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古乾

作品数:25 被引量:172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会议论文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强对流
  • 7篇物理量
  • 6篇强对流天气
  • 6篇飑线
  • 6篇雷达
  • 5篇汛期
  • 5篇前汛期
  • 5篇降水
  • 5篇降水过程
  • 4篇地理信息
  • 4篇列车效应
  • 4篇雷达资料
  • 4篇GIS
  • 4篇超级单体风暴
  • 3篇三体散射
  • 3篇散射
  • 3篇气旋
  • 3篇潜势预报
  • 3篇中气旋
  • 3篇系统开发

机构

  • 17篇广州市气象局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广东省气象台
  • 3篇江苏省气象局
  • 2篇广东省气候中...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广东省气象科...

作者

  • 25篇庞古乾
  • 16篇伍志方
  • 9篇刘运策
  • 9篇叶爱芬
  • 7篇李怀宇
  • 5篇王刚
  • 5篇谌志刚
  • 4篇吴振鹏
  • 3篇冯民学
  • 2篇孙广凤
  • 2篇吴乃庚
  • 2篇曾沁
  • 2篇何如意
  • 2篇郭春迓
  • 1篇庞子琴
  • 1篇王刚
  • 1篇焦圣明
  • 1篇朱平
  • 1篇陈恒明
  • 1篇顾松山

传媒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气象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广东气象
  • 1篇气象研究与应...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第30届中国...
  • 1篇第六届海峡论...
  • 1篇2011年全...
  • 1篇2012年全...
  • 1篇2010年全...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IS在雷电业务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9年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广泛应用,建立一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雷电业务平台为防雷建设工程服务十分必要。系统主要采用Delphi作为开发工具,并且采用TatukGIS作为辅助平台实现GIS的功能。
庞古乾冯民学焦圣明顾松山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开发
广州“5·7”高空槽后和“5·14”槽前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自动站等非常规资料,对广州2010年5月7日槽后大暴雨和2010年5月14日槽前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7"大暴雨主要受500 hPa高空槽后西北气流、850 ...
伍志方曾沁叶爱芬吴乃庚李怀宇庞古乾
关键词:大暴雨飑线
“417”超级单体风暴的物理量和雷达资料诊断分析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1年4月17日发生在广东的强冰雹和雷雨大风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中层强干冷空气入侵配合低层暖湿气流的汇合,有利于强烈不稳定层结的形成;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合适的0℃...
庞古乾刘运策吴振鹏谌志刚王刚
关键词:三体散射弱回波区中气旋
文献传递
GIS在雷电业务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广泛应用,建立一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雷电业务平台为防雷建设工程服务,是十分必要的。系统主要采用Delphi作为开发工具,并且采用TatukGIS作为辅助平台实现了GIS的功能。
庞古乾冯民学焦圣明顾松山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系统开发防雷工程
文献传递
广州“5.7”高空槽后和“5.14”槽前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被引量:38
2011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对广州2010年5月7日槽后大暴雨和2010年5月14日槽前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7"大暴雨主要受500hPa高空槽后西北气流和850hPa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与典型的华南前汛期暴雨形势不同的是槽后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上,对层结不稳定起到增幅作用;"5.14"大暴雨过程主要受高空槽前的西南气流、切变线和地面弱冷空气共同影响。两次大暴雨过程都是由带有超级单体的飑线引发的,前者飑线长度更长,强回波范围更大,超级单体更多,降水强度和累积降水量更大;飑线维持和发展的机制不同,前者通过补充合并两广交界处不断新生对流单体,后者则是通过吸收合并其移动前方沿近地层辐合带新生单体,得以维持和发展。
伍志方曾沁吴乃庚叶爱芬李怀宇庞古乾
关键词:大暴雨高空槽飑线
华南前汛期垂直温差与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率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2004—2009年3—6月清远站探空资料,得到垂直方向11种温差,对它们与强对流的相关性进行统计,选出相关性较高的850与700、850与500、400与100hPa等压面垂直温度(T(850-700)、T(850-500)和T(400-100))进行研究,对其在各区间出现强对流的频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强对流日低空温差变化幅度较小,高空温差变化幅度较大;随着低空温差和高空温差的增加,强对流的频率基本上呈增加的趋势;强对流主要集中在T(850-500)>20℃、T(850-700)>6℃的区域,T(400-100)为64~66℃、T(850-500)为23~26℃、T(850-700)为8~11℃的区域频率更高;对于大范围强对流天气,T(850-500)>24℃或T(850-700)达到10℃时,通常是风雨相伴,大范围强降水为主的可能性极小;T(400-100)<60℃时,出现大范围强降水的可能性非常小。
叶爱芬李怀宇罗聪庞古乾伍志方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
珠三角地区前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研究
利用2004-2006年前汛期探空资料计算的物理量,选取与强对流天气相关性好的大气温湿类(整层比湿积分IntegralQ)、层结稳定度类(K指数)、动力类(潜在下冲气流指数MDPI)、热力动力综合类(瑞士第一雷暴指数SW...
庞古乾伍志方叶爱芬刘运策李怀宇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气象指数潜势预报
文献传递
珠三角地区前后汛期强对流过程物理量指数对比分析及阈值选取被引量:20
2012年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前汛期强对流是由锋面系统引起,后汛期强对流则多由热力系统引起。利用2004—2006年探空资料计算的物理量,选取与强对流天气相关性好的大气温湿类(整层比湿积分IQ)、层结稳定度类(K指数)、动力类(潜在下冲气流指数MDPI)、热力动力综合类(瑞士第一雷暴指数SWISS00)作为指示因子,通过对各指数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得到珠三角地区前、后汛期的物理量指数的阈值,为进一步做好珠三角地区未来12小时强对流预报服务。
庞古乾伍志方叶爱芬谌志刚刘运策孙广凤
关键词:物理量阈值选取珠江三角洲
广东前汛期强对流天气分类流型及物理量阈值被引量:19
2016年
本文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04-2013年广东前汛期分类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系统及其位置和动态的详细分析和比较,归纳总结了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与影响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显著区别,结果表明:大范围短时强降水大部分在高空槽影响下伴有纬向型切变线和低空急流,而区域性短时强降水更依赖于地面低槽的发展;大范围混合强对流天气多数与径向型切变线密切相关,低槽发展所带来的不稳定能量积蓄和冷锋的触发易使对流天气更强烈发展。建立了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流型,总结了各流型天气系统特点和简化物理量指标及阈值,为今后广东强对流天气分析和分类预报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伍志方庞古乾郭春迓叶爱芬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物理量
2012年4月广东左移和飑线内超级单体的环境条件和结构对比分析被引量:43
2014年
2012年4月开汛后广东省接连出现强对流天气,尤其是冰雹日数更是超过历史同期平均。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和雷达、自动站等非常规资料对广东首次观测到的风暴分裂中左移超级单体风暴和飑线内超级单体风暴引发的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10"冰雹和雷雨大风天气是由局地强烈加热产生的"热雷暴"发展成超级单体风暴造成的;"4·12"冰雹、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天气由飑线及飑线内超级单体风暴造成的,其产生于切变线、较强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的低层暖平流和中层冷槽共同作用的环境条件下,较强的平流过程使垂直风切变明显增大;两次过程中0℃层高度都低于4月当地0℃层高度平均值。风切变矢量随高度的变化决定了左移和右移风暴的发展趋势,"4.10"风切变矢量随高度逆时针变化,使风暴分裂后左移风暴得以发展成超级单体;"4·12"风切变矢量随高度顺时针变化,有利于有组织风暴即飑线和飑线内超级单体的形成和发展,超级单体向承载层平均风的右侧运动。左移超级单体回波具有中反气旋、弱回波区和旁瓣回波及强回波中心位于其移动方向左侧等特点;飑线内超级单体的中气旋、弱回波区和强回波中心位于回波移动方向右侧,三体散射长钉长度和中层辐合厚度都很大,后侧下击暴流产生了31.1 m·s^(-1)地面强风。
伍志方庞古乾贺汉青叶爱芬刘运策
关键词:飑线冰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