随硫原子电荷密度的增加而增大;2-或5-位含甲基时,甲基与团簇上相邻的Mo原子发生了弱的相互作用,使吸附能增大;虽然2,5-DMT的2-和5-位均含有甲基,但甲基离团簇上相邻的Mo较远,相互作用较小,吸附能较2,3-DMT和2,4-DMT增加的较少.文中还对各硫化物在MoS2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反应进行了讨论.
李怀雷李强丁勇张晓彤凌明利孙兆林宋丽娟
关键词:加氢脱硫密度泛函理论
含氮聚合物催化剂的制备及乙炔氢氯化性能研究
2022年
以多聚甲醛、1,3,5⁃三甲基苯和对苯二胺为C源和N源聚合制得CN_(y)前驱体,经焙烧制成N掺杂C催化剂,并研究经由不同焙烧温度制得的N掺杂C催化剂对乙炔氢氯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N_(y)⁃700⁃1催化剂反应活性最高,在乙炔与氯化氢体积比1.0∶1.1、反应温度280℃、乙炔体积空速90 h^(-1)的反应条件下,乙炔转化率可高达89.8%。通过催化剂表征发现,催化剂的活性与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吡咯N相对含量有关,与吡咯N原子结合的碳原子是其活性位点;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高焙烧温度可使催化剂产生较大的比表面积,吡啶N也一定程度转化为吡咯N;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积碳。
乔文强孙玺王连杰张健秦玉才宋丽娟
关键词:乙炔氢氯化氯乙烯
L沸石的合成条件与反应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水热合成法成功合成了L沸石分子筛。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装置上评价了其芳构化、异构化性能。结果表明,在L沸石合成初始凝胶组成为:n(K2O)/n(Na2O)/n(Al2O3)/n(SiO2)/n(H2O)=5.4∶5.7∶1∶30∶500时,最佳合成条件为:晶化温度170℃,晶化时间24h,陈化温度25℃,陈化时间2h,pH为9~10;该条件下制备的L沸石结晶度更高、骨架结构完整,并且在反应温度为460℃时液体收率达60.5%,异戊烷选择性35%。
卢亚昆万海任创宋丽娟孙兆林
关键词:L沸石水热合成晶化异构化
NiY分子筛表面酸性影响其选择性吸附脱硫性能的机理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以噻吩、环己烯和苯为模型探针分子,分别考察单一烃分子在NiY分子筛上的吸附与反应行为以及噻吩与烯烃、芳烃间的竞争吸附和催化反应行为。单一探针分子吸附研究发现,NiY分子筛中与Ni物种相关的Lewis(L)酸位是噻吩的选择性吸附活性位;噻吩和环己烯在NiY分子筛中Brnsted(B)酸位上发生的质子化和低聚反应明显弱于HY分子筛。双探针分子竞争吸附研究发现,环己烯二聚体在NiY中强B酸位上的强化学吸附与噻吩存在显著的竞争吸附行为。另外,苯和噻吩在NiY上的竞争吸附现象在373K时明显减弱。由此,在选择性吸附脱硫过程中,减少吸附剂表面B酸中心可降低烯烃对噻吩的竞争吸附,另外适当提高吸附体系的温度可以有效避免芳烃对噻吩的竞争吸附。
宋丽娟胡月婷秦玉才于文广张晓彤
关键词:原位红外光谱表面酸性吸附脱硫
甲苯/酸性离子液体两相中顺酐选择性加氢生成四氢呋喃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在甲苯/离子液体两相催化体系中,以三苯基膦和三氯化钌活化生成的配合物为催化剂,研究了顺酐选择性加氢生成四氢呋喃的反应,考察了离子液体、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压力、顺酐与催化剂物质的量比以及离子液体用量对加氢反应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离子液体的循环使用。在453 K、12 h4、MPa和n(PPh3)∶n(RuCl3)=3∶1的条件下,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为100%和96.2%。由于催化剂“负载”于离子液体中且产物不溶于离子液体,通过简单的相分离即可分离催化剂和产物。离子液体催化体系重复使用5次后,其催化活性基本不变。
陈晓梅桂建舟张晓彤宋丽娟孙兆林
关键词:离子液体选择性加氢两相催化体系顺酐四氢呋喃
一种C5、C6糖醇混合物氢解制低碳二元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5、C6糖醇混合物氢解制低碳二元醇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组成为镍、锡和活性炭,催化剂中各组成元素质量比为镍∶锡∶活性炭=(5-50)∶(5-50)∶10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孙兆林陈洁静宋丽娟姜恒
柠檬酸改性Hβ分子筛酸性中心的调变与解析被引量:6
2020年
采用不同浓度柠檬酸对Hβ分子筛进行改性,运用XRD、Ar吸附等温线等方法对其织构性质进行表征,并通过NH3-TPD和Py-FTIR关联改性Hβ分子筛的酸性质,以吡啶为探针分子,分析吡啶分子与Hβ分子筛各活性组成单元的作用形式。结果发现,Hβ分子筛除存在与硅铝桥羟基相关的B酸中心外,还存在与非骨架铝羟基基团有关的弱L酸中心以及缺陷位处三配位的Al羟基物种和AlO^+有关的强L酸中心。非骨架铝物种与临近的硅铝桥羟基间存在协同作用,吡啶分子可以吸附在其L酸中心并与临近B酸中心产生键合,在高温时不易脱附。吡啶分子会优先吸附在酸性较强的硅铝桥羟基和缺陷位处三配位的Al羟基活性位上,而与非骨架铝羟基基团作用较弱。经柠檬酸处理后,分子筛中部分非骨架铝羟基物种被选择性移除,且未对骨架铝造成严重破坏。Hβ分子筛经柠檬酸酸处理后仍存在强L酸中心,此强L酸中心的存在方式可能与AlO^+和缺陷位的三配位的Al物种有关。
惠宇刘金玲秦玉才孙兆林宋丽娟
关键词:HΒ分子筛活性位
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碳黑颗粒物氧化中的应用
2013年
采用柠檬酸络合燃烧法合成钾铈和钾铈镧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利用XRD对复合氧化物进行了表征。利用程序升温反应(TPR)方法研究了其对碳黑颗粒物的催化氧化性能,考查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前驱体中K、Ce的物质的量比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及稳定性。结果表明:钾铈镧复合氧化物对碳黑颗粒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高原庄新玲林文杰李赫孟秀红宋丽娟段林海
关键词:复合氧化物催化氧化
Pd掺杂方式对Pt/KL分子筛正己烷芳构化及抗硫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以浸渍法和水热合成法向Pt/KL催化剂中掺杂金属Pd,对催化剂进行改性和表征,并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上考察Pd掺杂方式对Pt/KL催化剂正己烷芳构化性能及抗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式掺杂Pd对分子筛的晶体结构和孔径分布等影响较小,对催化剂表面酸碱性质的影响较大;浸渍法掺杂金属Pd较水热法更能提高Pt/KL催化剂的正己烷芳构化反应活性、芳烃选择性及抗硫性能.这是由于通过浸渍法制备催化剂Pt-Pd/KL中的Pd与Pt相互作用增强了催化剂的金属催化功能,使得其芳构化活性和抗硫性增强;通过水热法制备催化剂Pt/PdKL中的Pd增强了催化剂酸性,从而降低了催化剂芳构化活性和抗硫能力所致.
万海张小雨张若杰宋丽娟
关键词:芳构化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