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广凤

作品数:5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强对流
  • 2篇汛期
  • 2篇天气学
  • 2篇前汛期
  • 2篇强对流过程
  • 2篇准双周振荡
  • 2篇物理量
  • 2篇暴雨
  • 1篇汛期降水
  • 1篇统计分析
  • 1篇暖区
  • 1篇暖区暴雨
  • 1篇前汛期降水
  • 1篇潜势预报
  • 1篇珠江三角
  • 1篇珠江三角洲
  • 1篇阈值
  • 1篇阈值选取
  • 1篇夏季
  • 1篇小波

机构

  • 5篇广州市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5篇孙广凤
  • 2篇刘运策
  • 2篇庞古乾
  • 2篇纪忠萍
  • 2篇李怀宇
  • 2篇叶爱芬
  • 2篇伍志方
  • 2篇谷德军
  • 1篇胡胜
  • 1篇罗秋红
  • 1篇李茵茵
  • 1篇罗聪
  • 1篇李晓娟
  • 1篇谌志刚
  • 1篇谢炯光

传媒

  • 4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广东气象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临近预报系统(SWAN)产品特征及在2010年5月7日广州强对流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11年
介绍了临近预报系统(SWAN)产品分类和特征。SWAN系统包括6大类产品和功能:基于实况资料的探测和分析产品、外推预报产品、数值模式与雷达资料的融合预报产品、实时客观检验产品、灾害性天气综合自动报警,以及预报预警制作和发布功能。SWAN系统在2010年5月7日广州地区强对流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在一条东南-西北向弓状强回波带影响广州地区期间,最大反射率因子维持在60 dBZ以上,在01:12达到69 dBZ;最大反射率因子对应的高度从00:30开始抬升,至01:00前后最高,为5 km,至01:42才显著下降到3 km以下;风暴体内垂直积分含水量和回波顶高的极值分别为58kg/m2和14.9 km。选择7日00:00~05:00时段对部分预报产品进行客观检验统计分析:对于反射率因子外推预报产品,在预报时效为30 min、反射率因子等级为30~45 dBZ时,命中率(POD)、空报率(FAR)和临界成功指数(CSI)分别为0.77、0.20和0.64;在60 min时,POD、FAR和CSI分别为0.65、0.30和0.50,整体表现较好。对于风暴识别和追踪产品,在30 min预报时效,风暴体预报位置在经向和纬向上的绝对平均距离误差分别为5.9和6.2个格点(格点分辨率为0.01°),风暴样本数为233个。
胡胜孙广凤郑永光罗聪李怀宇
关键词:天气学临近预报系统强对流
2011年夏季广东季风槽暴雨与准双周振荡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小波分析、Lanczos时间滤波器、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11年夏季广东季风槽暴雨与大气低频振荡的关系。结果表明,2011年夏季降水主要存在准20 d的周期振荡,季风槽暴雨过程对应强的准双周振荡。选取与夏季降水显著相关的区域(102.5-117.5°E,20-27.5°N)平均的500 hPa高度场作为影响广东夏季降水的"500 hPa关键区"指数,同样选取区域(110-120°E,15-22.5°N)平均的850 hPa风场作为"850 hPa关键区"指数;2011年夏季500 hPa关键区与850 hPa关键区分别存在显著的准23 d、准22 d周期振荡,季风槽暴雨发生在500 hPa关键区准双周振荡的波谷、850 hPa关键区准双周振荡的波峰附近。从南海南部开始的3次低频纬向风、OLR、湿度的北传与从菲律宾以东的西太平洋向西传播的低频中心相遇,导致3次季风槽暴雨过程。利用典型个例的合成分析,对2011年6—8月广东3次季风槽暴雨的准双周振荡不同位相的大气环流场的共同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它们反映了季风槽暴雨从间歇-开始-旺盛-减弱-结束期的大气环流场演变特征,为广东季风槽暴雨的中期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纪忠萍谷德军孙广凤李茵茵罗秋红李晓娟
关键词:天气学准双周振荡
广东前汛期降水与南海北部风场准双周振荡的关系被引量:16
2013年
利用1961—2008年广东逐日降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先采用EOF分析、相关分析定义了影响广东前汛期降水的850 hPa关键区——"南海北部风场指数",再利用功率谱分析、Lanczos时间滤波器等方法研究了近48年广东前汛期降水与南海北部风场指数的低频振荡特征,并研究了广东暴雨与南海北部风场指数准双周振荡的关系。结果表明,广东前汛期降水与南海北部风场指数均以准单周、准双周振荡为主,而30~60天的季节内振荡不显著。南海北部风场指数与广东前汛期降水准双周振荡序列存在显著正相关,且明显高于准单周振荡序列的相关。近48年4—6月南海北部风场指数的准双周振荡波峰前后3天(个别4天)的广东省前汛期暴雨出现概率为78.2%。最后利用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南海北部风场指数准双周振荡的波峰附近有典型西南风暖区暴雨发生的大气环流场演变特征,可为广东暖区暴雨过程的中期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谷德军纪忠萍高晓荣孙广凤谢炯光
关键词:准双周振荡前汛期降水暖区暴雨
珠三角地区前后汛期强对流过程物理量指数对比分析及阈值选取被引量:20
2012年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前汛期强对流是由锋面系统引起,后汛期强对流则多由热力系统引起。利用2004—2006年探空资料计算的物理量,选取与强对流天气相关性好的大气温湿类(整层比湿积分IQ)、层结稳定度类(K指数)、动力类(潜在下冲气流指数MDPI)、热力动力综合类(瑞士第一雷暴指数SWISS00)作为指示因子,通过对各指数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得到珠三角地区前、后汛期的物理量指数的阈值,为进一步做好珠三角地区未来12小时强对流预报服务。
庞古乾伍志方叶爱芬谌志刚刘运策孙广凤
关键词:物理量阈值选取珠江三角洲
珠三角地区前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研究被引量:19
2012年
利用2004—2006年前汛期探空资料计算的物理量,选取与强对流天气相关性好的大气温湿类(整层比湿积分IntegralQ)、层结稳定度类(K指数)、动力类(潜在下冲气流指数MDPI)、热力动力综合类(瑞士第一雷暴指数SWISS00)作为预报因子,通过对各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数值进行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各指数的参数估算值,建立强对流诊断预报方程,得到前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因子P,从而制作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未来12小时出现强对流天气的潜势预报。并用此法回报2003—2006年3—6月前汛期的强对流天气。结果表明,P值大于0.9的准确率可达77.5%,P值小于0.5出现强天气的概率仅为3.8%。由于资料有限,对2007年3—4月发生的7次强对流的经验检验效果不明显,但P值小于0.5时不发生强对流的经验检验效果明显。此法对珠三角地区的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临近监测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庞古乾伍志方叶爱芬刘运策李怀宇孙广凤
关键词:物理量统计分析潜势预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